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现在为我国第七大姓。前十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也有一种排法,赵姓位列第九的。
赵氏的来源简短(赵氏的来源是什么)
但我们知道,在《百家姓》,首先就是“赵钱孙李”。赵姓为什么能在《百家姓》的五百多个姓氏中位居首位,成为第一姓呢?因为《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编订的,而宋朝皇族姓赵,赵姓居首位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赵姓作为帝王之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极为显赫的。然而,赵家天下宋朝的结局似乎过于悲惨,先有宋徽宗赵估、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后来南宋又被蒙古人所灭,整个赵宋王朝彻底崩溃。
那么,赵姓是怎么来的呢?
一、周穆王赐赵城,因邑为姓
据历史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的少昊。少昊又是谁呢,通常的说法,他是黄帝长子。黄帝另一子叫昌意,是黄帝与正妃嫘祖生的。昌意生了颛顼帝(五帝中第二帝)。那么,少昊是颛顼帝他伯伯。
古来流传,少昊的女儿生下皋陶。皋陶的第十四世孙造父生活在周朝,因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宠爱。
后来,周朝的徐偃王叛乱,周穆王听闻时,正远离京城镐京游猎。急忙命令造父备车赶回镐京主持平叛,造父精心选择八匹骏马,一日千里,三日便赶回镐京,徐偃王的叛乱被穆王顺利的镇压了。周穆王为了感恩就赐给造父赵城作为封邑。造父在赵城的后世子孙以赵为姓。此一支是以邑为姓。
二,以国为姓
赵城地处山西临汾附近,春秋时期是晋国的国界。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受排挤,率领部分宗族投奔晋国,数代人作为晋国的上卿辅佐晋国国君。
叔带一家下传至赵襄子时,赵襄子成为晋国赵姓人的领袖,与韩、魏三家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赵国,至公元前222年时赵国为秦所灭。其后世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氏,并遥尊造父为得姓始祖。由此,中华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大的一支—一赵姓就形成了。
三、其他来源
在此之外,在赵姓发展史上,因有帝王赐姓,有外姓人冒姓,有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的也不少。
四,赵氏播迁。
赵国被秦灭亡后,赵姓出现了两大分支一—天水赵氏和涿那赵氏。
赵国末代君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成,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赵氏。
赵悼襄王之子赵迁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裔在汉代时又从房陵迁居到涿郡量吾(今润北博野),形成赵姓另一支派一—涿郡赵氏。
此后赵氏又不断向外扩展,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五、宋朝国姓
赵姓为宋朝国姓。
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后,赵姓当然便是此朝的国姓了。
宋朝300多年,有18位赵姓皇帝。
赵匡胤画像
宋朝,是一个繁荣鼎盛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国民文化最兴旺,科技创新成果最多,人口基数增长最健康,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高。宋朝整体文化水平达到了古代的顶峰。
赵匡胤艺术形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由内乱而灭亡的正统王朝。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当然,这种说法有一点点夸张。)加上国防空虚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如果可以假设,宋朝能克服上面的原因,那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王朝啊!那中华文明就会超越世界其他文明不知多少年了。如果是这样,那赵姓肯定是中华第一姓了。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未来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所以,宋朝无疑能给我中华的再次崛起以很多的启示。
六、赵姓名人
赵姓贤士名人有不少,是一个声名显赫、人才济济的姓氏。
赵氏帝王——赵武灵王雍、南越国王赵佗、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帝王。
赵氏名臣——平原君赵胜、宋宰相赵普等。
赵氏将帅——战国时的名将赵奢、三国时蜀国被先主赞为“一身都是胆”的赵云等。
赵氏文人——著名的书画家赵昌、赵孟颗、赵原等。
历史上,赵姓中有一些特殊人物,如“指鹿为马”、搅乱秦政的宦官赵高,红颜祸水的的汉宫皇后赵飞燕等。
赵姓是黄帝的热血子孙,赵姓的英雄儿女、烈士,不计其数,尤其在现代史上。下面例举一些:
1、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2009年,赵尚志被中央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北方雄狮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
2、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2]-1936年8月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赵一曼与儿子合照
赵一曼雕塑
3、赵以政,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1928年6月19日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4岁。赵以政是山东聊城第一位牺牲的共产党人。
4、赵崇德,八路军某营营长。1937年10月29日晚,赵崇德率领第3营西渡滹沱河,直扑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击毁停机坪敌机二十四架。赵崇德在掩护部队撤退时,壮烈牺牲。
5、赵先顺,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兰州军区原司令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怀德攻坚战、彰武战斗和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6、赵义京,八路军某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8月30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江关村遭到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赵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与会干部突围,并用缴获的日军战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7、赵炳伦,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8、赵基梅,最高任职到师政委等职。1947年12月27日在湖北随县军中病逝,年仅37岁。
9、赵文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逝世。
10,赵兰田,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
11,赵国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逝世。
12,赵力耕(1917-1945),中共特工。1940年2月,因身份暴露被捕。在敌人的严刑面前,赵力耕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贵气节,没有泄露任何机密。1945年7月14日,赵力耕和战友张蔚林、张露萍等七人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牺牲时年仅28岁。
13,赵承金(1901年-1989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4,赵书策(1927-1943)15岁参加革命,担任村儿童团长。1943年9月25日拂晓,为掩护区政府、兵工厂和乡亲们转移,赵书策背部、头部多处中弹牺牲。1945年9月25日,招远、招北两县政府在赵家沟村东缬上召开万人大会,为赵书策立起了一座纪念碑,并授予"民族英雄"称号,同时将赵家沟村改名为"赵书策村"。
最后,来回顾、小结一下:
赵姓世系脉络:黄帝——长子少昊——女儿——儿子皋陶——十四世孙造父——赵氏子孙
关键词:赵城、造父、赵国。
按中国家谱的父系制来看,只能说黄帝是赵姓人的外祖先了,而赵姓人呢,是黄帝的外子孙。我们经常说“我们是炎黄子孙。”那么赵姓人就该说“我们是炎黄外子孙。”哈哈……这也是蛮有意思的哟。
赵姓名人、英雄辈出,赵姓是黄帝、造父的好子孙,是华夏民族的好儿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