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二年六七月间,当李斯身陷囹圄的时候,章邯战无不胜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其实秦军战无不胜的秘诀,就是强大的后勤支撑,如今李斯等政府高官死的死抓的抓,整个后勤系统遂开始崩溃。
司马龙(司马龙活络油)
当然,章邯在前线,还有一些余粮,足够他在临济之战后趁胜而进,拿下齐国。
而这灭齐第一战,他决定先拿下东阿。
我们看到,章邯身为后勤官出身,确实很重视后勤补给,每次作战都尽量选择黄河与济水沿线城市,以利水运;而这,大概就是他每次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源吧。
而就在这时,一个漫长的雨季来临了,连绵的大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东阿城内,雨势更是一日大过一日,齐相田荣正在绝望,楚国援军来了。
这就是项氏楚军与秦末诸多义军最大的区别,陈胜吴广、田荣(齐王)武臣(赵王)之辈,只知抢地盘窝里斗,根本没有灭秦大义;而项氏就不一样,但凡诸侯有难,项军都会倾力相助义不容辞,后来项羽还因为救赵与秦鏖战,导致被刘邦抢先入了关中。
正是这种可贵的“义侠”精神,让项梁项羽叔侄成为了楚汉时期最闪耀的明星,嗯,应该是流星……在污浊的乱世之中熠熠生辉,而又转眼被黑暗吞没。
项氏之威名,章邯十几年前在好友李信蒙恬口中早已闻知,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手底下亲自见个真章,现在他们来的正好,我章邯倒要看看,这项家军是否真如传说中讲的那么玄乎!
于是章邯亲率精锐去敌楚军。结果方一交锋,章邯顿觉巨大的压力有如一块大石透过绵绵的雨幕,撞向自己的心头,沉重的令人喘不过气来。
别说是项梁、项羽、刘邦、英布等高级将领了,就算是下面的薛公、蒲将军、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等中级将领,也是个个勇不可挡、所向披靡,章邯陷入了苦战之中。
如果说陈胜军是幼儿班,齐魏军是高中生,那么项家军绝对是重点本科毕业,其战斗力远非各国可比,真是好强悍的一只军队,果然名不虚传。于是章邯指挥军队改取守势。楚军锋芒实在太锐,目前他只有死顶,先抗住这第一波攻势,再许图反击。
经过一番死战,楚军终于暂时停止了攻击,章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好厉害,就差那么一点,我就输了。
章邯正在庆幸,突然前方阵中一片混乱,只见滂沱的大雨中,楚军阵中冲出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朝章邯中军直插了进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不到几分钟,就杀到了章邯面前不到百步。
糟糕,楚军使出陷阵的死士了,快,快给我挡住。
迟了,只见为首一名剑眉重瞳、满面虬髯,身型壮硕异常的猛男舞着一杆大戟,瞬间秒杀了数十名秦国士兵,一马当先杀到了章邯眼前,章邯慌忙横刀相迎,刀戟相交,震的章邯手臂发麻,差点掉下马去。
章邯大惊失色,拨马便走,身边的亲兵一拥而上,将那楚将团团围住。楚将狂舞手中长戟,秦兵一个个被甩的倒飞开来,迸射出来的鲜血被大雨冲刷的满地都是,情景可怖到了极点。
“章邯老贼莫跑,何不敢与我项羽一战!”那楚将一边杀人,一边纵声狂啸,全身上下满是秦军的鲜血,状态宛若魔神。
一排一排的秦军涌上,又一排一排的倒下,简直比割草机还快。
章邯引军退到后阵,心里直嘀咕,这个叫项羽的不属于人类,我才不和他打交道。
这个时候,项梁的大军已趁着秦军阵型混乱,大举压了上来,战无不胜的秦军,第一次有了溃败的迹象。
与此同时,东阿城内的齐军,在齐司马龙且的率领下,也冲出城来,从后夹击。
章邯听到龙且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由愕然失笑。“且”乃象形字,为“祖”的本字,郭沫若的《卜辞通纂》中认为“就是男性生殖器的形象”,如此,“龙且”这个名字实际就是“龙之大屌”的意思,如此威武霸气,让人不由汗下……
人如其名,龙且此人果然也很猛,与项羽两个猛人一结合,打的章邯简直怀疑人生。
至此,秦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打下去,只会变成齐楚军的夹心饼干。
章邯长叹一声:“我输了,撤吧!”
秦军开始缓缓的撤离战场,雨水浇打在章邯冰冷的心头,他的脸色阴沉有如黑夜,看来自己的军队靠简单拼杀已经不太可能消灭这支楚军了,他必须在战略或战术上有更高的谋划,才能消灭这个可怕的对手……想到这里,章邯的脸,阴得更沉了……
接着,在濮阳城下,章邯又被项梁追着屁股揍了一次,只得惨兮兮的逃进了濮阳城,拼力死守。
章邯连败之师,虽不能战,守却有余。这座濮阳城从前在战国时是卫国的首都,城防坚固,城北有黄河,城南有濮水,章邯便命秦军挖沟引水环城以自固,这样既可以加大楚军攻城的难度,也可以利用水运不断为自己补充兵员和粮草。
这就是章邯,永远能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当年陈胜失败后,没有胡乱逃窜,而是能像章邯这样找一个可攻可守的地方坚守待援,那么他的结局也许会很不一样。当然,相比陈胜,章邯拥有更多的技术性优势,至少,他在城建工程与后勤补给方面,可以算是秦汉第一人。
果然,面对基建狂魔章邯,楚军久攻不下,只得兵分两路,一路由项羽刘邦联手,去攻打司马欣防守的城阳与李由防守的雍丘,进一步孤立章邯;另一路则由项梁亲率,南下去攻董翳防守的定陶。如前所述,定陶是黄淮平原的交通枢纽与经济中心,打下这里,疲惫的楚军可以得到相当的补充,然后再联合田荣的齐军,两面夹击濮阳,章邯必死无葬身之地。
办法是好办法,可惜项梁错估了两个人,导致自己最终走出一步死棋,大好局势,功败垂成。
第一个人,就是田荣。田荣可不是那么好使唤的。项梁雪中送炭解了他的围,他却一点儿不知感恩,不但不出一兵助拳,反而跑回临淄去了。
第二个人,就是章邯。章邯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这一次惨痛的失败,不但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而激起了他无穷的好胜之心。名将对名将,这仗打得才过瘾啊。章邯就如一只远古巨兽,低吼着匍匐在濮阳城内,一边舔着自己的伤口,一边打量着志得意满的项梁,阴冷的脸上,写满了嗜血的欲望。
第三个人,就是项梁自己。错估了敌人并不可怕,错估了自己,才真正可怕。长久以来,所有的义军要想战胜章邯似乎都是一个不可能的神话,但是项梁一出,就把这个神话打成了天下最可笑的笑话。项梁他怎么能不得意,怎么能不骄狂!
——我项梁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战神啊,起翦颇牧(战国四大名将),也不过如此!
我们说骄而无谋,乃是必死之道。项梁虽不能说无谋,但他得胜便骄,以致错估了友军,错估了敌军,再错估了自己,此三错估,就是他的必死之道。
但项梁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危险,他在定陶城下连战连捷,打的董翳不敢冒头,恰逢大雨,无法攻城,项梁军便在营内放起羊来,天天酒醉,夜夜笙歌,只知有欢场,不知有战场,更加把章邯这只在旁虎视眈眈的猛兽,忘到了九霄云外。
兵法曰:“顺过必逆,逆过必顺。”不具备这种意识的人,军事素养再高,也不是真正的名将。
与此同时的濮阳城内,章邯接见了三个报信之人,他们给章邯带了三个极坏的消息。
第一个人,就是败军之将司马欣——他的手下,在城阳全死光了,只有他自己,化作一只丧家之犬,逃回濮阳,向章邯负荆请罪。
章邯一笑,安慰司马欣说:“楚军强悍,城阳之败,非长史之过也。”
第二个人,就是董翳派来的求救使者——项梁实在厉害,定陶快守不住了。
章邯一笑,智珠在握的说:“回报你家董都尉,坚守定陶,无需着急,项梁骄兵必败。”
第三个人,就是从雍丘城逃出来的李由部将——雍丘失守,李由亦被项羽斩于阵前。
又过了十几天,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大秦丞相李斯竟被诬陷谋反,让赵高与秦二世灭了三族!!
章邯一个人孤独的登上濮阳城头,茫然的看着远处帝国血红的落日一点点、一点点向山下沉去,他的心,也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的沉入谷底。
大秦双柱已去其一,他这剩下一柱还能撑起这风雨飘摇的帝国多久呢?别提了,现在就连章邯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阉人赵高的手里,他还能做些什么呢?
章邯悲哀的预感到,大秦帝国完了,唯一的疑问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正这时,在落日沉下的正对面,一轮明亮的新月,从天边缓缓升起。
章邯喜欢夜晚,更喜欢明月,因为它从不与皓日争辉,却选择在最黑暗的时候给世界一缕清明。于是,一股微小的希望,也从章邯的内心深处,缓缓升起。
章邯这股微小的希望,就是他感觉到,齐国似乎已经退出了这场游戏。而只要没有齐军的侧翼威胁,他就敢全军压上,从背后杀奔定陶,与董翳里应外合,可以一举干掉项梁!
能在失败中嗅到胜机,才是一个真正的名将。
而在胜利中看不到危机者,注定将被历史淘汰。
于是,章邯一口气征集了秦军全部机动部队(“秦果悉起兵益章邯”),甚至征集了河北军团王离的部分队伍,这些部队坐船沿着黄河源源不断来到濮阳汇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直扑定陶。
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前208年的九月了,那绵绵的秋雨,拖拖拉拉的已经下了足足三个月,兀自没有一点停歇的意思。正是这一场宿命之雨,恰到好处的隐藏了章邯的重重杀机。
当秦军如幽灵般出现在夜幕笼罩的定陶城下,楚军还在细雨之中酣梦,懵然不知死亡的阴风,已趁夜逆袭而来。
凄风苦雨无星夜,正是杀人好时节。
章邯没有表情的脸上,冷冷的抽动两下,一挥手——杀!
随着这一个命令,无数幽灵静静的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随风潜入夜,杀人细无声。
没过多久,楚营之中传来了几声凄厉的哀号,紧接着,火光四起,天下大乱。
项梁在宿醉之中惊醒,仓皇出帐,单穿着一身常服,执着一把短剑,在恼人的秋风中,茫然失措。
在东阿一战中投奔了项梁的齐国司马龙且亦衣衫不整的冲到项梁身边,急道:“秦军夜至,也不知有多少,事无能为也,武信君请速走!”
项梁知道大势已去,只得慌忙跟在龙且身后,且战且逃。正至营门,却偏偏遇上章邯,这可真是冤家路窄了,项梁于是一声虎吼,冲上去就是一剑,章邯也不躲避,生生挨了这一剑,然后举矛向前,拼力朝项梁戳去。
章邯这一招,叫做同归于尽。不过章邯浑身贯甲,挨一剑最多也就轻伤,项梁就惨了,只穿着一身睡衣,章邯的长矛,势大力沉,一矛已将项梁戳穿整个胸窝,鲜血喷的整个营门都是。
龙且在旁,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他二话没说,猛跳起来,夺路而逃,眨眼便没了踪影。那速度,比兔子还快。
章邯也不去追,只一声长啸:“归报项羽,速速投降,若其不然,吾必灭楚,亲斩项羽之头,使彼叔侄二人在地下聚首!”
定陶一战,章邯绝地反击,斩杀项梁,全歼楚军主力,重新树立起其天下无敌的神话。至此,人民反秦运动陷入了第三个低潮期,项羽与章邯也因此结下了比黑夜还深的血海深仇,此深仇大恨,非二十万秦人的生命,不能洗清。
灭了项梁后,章邯重归天下第一名将宝座,接下来再灭谁,这是一个难题,大难题。
反秦的各路豪杰,已经被章邯干掉不少,但章邯还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割韭菜,割掉一茬又是一茬:
齐国的田儋死了,田荣又站了起来,固守齐地,自成一统。
魏国的魏咎死了,魏豹又站了起来,他像一只猎豹般带着从楚国借来的兵迅速收复了故魏王国二十余座城市,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楚国的项梁死了,楚怀王又跑到台前来,亲自收拢兵力,严阵以待章邯。
赵国的部将李良叛变,杀死赵王武臣,投降了秦王离军;然而张耳陈馀又站了起来,重新拥立了六国时赵王的后代赵歇,继续与王离军死缠烂打。
齐楚赵,到底该先揍哪个,章邯陷入了四难之境。
齐国,手下败将也,尽兵而攻之,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章邯可不愿做这种一点挑战性都没有的事情,如今关东遍地烽火,欲灭此大火,须先强后弱,绝不可让强者愈强,从容坐大。况且若深入齐境,则后路有可能被楚所断,这是重视后勤的章邯决不会做的。
那么就攻楚吧,楚国不是最强么?况且项梁被杀后,楚军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不如提前决战,趁机将这心腹之患灭掉,扼杀刘邦项羽于摇篮之中,如此其他义军也自然土崩瓦解。
可是章邯不能这么做。非不欲为,是不能为也,他要为大局考虑。当时,帝国的平叛主力,除了章邯这一支中原野战军外,还有王离这一支华北野战军。——这是一场艰苦之极的持久战,他必须与王离互相配合,不能只顾自己打着爽。况且,攻打赵国,齐楚若不来援,则秦必灭赵;而齐楚若来援,则拉长了他们的补给线,对秦军有利。
另外,王离这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按道理,无论军事经验,还是队伍的战斗力,王离三十万长城边防军都应该比章邯强很多,那么为什么从陈胜起事的公元前209年七月,直至公元前208年九月,这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章邯都不知搞定了多少路反秦义军了,王离竟连一个赵国都没有搞定呢?
这个问题,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从故纸堆的残言片语中找到了一点点蛛丝马迹,再经过一番分析与推测,稍稍还原了这一段历史的缺页——
第一原因,赵人很强,至少不会比楚弱。
这也是章邯舍楚攻赵的另一大原因。自长平之战以来,秦赵就是死敌,赵人的骨头也最硬,且世出名将,常常上演逆风翻盘的好戏。依章邯看,只有把他们给彻底灭了,东方各国的反秦浪潮才会真正平息。否则打到何时才是尽头。
第二个原因,匈奴的侵扰。
据《史记匈奴列传》“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可见蒙恬死后,匈奴人又攻来了,王离南要对付燕赵,北有匈奴在后捅刀子,这仗打的进展如此缓慢,也就很好理解了。
第三个原因,军粮匮乏。
匈奴人重新抢占了秦边防军的粮仓——河套平原,必定造成王离军粮匮乏。虽有直道可从关中向上郡提供粮食支援,但帝国内部党争不断,李斯赵高忙着互相倾轧,恐怕也无法顾及王离的死活。从后来巨鹿之战,王离军需靠章邯为他提供后勤支援,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个原因,军心不稳,自身抵触。
扶苏蒙恬无罪被杀,很多对他们忠心耿耿的将士也遭到清洗,这对边防军的军心必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影响。王离既要指挥作战,还要忙乎军队内部层出不穷的麻烦事儿,这估计也是他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以上四点,就是我对王离军在这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动向的一个推测,至于是否准确,见仁见智吧。历史的迷雾重重,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
现在这段历史的缺页终于被补上了,王离有兵无粮,打不了持久战,赵人又很硬,完全啃不动,章邯不帮他,王离不但胜利无望,反而有可能会陷于赵地,在匈奴与诸侯的夹攻下全军覆没,这是章邯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基于此,章邯不得不放弃南下攻楚的战略计划,转而北上攻赵,帮助王离拿下赵国,两军会师,然后再合兵攻楚。
公元前208年九月,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将城里的百姓全部迁到河内,并摧毁城郭,荡平所有的建筑物,将这座自春秋以来兴盛数百年的名都毁于一旦。从此,巍巍邯郸城一蹶不振,往昔的辉煌,化作一缕轻烟,在赵武灵王的叹息声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悄然淡去(注1)。
章邯不得不这么做,从军事上来说,中原野战军虽有二十余万,但他不可能每攻破一座城池就分兵驻守,这样只会被诸侯军各个击破,从前陈胜的败亡,就在于此;从政治上来说,夷平赵国都城,可以震慑诸侯,打击敌军的军心。另外,将赵民迁至河内监控,可以有效地防止硬骨头赵人再度造反。因为那里有大量长平之战的功爵民后裔,是关东最稳固的秦统治区。
邯郸被攻破后,赵王歇与丞相张耳北逃至巨鹿城(今河北省平乡县),收集残部欲重整旗鼓,可惜他屁股还没坐稳,王离就来了。
公元前208年十月,王离二十万华北野战军南下,兵围巨鹿,欲困死赵军。
与此同时,章邯军亦开至巨鹿以南的棘原,修筑了一条两百多里的甬道,为王离军补充粮秣。所谓甬道大概就是在道路两旁修筑高墙,以保护运粮路线的安全畅通。
这是章邯的老本行了,这数百里甬道的工程量虽然庞大,但比起巍巍骊山陵,不过就是小菜一碟,而供应军需,更是章邯的拿手好戏。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有一个疑问,章邯王离二军为何不直接会合呢?何必这么麻烦修一条“输血管”各自为战,如此岂不是降低了胜算?
我是这么推测的。王离是世家名将,无论资历爵位(爵封通侯武成侯),都在章邯之上(章邯尚未封侯)。两军若会合,到底听谁的,这是一个大难题。以章邯之军功,绝不可能屈居王离之下;以王离之身份,也绝不可能屈居章邯之下;再说王离打了赵国这么久,眼看胜利在望,岂肯轻易把这个功劳分给章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各行其是,王离负责攻城,章邯负责供应后勤与围城打援,这也是章邯最擅长的。
结果,章邯果然等来了他期待的各路援军。
很快,燕国、齐国、代地都派来了援军,使巨鹿城下变成了农贸市场,各路豪杰各自摆上摊子,互相吆喝的很起劲,却没有一个肯率先攻击秦军。
据不完全统计,巨鹿城下的各路诸侯军,总共有三十余万,兵力并不输给秦军,却一个个高筑壁垒,谁也不肯当这个出头鸟。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这副德性了。
如果项羽不来,这三十万诸侯联军,或许就是章邯王离的盘中餐了。可惜,项羽终究还是来了,秦二世二年11月,救世主项羽终于拍马赶到,率领十万大军,朝章邯猛攻而来。
项羽气势汹汹,拍马杀来。一切都似乎预示着章邯项羽两大名将要在历史的聚光灯下来一场精彩的世纪大对决,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所有人跌破了眼睛。关键时刻,章邯莫名其妙的退缩了。
当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军为先头部队渡过漳水,摧毁章邯辛辛苦苦修筑的甬道,切断王离军的输血管,章邯按兵不动。
当项羽大军主力破釜沉舟,持三日粮,有进无退,一往无前的渡过漳水,疯狂杀向王离军,章邯还是按兵不动。
当项羽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不仅是按兵,反而向后退却了。
当项羽杀秦副将苏角,虏主将王离,华北野战军在诸侯联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章邯仍然后却,竟不敢引军与项羽一战。
当项羽依靠无上的勇气与战功成为四十万诸侯联军的总指挥,与章邯军对垒相持。尚未交战,章邯又数却之。种种表现,宛如一介懦夫,哪里有还有半点天下名将的影子。
真是奇怪啊,项羽豁出一切兵渡漳水,章邯为何不半渡而击之?
真是奇怪啊,项羽孤军杀到巨鹿城下,章邯为何不与王离前后夹击楚军,反而连连退却,坐视大好局势化作乌有?
真是奇怪啊,章邯自出函谷关,灭张楚、死魏王、杀齐王、斩项梁,名动四海,威震天下,为什么一到巨鹿战场,就完全变了个人一般,畏首畏尾,怯战至此?
从前那个敢冒雨长途奔袭一百公里击杀项梁的章邯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这又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大疑案。
历史的重重迷雾,总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非要解的话,莫非章邯被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超凡气势与非常人之勇悍给吓着了?
人的心理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奇怪的东西,很多方面至今都无法用科学解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杀人如麻的勇士会突然间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最好的例子就是荆轲刺秦故事中的那个秦舞阳。
或许,章邯就属于秦舞阳那一类人吧,总觉得自己挺拉风,可是一旦碰上了嬴政或项羽这种拥有强大气场的超人,就会立刻从老虎变成老鼠。
但更大的一种可能是,或许章邯对胡亥与赵高统治的大秦帝国终于失望透顶,他已经开始准备保存实力另谋后路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