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随着当时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比于前面几个古早的王朝,清朝留下的史料记载也更为全面具体。
众所周知,远溯到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的实施,使本来处于世界领先发展水平的清朝逐渐自大落后,最终在腐败软弱的晚清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数十年被迫挨打的屈辱历史。
满清王朝(满清王朝统治多少年)
因此,在许多人的眼中,清朝就是大国之落败的罪魁祸首,因而十分看不起清朝;其实,纵观数千年历史,天下大势自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可循,而鼎盛时期清朝的强大远远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最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原为建州女真各部族的统领,骁勇无敌的努尔哈赤经过数十年的东征西战,带领部族人民盘旋于现今东北地区松花江一带。
仰赖于松花江流域水源和沃土的滋养,辖区粮食丰收、草肥马壮,努尔哈赤手下兵力渐强,强大军事力量保障之下,人民也得以安居乐业,部族之间一派欣欣向荣之发展迹象。
没几年的时间,努尔哈赤所统领的部族便日益强盛起来,努尔哈赤随之建立了金政权,并且自立为汗。
当时努尔哈赤所统领的金军以及具备了与明政府抗衡的力量,两方势力一个野心勃勃实力强大,一个则颓败没落苟延残喘,丧失军心的明军在勇猛金军的强势攻势之下简直不堪一击,最终金军得胜占据了辽东大部地区。
努尔哈赤占据东北地区之举无疑是为后来清兵入关建立大清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尤其以努尔哈赤与大妃阿巴亥所育之子多尔衮、多铎最为勇猛。
努尔哈赤得益于膝下诸子智勇双全,如:第八子皇太极善权谋,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后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再如十四子多尔衮与十五子多铎率领清兵入关,平定叛乱,完成国家的统一,此时的清朝呈强大上升的发展趋势。
在清初数位“战神”的带领下,当时的清朝兵力愈发强盛,到了康熙皇帝即位后,不仅平定了云南、广东、福建三地藩王叛乱,收复了西南、东南边陲地区,而且还一统台湾,当时清朝的实力不容小觑。
历朝历代国与国之间都会在两国临近边界接壤之处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争端,同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类似,野心勃勃的沙俄在向周边扩张殖民地的时候将目光对准了富庶肥沃的黑龙江流域。
而要知道大清王朝的老祖宗最早便是从黑龙江流域发家做大做强的,当时作为努尔哈赤曾孙辈的清朝当局统治者是康熙皇帝,身为一位少年即位便擒鳌拜掌大权的英明君王,康熙皇帝对于来犯的沙俄自然是下令坚决抵抗。
康熙皇帝知人善任,派遣猛将出战大捷,一举击溃沙俄远征军,后来康熙皇帝又派兵北上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并且派遣驻军九驻于此,加强边境防务。
本以为此后便可高枕无忧的清军在面对卷土重来的沙俄侵略者时,全体军民对于背信弃义的沙俄侵略者义愤填膺,在康熙皇帝的强硬攻打命令下,全军将士军心如铁,团结一致奋勇抗敌。
最终这次旷日持久的战争的结果便是沙俄侵略者战败,与强大的清廷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清两国边界与领土范围,清朝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外交桌上取得了胜利,捍卫了自己的正当权益。
此次得胜这正是康熙皇帝统治时期清朝的强盛之态的一大体现,康熙皇帝在位61年,在全国范围内以武力威慑辅以必要的强制打击的方式,为实现康熙盛世的繁荣景象奠定了安定统一的重要发展条件,清朝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强盛起来。
正因为贤明君主康熙皇帝对于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决维护,清朝初年,在先祖努尔哈赤及多尔衮一生征战、扩张国家领土面积的基础之上,又屡次收复失地,疆域面积一度达到历代封建统治王朝之最。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之后,雍正与乾隆二位皇帝又在先辈的基础之上,延续康雍乾盛世百余年,而历朝历代的盛世不过昙花一现,持久一些的最多不过百年,仅由此一条便胜过每代封建王朝。
国有贤君,国家统一,国内安定,在此基础之上,人口数量和经济文化等便随之发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康雍乾盛世之下,清朝的人口数量激增,相比于秦汉至元明时期,清朝的人口数量翻倍增长,为近现代中国跃至强盛的人口大国做出了卓越贡献,人口是第一生产力,这也实属清朝强大的具体体现之一了。
从军事战斗力上来讲,从祖辈到康雍乾时期,清朝不仅不曾落后于世界列国,反而跻身先进强国的行列,不然也不会连年都有西方国家派遣使臣访清留学了,如若不然也便更不会使后期清朝君民有自称“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了。
可见,正是因为过于强大的祖先为后辈打下夯实的基础,才使后来历任清朝统治者被眼前的强盛国情遮蔽了双眼,骨子里透出优越感的爱新觉罗后辈实施闭关锁国的错误策略,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最终落得个好牌打烂的悲哀结局。
因为满清王朝强盛百年过后国力日渐衰败,再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腐败无能,导致全体国民民心涣散,缺乏民族凝聚力的清末君民精神颓废,从上及下一派乌烟瘴气、一味贪图享乐无心振兴民族大业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悲哀结局。
因此,很多中国人看不起软弱亡国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清朝,但其实,清朝的软弱颓败只是末代景象,而清朝前中期的强大远远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