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们对于爱情,虽然有着各种长久的期盼,但是不可置否的是,爱情是有时效性的。爱情的感觉就是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产生,然后随着生活的打磨,逐渐地消失。
过了那一段特定的时间,再找不回曾经相爱的感觉,这段爱情已经无可挽回了。毕竟内心,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对一个人的感觉更是多半不受理智的控制。
舒雅望(舒雅望被曲蔚然摧毁了)
即使是曾经非常相爱的恋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
这就是爱情的残酷之处,毕竟过去式,就代表着已经结束。
但两个人的心并不是同步的,很多时候,一个人已经再也找不到自己悸动的感觉,另一个人还余情未了。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应该明智地放弃这段感情,因为爱情从来都不是靠着单方面的热忱就可以决定。
如果这时你是前者,是不爱的那个人,那么分手后,无论还有着情感的人怎样挽回,都不要回头,也不要因为同情和心软就勉强自己。
向对方表达自己真实的态度,才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原因就在这几点。
一:真爱需要真爱作为回应,但不需要同情
在小说《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中,舒雅望对于唐小天就是这样一种感情。
她之前一直喜欢的都是唐小天,奈何夏木却因为替自己报仇而入了狱,她对夏木渐渐产生了爱情。
唐小天作为舒雅望的青梅竹马,一直以来非常喜欢舒雅望,对舒雅望也是有求必应。舒雅望很感动唐小天对于自己的喜欢,可是自己对他的喜欢因为夏木的出现,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即使之后唐小天再怎么样费力地追求舒雅望,舒雅望也没有答应过唐小天。因为她知道,用自己不爱的心去回应别人深爱的心,是不公平的。
爱情是一种双向的感情,没有哪个人会说自己在恋爱中是不求回报的,相反,若是对一个人付出了真爱,那么肯定希望对方用真爱来回应。
但是已经过去的感情就真的过去了,再怎么挽回都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如果因为同情对方的付出而和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感情也是一种不尊重。
二:恋情需要留白,需要美好的想象空间
《匆匆那年》里面唱:“是岁月善意留下,残缺的悬念。”
诚如此言,一段感情即使分手了,只要能够给双方留下过往爱过的、美好的回忆,已经算是值得了。
电影《你的婚礼》当中,尤咏慈因为周潇齐的一句“后悔”和周潇齐分了。
其实这句话只是堆积而成的不满的导火线,尤咏慈在周潇齐事业受挫后的各种行为下,对周潇齐的感情已经渐渐淡漠。
后来周潇齐蹲下来给尤咏慈道歉,说自己已经考了教师资格证,要去当老师,尤咏慈也不为所动。
因为她知道,如果她选择继续和周潇齐在一起,那么结局可能和自己的妈妈一样。
父亲把一生的不得志都推卸给自己和母亲,造成了她们很多年的苦难,周潇齐也说不定会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到时候,哪怕以往他们有着非常美好的回忆,哪怕以往深深地爱着彼此,也没有意义了。在岁月的蹉跎下,可能连过往的回忆也无法保住。
三:忠于自己的内心,是一生的课题
国民喜剧《爱情公寓》里,有这样的情节,吕子乔去接受心理治疗,医生在他做选择的时候,对他说,跟随自己的内心。
虽然这常常只被视作一个喜剧情节,但是这句话的内核是非常正确的,人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勉强自己,最不应该贪图的就是喜好自我牺牲的快感。
倘若一个人尽力地挽回我们,我们因为他的挽回产生了同情,然后勉强自己和他复合。但是潜意识里,始终会觉得自己牺牲了内心真实的想法,自己的回头对对方而言是一种恩赐。
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对的,爱情是一件很自然的东西,只能顺从我们的内心。也只有顺从我们的内心,才不会有着因为觉得勉强了自己而道德绑架别人的行为。
忠于自己的内心,是选择的第一要义。只有跟随着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出选择,才能甘心承担选择的一切后果,才不会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
这样的法则,不仅仅贯穿我们的学业和事业,在爱情上也仍然是如此。学会忠于自己的内心,既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尊重他人。
在爱情中,拒绝不代表残酷,应允也不是善良。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批评那些斩钉截铁地拒绝别人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一种残忍和不通情理。
但模棱两可的行为,假意的应允,给对方带来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是一种善良吗?显然并不是。
爱情最需要的是遵从自己的感觉,只要最大限度地真心待人,真心做出选择,即使狠心地拒绝他人,也是真诚和尊重的体现。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