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唐朝出了一个诗仙李白,又出了一个诗圣杜甫,之后一千年,再也无人能超越。
杜甫最经典的诗(杜甫最经典的诗词)
即便与之齐名者,也是寥寥。
所以一定会有人问,诗坛的“绝代双骄”,谁会更受欢迎?
我会说李白,因为李白的诗朗朗上口,拿过来就能读,读了大概就能懂。
而读杜甫的诗,你需要知道一点历史,否则连表意都解不太清。比如他最经典的“三别”、“三吏”,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样的诗句,如果你不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是很难品味到诗中意境的。
故,杜诗又有“诗史”之称。
公元800年以后,不知道是哪一天的某个夜晚,嗜读成魔的中唐诗人元稹,偶然间捡起一本《杜工部集》,然后就再也没停下来。
那一天,元稹一口气读了杜甫1400多首诗,挥笔写下了: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捧李压杜”的局面因为元稹而得到了改变,之后张籍“焚杜诗吞食”,更是把杜甫的诗推向了巅峰,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扬杜抑李”,直到韩愈写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诗圣之争才偃旗息鼓、齐名天下。
30岁之前的杜甫,也曾“裘马轻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0岁之后,杜甫有了自己伟大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奈何命运捉弄,至临终前,他也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仅如此,还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
几乎可以认为,他是靠朋友才让自己和一家人没有被饿死的。
所以中年以后的杜甫,笔下的诗句多有伤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但是杜甫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期望,哪怕穷困潦倒,亦斗志昂扬。他在诗中写: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公元755年,杜甫获官后,他的小儿子饿死家中,同一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便和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路。
期间幸得严武等人的帮助,才在成都建了草堂,只是这种“舒适”的生活,他和家人也只过了五六年的光景。
所以杜甫应该感谢他的妻子杨氏——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一个没有留下名字,却很伟大的女人。她陪杜甫走过了完整的一生,用默默的陪伴温暖着杜甫那颗飘蓬的心。
也正是因为妻子的守护,杜甫孤冷的笔下,偶尔才有了些许温柔。
长安乱后,杜甫被安禄山所俘,幽禁之中写下那首《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是杜甫第一次描写妻子的体貌,猜想,该也是个书香丽人,贤惠端庄,仪态雍容。
之后,他又写了《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是杜甫笔下,难得的红尘风月,却也是在借相思铭气节。
更多的时候,他心中所想依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你能想到,这么柔美的诗句,竟是杜甫讽刺杨国忠的吗?也许正应了他那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诗章和大唐,却颗粒无收。
他活着的时候,诗也不红,人微言轻,哪怕他是“京兆杜氏”出身,哪怕他的爷爷是狂人杜审言。
于是,他把心中仅剩的一点温存都给了自己的爱妻和孩子,在成都草堂那五年,大概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
他在《绝句漫兴九首》中写: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天下已经大乱,男儿报国之志难酬,茅草堂容妻儿栖身,春风突然刮过一缕温柔,短暂地享受着缱绻时光。
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杜甫写: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是杜甫诗句中,难得的烟火气,也是他骨子里深埋的柔情:蝴蝶花中舞,黄莺柳头鸣,稚子水中嬉,佳人笑搓衣。
上面两首诗,算是杜甫仅有的两首温情诗了,可是参考杜甫的一生,读起来反而很心酸。
在蜀中避难时,杜甫依旧什么也没有,但是他却有了儿女绕膝之乐,有了贤妻煮饭之美,是疲惫生活里,唯一在闪烁的光。
公元768年,57岁的杜甫再次出行,面对多灾多难的天下,登岳阳楼,写下了: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他生命的绝唱,也是对唐王朝最后的呐喊,两年后,杜甫乘船前往郴州时,长逝于舟中。
这就是诗圣杜甫的一生,匆忙而又恒久,他的诗篇,将万古流传,被后人所敬仰。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