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红楼梦贾雨村的性格特点(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贾雨村的性格特点(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贾雨村的性格特点(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的性格特点)#国风大典#我前两篇文章写了贾雨村为林黛玉报仇,才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红楼梦贾雨村的性格特点(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的性格特点)红楼探秘:林黛玉结局是上吊自杀!被王熙凤出卖悲愤而死红楼探秘:贾雨村性格奇特,为黛玉报仇是他必然的选择很多人认定贾雨村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他连英莲都不救,又怎么会给林黛玉报仇?这

#国风大典#

我前两篇文章写了贾雨村为林黛玉报仇,才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红楼梦贾雨村的性格特点(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贾雨村的性格特点(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的性格特点)

红楼探秘:林黛玉结局是上吊自杀!被王熙凤出卖悲愤而死

红楼探秘:贾雨村性格奇特,为黛玉报仇是他必然的选择

很多人认定贾雨村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他连英莲都不救,又怎么会给林黛玉报仇?

这类读者认为,贾雨村是个穷书生,落难在葫芦庙,衣食无着,而甄士隐满怀爱心,资助他五十两银子,贾雨村才得以进京赶考,高中皇榜,当了大官。

甄士隐掏心掏肺爱护贾雨村,改变了贾雨村一生的命运,但贾雨村审判葫芦案时,明知英莲是甄士隐失踪多年的女儿,却置若罔闻。

不仅没救出英莲,反而把英莲判给了呆霸王薛蟠,使得甄士隐父女永远无法团圆。这样一个忘恩小人,竟然会给林黛玉报仇,这不是笑话吗?

其实《红楼梦》是部伟大作品,包罗万象,如果缺乏历史常识根本看不懂,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科举制度,这才造成了对贾雨村的严重误解!

想要弄明白甄士隐贾雨村之间的关系,必须要知道当时的科举制度。

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分五等,第一级参加县试府试,考中后为童生;童生参加院试考中为秀才。

秀才去省城参加乡试,考中后为举人。乡试三年一次都在秋天举行,也叫“秋闱”;

举人去京城参加会试,考中后为贡士。会试也是三年一次都在春天,也叫“春闱”;

最后是皇帝亲自殿试,对贡士出题考试排名,贡士基本都会成为进士,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

中秋节甄士隐请贾雨村喝酒时,甄士隐明确说: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

这说明贾雨村当时是举人,家乡是湖州,进京考贡士,走到半路“淹蹇住了”,就是生活不顺,耽误住了。

举人身份非常尊贵,参考“范进中举”,范进本是穷秀才,到省城参加乡试没有路费,向岳父胡屠户借钱,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还遭到乡亲邻居各种讥笑,窘迫至极。

可后来忽然中了举人,乡亲邻居纷纷巴结讨好,送钱送物。乡绅富户也送银子送房子,岳父胡屠户也换了嘴脸,极尽谄媚。

而贾雨村就是举人身份,如果在家乡根本不愁路费盘缠,只要他说一句我要进京赶考,没有路费,送钱的人能挤破他家房子。

而且举人进京赶考由国家出免费公车接送,所以举人也叫“公车”,戊戌变法“公车上书”,就是各省来京赶考的举人上书。

但日常生活费自然自己负责,贾雨村就是在半路途中花光了盘缠,缺少生活费。

主要是身在异地他乡,举目无亲,周围没人知道他的身份,这才落难在葫芦庙。

其实他可以很容易摆脱困境,找到当地官员乡绅拿出证明。

我是湖州举人进京赶考,不料滞留本地,盘缠花完,生活困窘,恳请帮助,日后定有重谢。

因为举人一旦考中贡士,成为进士当上大官。地方官吏乡绅自然会抢着巴结。

但贾雨村并未如此,首先科举三年一次,路上耽误一年半载不影响考试。

再则贾雨村重情重义有恩必报,如果接受了当地官员乡绅的资助,日后当官必然要给予回报,很可能会影响清正廉洁。

在审判葫芦案时,贾雨村本打算秉公执法,但出于报恩贾府及权力压迫,才徇私情放了薛蟠。这就是明证。

因此贾雨村宁可卖字作文挣钱为生,也不愿求助他人落下把柄,这足以说明贾雨村品格端正,为人旷达。

他第一次当官任知府,不久由于: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被同僚以: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而参了一本,导致丢官罢职。

这表明贾雨村不是欺下瞒上善于钻营的奸佞小人,否则也不会官场斗争失败。

审判葫芦案徇私枉法也是接受了此前教训,不得已才屈从权力,如果刚正不阿肯定又会丢了乌纱帽,这也是混迹官场无奈的选择。

假若贾雨村品德恶劣蝇营狗苟,林如海是世袭列侯,科举探花,兰台寺大夫,凭他的才学眼光肯定不会聘请他当老师教育林黛玉。

贾雨村原任知府,四品高官,打算复职时还需要林如海出钱,帮助打点,可知他为官比较清廉,否则也不至于连疏通关系的钱也拿不出来。

相反甄士隐却并非善良之辈,起初他不了解贾雨村的情况,以为这只是个“穷儒”,落难葫芦庙,俩人认识一年多,只是偶尔交往聊聊天。对贾雨村十分蔑视。

《红楼梦》第一回写到一个细节,这天甄士隐路遇贾雨村,顺便请他来家里小坐,刚谈了三五句话,忽然仆人报告:严老爷来拜!

甄士隐慌的忙起身,丢下贾雨村,急火火去见严老爷。跟这位严老爷谈天,并置办家宴留严老爷吃饭。

家里仆人童子进进出出的忙活,也没请他到前边一起吃饭。贾雨村被晾在屋里,特别尴尬,只好悄悄穿过夹道从便门出去,回了自己住处。

而甄士隐对此态度是: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如此失礼行为,甄士隐竟然毫不在意,足见他只把贾雨村当作租客邻居,连普通朋友也算不上。

即便普通人遭此境遇,也会感觉非常难堪丢脸,更何况贾雨村还是个举人。他在家乡也是上层名流,处处众星捧月。

流落外乡却被甄士隐这个土财主如此轻慢,对贾雨村来说这绝对是奇耻大辱。

这个情节是《红楼梦》全书开篇第一幕人际交往戏,曹雪芹设置这个细节绝对大有深意!这个场景非常重要却被很多人忽略了!也引发了对贾雨村的重大误解!

但是这年中秋节,甄士隐突然转变了态度,专门摆设家宴,盛情邀请贾雨村来喝酒,还送银子送衣服。

只有一种可能,甄士隐从其他渠道得知了贾雨村的举人身份,这才换了一副嘴脸。

有人感觉甄士隐送了五十两银子,这可是一大笔钱,可你要看这是送给谁。

如果你送给穷秀才送给老乞丐,当然是一笔巨款,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可贾雨村是举人,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刻送了五十两银子,外加县城一套房子。又有人送田产,送店房,还有人主动上门当奴仆。

相比之下,甄士隐只送了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真是不多。即使甄士隐不给钱,也丝毫不影响贾雨村的命运。

所以甄士隐送银子绝不是助人为乐献爱心,挽救贾雨村的命运,而是他讨好巴结。如果贾雨村是个穷秀才穷书生,甄士隐绝不会送给五十两银子。

前几天你还狗眼看人低,公然羞辱我,现在知道了我是举人老爷,又巴巴地来献媚讨好。此时贾雨村完全可以婉言拒绝,给他吃个软钉子,然后另寻出路。

可贾雨村大人大量,出门在外与人为善,强龙不压地头蛇,不跟这种小人一般见识,所以他态度是: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贾雨村还担心甄士隐会更多纠缠,所以连夜起身走了,他不愿跟甄士隐有深交,免得日后惹来麻烦。

当官以后,贾雨村随即给了甄家娘子两封一千两银子,并四匹锦缎。此时甄士隐家遭遇大火而败落,搬到岳父家居住,甄士隐也离家失踪一两年了。

如果贾雨村是忘恩负义之人,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给钱不露面,谁也不会知道这桩陈年旧事。

可贾雨村情深义重,给了甄家几十倍补偿,这才是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俩人的情分就到此结束了。

从今后他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对于甄士隐的事,贾雨村可以管也可以不管。

曹雪芹描写甄士隐入木三分,一听严老爷来拜,士隐慌忙起身,丢下贾雨村就走了。当他得知贾雨村是进京赶考的举人老爷时,立刻变了脸。

盛情邀请,极力夸赞,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

足见他就是个攀附权贵,善于逢迎的市侩小人,翻版的胡屠户。范进有必要对胡屠户感恩戴德吗?

甄士隐只是借给贾雨村五十两银子,事后贾雨村已经几十倍归还了,本来就没有恩情。后来发生的英莲案,当然不能说贾雨村忘恩负义。

看不懂红楼梦的人才会认为,贾雨村忘恩负义。

如果看透了《红楼梦》就会理解,这段描写表明,贾雨村虽然有些瑕疵,但整体来说重情重义。

相对来说,有关贾雨村和林如海的交往显得轻描淡写,但实际上林如海对贾雨村的帮助才是至关重要。

贾雨村官场斗争失败,丢官罢职,如果没人帮助疏通,他有可能会在家赋闲一辈子,前途尽毁。

林如海非常尊重贾雨村,他还未开口求助,就已经为他谋划好了。

不仅写信把他介绍到贾府,还自己出钱给他疏通关系,这才让贾雨村得以东山再起,重登仕途。

而且林如海是钦点巡盐御史,中央下派官员,即使贾雨村当了官,林如海也无法获得他的帮助回报。

因此林如海对他的恩情绝对比山高比海深,贾雨村的反应是:一面打恭,谢不释口。

对甄士隐这个市侩小人一点可有可无的帮助,贾雨村都能够知恩图报,给予几十倍补偿。

更何况林如海是仁厚君子,雪中送炭,关键时刻拉一把的大恩人,贾雨村肯定会尽力报答这份恩情。

这是重要伏笔,在林黛玉上吊自杀后,贾雨村联手忠顺王抄灭贾府,为她报仇,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有人总拿“脂批”说事,但是“脂砚斋”其人究竟是谁,是男是女,跟曹雪芹什么关系,一概不知!

《红楼梦》八十回后很早就丢失了,有许多续本,“脂砚斋”看到的究竟是不是真实版本的后续,谁也说不准!

#历史真相官#

~~~~~~~~~~~~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作者其他作品:

汉字密码:“女”不是性别,“女字边”与“女人”无关

汉字密码:“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学校,《百家姓》不是姓

上一篇: 四个人搬木头(四个人搬木头打一个字)
下一篇: 贞显王后(贞显王后和废妃尹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