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又可称和蕃,是指中原王朝或自视为中华正统国家的君主将自己或宗室的女儿或国内其他女性嫁给藩属国或被视为夷狄的君主或以示两国友好,增进彼此关系,具有政治目的联姻。
中国的和亲政策始于汉高祖刘邦。白登被围七日之后周勃解围击退冒顿,刘邦接受娄敬献策,开启了“和亲政策”,从此以后发展成为对外政策,和亲之举不绝于书。
赵福金为什么会肛裂而死(赵福金有多惨)
中国历代和亲有自愿也有被迫,有成功也有失败。
面对强大的匈奴,刘邦只能被动地选择和亲来避免战争、维护边疆稳定。到了西汉中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逐渐进入“漠南无王庭”的西汉王朝鼎盛时期。此时和亲政策发生了转变,汉武帝崇武绝亲,不再与匈奴联姻。而到了西汉末期(公元前87年—公元前23年)汉强匈弱,处于劣势的匈奴主动向西汉求和,西汉王朝由原来的“被动式”和亲转变为主动和亲,从而进入一种双赢的状态。
不过《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用“率不过数岁,即复背约”来形容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效果,意思是双方的友好关系维系不了几年,匈奴就再次背约。
西汉和亲共16次,但在历史上能留下一笔的却寥寥无几,有详细记载的和亲公主仅有三位———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与王昭君。汉武帝时期遣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和亲乌孙,其目的是拉拢、维系乌孙等各西域小国与西汉的友好关系,建立抗击匈奴的统一战线。而到西汉后期,汉朝与匈奴已经达成和解,王昭君出使西域的政治使命不同于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其和亲是为了巩固汉朝与匈奴的和谐稳定关系,给双方带来了长达50年的和平景象,这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和亲。西汉的和亲政策虽然是一种稳定边疆的政治联姻,但在一嫁一娶的过程中,两个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彼此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最终能促成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
隋唐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与吐蕃的战争,并未因为几次和亲而“天长地久”,而是断断续续进行了上百年。隋朝为发展与突厥关系,将光化公主、安义公主、义成公主等嫁给突厥可汗。唐朝和亲共20女,其中皇女3位,同姓宗室女4位,异姓宗室女7位,异族将领女3位,姓氏不明女3位。下嫁回鹘者6位、契丹4位、奚3位、吐谷浑3位、吐蕃2位、拔汗那1位、1位和亲南诏,唐朝公主嫁回纥可汗为可敦(可汗的妻子)。唐朝和亲外嫁者多为宗室女或皇帝外孙女,获皇帝封为公主,皇女和亲为少数,甚至还曾封突厥王族阿史那家族的女儿为公主和亲突骑施,亦曾以唐朝将领回纥人仆固怀恩的女儿和亲回纥。
汉唐两朝的和亲,多是中原王朝出嫁公主,让匈奴和吐蕃的首领成为中原王朝的“女婿”。而中原王朝的皇帝与下一代的匈奴或吐蕃的首领,一般就成为舅舅和外甥的关系。
匈奴和吐蕃的公主们嫁到中原鲜有发生,作为历史上的特别的例子,武则天称武周皇帝时期,曾派亲王至突厥王庭迎娶突厥公主,亦曰“和亲”: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突厥可汗默啜大败唐军,提出和亲。武则天让大臣们商议此事,李峤、张柬之等以为不可,但杨再思、郭元振等以离间突厥为由,建议允诺,武则天最终采取了他们的意见。同年六月甲午,武则天命淮阳王武延秀入突厥,纳默啜女为妃。阎知微、杨齐庄随行,携金帛巨亿以送。默啜以武廷秀非李唐皇族、门第配不上突厥可汗女为由,杀副使,扣留武延秀,此次和亲失败。
宋朝皇室认为和亲辱国,本来一直拒绝实行和亲政策,直至北宋靖康年间,金朝军队攻陷汴京,金太宗二子完颜宗望在宋金议和期间指名索要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和亲,否则议和不成,于是宋钦宗被迫答应和亲,把原已嫁蔡京之子蔡鞗的茂德帝姬送给完颜宗望。
唐太宗曾将公主下嫁给已经内附投降的突厥可汗阿史那社尔等少数民族首领,虽然也是中原皇族与外族元首通婚,但因为这些外族已经内附,成为唐朝统治集团的一员,一般不被当作是和亲。
北宋于靖康之难后,不少被俘的皇族女性后来成为金朝皇帝妃嫔或宗室妻妾,但除了茂德帝姬赵福金是金朝皇子指名强迫宋徽宗和亲外,其余皇族女性是俘虏身份再被纳为皇室配偶,并非宋朝皇帝安排下嫁金朝皇室,并不视为和亲。
大蒙古国元朝与附庸的部族贵族联姻共38女,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16位、畏兀儿9位、高丽9位、吐蕃4位,也不能视为和亲。
清朝实行“定向联姻”,即“南不封王,北不断亲”,满蒙联姻作为奉行不替的基本国策保持了三个世纪之久,和亲机制在清代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清朝的政策也与唐朝类似,满蒙贵族之间频繁的互相嫁娶,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联姻,实行满蒙联姻,主动以皇女、宗女下嫁内外蒙古等边疆藩王,清朝皇帝也有大量的蒙古嫔妃,从而保证政治联盟的稳定。
据统计,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从公主到乡君就有70余人之多。见诸《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额驸有69人,八旗中的尚不在内”;“嘉道年间,科尔沁、敖汉、巴林部共公主子孙、台吉、姻亲3000余人,这在人口稀少的蒙古族是相当可观的数字。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共有公主22人、郡主21人、县主6人、郡君9人、县君7人、乡君6人。据道光年间的统计,当时科尔沁达尔汉王旗下有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台吉共2000人,土谢图王旗下公主子孙台吉500余人,敖汉旗下有600余人,巴林旗下有170余人。
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不实现和亲的只有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明朝不仅不实行和亲政策,而且还严格规定公主不能嫁给身份地位较高的文臣武将子弟,只能下嫁平民。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贵攀结皇亲,干涉朝政,但朱元璋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仅毁掉了公主的幸福、丢弃了和亲外交的筹码。
明朝对瓦剌、鞑靼等蒙古旧势力的战争,历经几代君王,始终收效甚微。明成祖五次亲征,连他们的主力位置都没有摸清楚,空耗了无数军饷;明英宗率领禁卫军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惨遭俘虏,明朝的政局也随之发生重大变故。倘若朱元璋一开始就尝试和亲政策,结果也许会不一样。其实,瓦剌曾要求与明朝和谈,一度显示出弱势地位,但明朝并没有理睬,而是继续对其进行穷追猛打,结果不仅没能彻底消灭瓦剌,反而掏空了自己,不得不说是一处败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