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掌权的人不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的时候不悲哀,这种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柔石中学(柔石故居)
【感悟】
做自己的主人
本章是巴佾篇第三的最后一章。“居上不宽”呼应管仲的“器小”(<3.22><3.24>),反映了孔子追求心灵伟大、“内圣而外常”的人生目标(<3.1><3.6><3.7>);“为礼不敬”讲的并不是追求“礼”的形式(<3.4>),而是看重“礼”对人敬畏之心的培养和道德感召力(<3.5>);“临丧不哀”讲的是仁爱之心——本质上其实是爱的能力(<3.3><3.20>)。
孔子一生致力恢复“周礼”,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如果按世俗标准来看,孔子也许算不上成功。但他自己可能都想象不到,自己的思想居然能传承两千五百多年而方兴未艾。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绝对超额完成了“内圣而外常”的人生目标。
至于“礼”,更多的其实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能力再强的人也许能做出些许改变,可当他一旦逝去,“礼”很可能会重蹈覆辙;所以苏轼才会有“哀吾生之须臾”的感叹吧!
最后是爱,这个跨越时间超越永恒的宇宙能量,是完全可以自我掌控的。如果算上一开始提到的“内圣而外常”,我们可以自主掌控的已经占到孔子说的三分之二了,已经拥有足够的主动权去开创自己的人生。
比起带着镣铐跳舞,我还是更喜欢自由地席地而坐。终究,我们是为自己而活。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4.南怀瑾:《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