“大智若愚”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学术委员,安徽省直书画协会副主席刘云鹤题写。
大智若愚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在合肥什么位置)
走进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
记者张桂守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小李河人。1823年生于合肥,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1901年卒于北京,后归葬合肥。
李府,是李氏兄弟6人聚族而居,其家族住宅覆盖了合肥市繁华的淮河路中段半边街,时称“李府半条街”。故居属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居民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院由南向北分为大门,前厅,中厅(福寿堂),走马楼(小姐楼),东院为淮系集团展馆。
前厅,又称轿厅,为宾客稍事休息,等候主人接见的场所。现布置有《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生平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照片和实物资料,展现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的风云变幻的一生。
外柱一副楹联是李鸿章自潮书:
受尽天下百官气,
养就胸中一腹春。
这是李鸿章对自己的自嘲。他还是有韬略的,腹中应该有一个广袤的世界吧。否则联想他所处的时代,世界天翻地覆,“天朝”万物将倾,对一般人来说早就乱了方阵,但李鸿章没有,他反而更坚忍,为那个危如累卵的朝廷兢兢业业,效力一生。也难怪慈禧听闻李鸿章在贤良寺吐血而卒后感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福寿堂,又称中厅,是接见宾客,举行家族重要仪式场所。高九米的规格和“明三暗五”的建筑形式,体现了江淮古宅风韵。
堂柱一副楹联,上款是光绪十八年正月初五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御笔:
栋梁华夏资良辅,
带砺山河锡大年。
下款是赐太子大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臣李鸿章七十生辰。
上联“栋梁华夏资良辅”中的“栋梁”用作动词,是“作为栋梁支撑着”,“资”是“送”的意思,“良辅”是指“贤良的辅佐大臣”。上联整句的意思是:你作为栋梁支撑着华夏的江山,是上苍送给朝廷的贤良大臣。再看下联,“带砺山河”一语出自刘邦对他的功臣启发的誓言,大意是,要让功臣们的福祥传到子孙万代,即使黄河变得象衣带那样细了,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小了,也不会改变这种承诺。这样”带砺山河”借指永世相传的皇恩。“锡”是“赐予”的意思。“大年”是说年寿长。下联的意思是:你沐浴着永世的皇恩,老天也会赐你长寿。
走马楼,为回字型两层雕楼,面阔七间,上下回廊相通,雕梁画栋。因家眷居住于此,又称“小姐楼”。现陈列《李鸿章墨宝》展览,通过匾额,对联和信札直观真实的李鸿章生平事迹。
楼厅,抱柱一副楹联是李鸿章诗句:
人生惟有青春好,
世事须防白首催。
这首诗写于1842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鸿章中了秀才。1842年,李鸿章19岁,初生牛犊不怕虎、自我感觉身有无人能出其右的才学,家族二百年的希望寄托于一人身上,他想出人头地、急于当官儿的心情可以想见。心中豪情万丈,即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暮鼓晨钟入听来,思前思后自徘徊。
人生惟有青春好,世事须防白首催。
万里请缨终子少,千秋献策贾生推。
愧予两字功名易,小署头衔斐秀才。
很显然,年轻时代的李鸿章,有着非同一般的人生抱负,但也有着许多青年人身上的矫情:他当时的人生偶像,竟然是西汉时的贾谊。
贾谊的文采与见识,深受后人赞叹,但他因屡次刚敢直谏而得罪了皇帝和重臣,最后被一贬再贬,33岁就郁郁而终,一生不得志。
在当时困顿的时局下,李鸿章最开始立志要做的,不是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而是舞文弄墨、卖弄才情的文人。
后来,李鸿章带着这种酸溜溜的“文人气”,从20多岁晃荡到了年近40岁,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少年得志、中年迷茫的失意文人。可这样的人生,除了让他顾影自怜,又有什么用呢?
好在,从37岁投奔曾国藩开始,他终于目睹了实干家曾国藩是如何一点一滴调教出强大的湘军来的。3年之后,他开始组建淮军,开始了自己的腾飞之路。
做一个“经世致用”的实干家,远比做一个矫情的失败者更难,这样从人世间走一遭,也才更值得。所以说,实干吧,不要空谈,人生哪里有什么“不值得”?
作者:张桂守书画楹联评论家
现任《书法导报》社记者
福建工作站站长
足迹游遍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逐梦前行,不负韶华”。拙作及艺术作品散见《中国楹联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书画名家报》、《闽东日报》等,易见网络《今日头条》、《艺术杂赏》、《诗词轩》、《古村记》、《环球网·文旅》、《周宁现场》、《文化艺术》等发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