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汉末三国时期,天下纷争、豪杰并起,所占据的地理区域成为豪杰们割据一方的基本盘。此外,人杰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名门大姓家族与他们所生长居住之地联系起来,著名的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等等。在割据的大环境中,地缘似乎成为了左右各个势力发展有趣而又重要的因素。
汉末地图(汉末详细历史地图)
闽北地区在这一时期籍籍无名,不单是闽北,就连现今整个福建在汉末三国时期都极少出镜。闽北地区地理位置较偏、开发较迟。秦时,闽北地区属闽中郡,但不同于一般的郡县官府直接派遣官员管理的模式,而是仍然采取闽人治闽的方式,以地方首领为“君长”进行管理。西汉时,闽北地区的首领多次反叛官府,最终汉武帝也只是诛杀了叛乱的首领、迁徙闽北之民以分化反叛力量,而并未在闽北地区正式建置、派遣官员管理。
东汉末至三国,闽北地区才初步形成正式的地方建置。相应的内容见诸地方志和史籍中的零星记载。
首先是县级建置。据当代官方编撰的《南平地区志》记载:东汉建安初,今福建境内分侯官之地置五县,其中闽北地区置南平、建安(今建瓯)、汉兴(今浦城)三县,属会稽南部都尉,是今福建最早的县级政区建置。对此,《三国志贺齐传》有所印证和补充。《三国志贺齐传》载:贺齐曾为平定闽北地区的叛乱“(齐)进兵建安,立都尉府,是岁(建安)八年也”。综合上述资料大体可以判断:一、东汉末,官府改变了以往闽人治闽或迁徙其民的方式,由官府直接派遣官吏管理,闽北地区乃至福建有了官方正式的县级建置;二、闽北地区设县颇多,占整个福建的一半以上;三、闽北地区多叛乱,为了更好地管理,会稽南部都尉治所曾一度设在闽北。
再者是郡级建置。在设县后,闽北地区乃至福建的发展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南平地区志》记载:吴永安三年(260年),建安太守王蕃在邵冶覆船山下筑建安郡城,为全闽第一座郡城,下辖建安(今建瓯)、建平(今建阳)、吴兴(原汉兴,今浦城)、东平(一说今松溪)、将乐、昭武(今邵武)、遂安(今建宁、泰宁)、南平、侯官(今福州)、东安(今厦门同安、泉州南安)10县。同时,《南平地区志》还指出:这是福建最早设立的郡,也是当时福建境内惟一的郡建置,管辖地域及今福建全境。对此,《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只有“(永安)三年……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一句话的记载。而《宋书州郡志》对建安郡的情况则有详细补充,其指出建安郡前身即会稽南部都尉所在,会稽南部都尉系分原闽越王冶地而来。建安郡正式设立亦是在吴孙休永安三年。可以看出,几处资料的描述能够相互印证,且孙吴设立建安郡,其规模更大、管辖的范围较之前更广。
应当说,汉末三国时期,闽北地区的设县置郡,使得闽北地区乃至整个福建的发展速度都得以提升。那么,为何闽北地区在这一阶段能够正式建置?在笔者看来,这和当时孙吴政权所处的环境有关。
无疑,闽北地区乃至整个闽地这一时期基本上属于孙吴政权的领土,而孙吴除了要应付来自中原的对手,还需要征讨、安抚和消化境内的山越。闽北地区当时亦存在着大量占山为王的越族部落和贼寇盗匪,且叛乱频繁,有记载的大规模叛乱就有三次。
第一次是建安八年(203年),闽北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人聚众叛乱,贺齐率军平叛。此次镇乱,贺齐斩首六千级,杀伤甚多。当然,孙吴也借此次平叛在闽北地区初步地建立了管辖的机构和部队。
第二次是建安十三年(208年),闽北吕合、秦狼叛乱,吕岱、蒋钦平叛。《三国志蒋钦传》载:“会稽冶贼吕合、秦狼等为乱,钦将兵讨击,遂禽合、狼,五县平定,徙讨越中郎将,以经拘、昭阳为奉邑。”《三国志吕岱传》亦载:“会稽东冶五县贼吕合、秦狼等为乱,权以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将兵讨之,遂禽合、狼,五县平定,拜昭信中郎将。”此处的五县即建安初今福建境内所置五县(建安、南平、汉兴、侯官、一未详)。
第三次是吴太平二年(257年),会稽南部叛乱,而会稽南部都尉府治所正是在闽北。《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载:“(太平)二年……八月,会稽南部反,杀都尉。”相较于前两次叛乱,此处叛乱并未清楚说明平叛之人,但地方主官会稽南部都尉被杀亦足见叛乱之严重。
从上述的整理中可以看出,孙吴在面对闽北叛乱时,动用了诸多人力物力,其中不乏孙吴有名的将领,如贺齐、蒋钦、吕岱等。在笔者看来,闽北地区在东汉末正式建置县级政区,其意欲将闽北之地乃至整个闽地正式纳入官府的规范管辖范围内,但旋即天下纷争,对闽北地区的治理问题一度遭到搁置。此后,孙吴政权立足整个扬州地区,闽北地区的问题亦成为孙吴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实际上,孙吴治下的闽北地区类似于蜀汉治下的南中地区,其地少数民族杂居、文明程度不一且民风剽悍,治理难度较大。孙吴政权对闽北地区的各类行动,其主要意图当然是为了使得闽北地区归服,此外,安定后的闽北地区也可以为孙吴与曹刘争雄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
基于上述的描述,闽北地区在汉末三国时期由于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虽说鲜有当地人杰,但官方在这一时期开始重视并正式着手在闽北地区乃至闽地设县置郡,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闽北地区甚至整个闽地的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