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之下,等级森严
屋顶之上,自成世界
武侠小说很爱将屋顶作为故事场景。
龙与凤(龙与凤凰生下的孩子)
比如古龙笔下那场轰动整个武林的决战紫禁之巅,剑圣叶孤城和剑神西门吹雪,站在紫禁城重檐庑殿顶的屋脊上,一较高下。
据说,后来在关中七侠镇同福客栈打工的侠二代郭芙蓉和盗圣白展堂还提过这件事。
其实《武林外传》里也有屋顶。
而且每个主角都在屋顶上发生过什么,交流感情、发泄情绪,甚至是比武。
尽管《武林外传》在相当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武侠,但它却很好保留了武侠对屋顶的解构意义。
郎木寺格尔底寺
说到对屋顶的偏爱,武侠电影也不例外。
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改编自作家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导演为了还原北京老城连绵的屋顶,甚至照原样搭建了一片。
彭于晏扮演的男主角,就在这片搭建出来的老式屋顶上飞檐走壁、奔跑打斗。
屋顶之上,仿佛自成另一世界。
电影《邪不压正》里还原的北京老城屋顶图自/电影剧照
为什么武侠故事如此偏爱屋顶?
仅仅只因场景炫酷吗?
仅仅只为展现大侠们武艺高超吗?
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要先聊聊屋顶承载的传统文化含义。
追本溯源,屋顶的象征意义,要追溯到「天」。
不得不说,中国传统文化很善于把天当作重要象征物。
屋顶与天之间,其实细究起来,分明是敌对关系。
《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雷霆雨露,日晒风吹,皆是天意。而屋顶的诞生,就是负责遮挡这些天意。
但久而久之,屋顶却成了天的另一重载体,实在奇妙。
不过,无论如何,屋顶与天之间,建立起了指代关系。
屋顶自然也就继承了「天」的威势与等级。
角楼已经成为故宫的代表建筑之一
中式传统屋顶的等级形制是最一目了然的。
我们去北京故宫就能直观感受到屋顶所象征的等级与气势。
一般来说,中式屋顶的形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中式传统屋顶的几种形式图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庑殿顶和歇山顶造型复杂,多脊线多立面,要是加上重檐制式,简直就像在屋顶上堆了一座繁复的山峦。
佛教与道教里,描述天之上还有天,一重叠一重,和重檐形制的屋顶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很相似。
浙东第一殿东岳殿
重檐庑殿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制,几乎都用在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上。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其中最大的重檐庑殿顶建筑。
例外的是,湖北武当山金殿也是重檐庑殿顶。
据说当年永乐皇帝在武当山顶兴建金殿,到了嘉靖时期再次扩建,一度有“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的说法。
可见,重檐庑殿顶必定和皇权有关联。
武当山金殿建筑群
除了在屋顶的建筑形制上突显等级外,屋檐上的脊兽,也是等级象征。
屋檐脊兽甚至可以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它包含了神话想象、祝福禁忌与中式审美。
脊兽的数量根据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九种、七种、五种和三种。
最直观、最完整的脊兽在故宫太和殿屋檐上。
太和殿脊兽示意图图自/网络
除了最后加固屋脊的垂兽外,从前到后依次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
行什则是太和殿独有的。
中国传统文化很喜欢用神兽当作吉祥、辟邪的图腾。从《山海经》开始,一脉相传。龙与凤自不必说。而相传龙生九子,也各个身怀绝技。
有神兽镇守的屋檐、像山一样的屋顶、分明森严的等级,每一点都加重了天威不可违的庄严感。
上海静安寺
现在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武林高手都爱在屋顶比武?
因为这里暗含着一点很重要的隐喻:对天、对森严秩序的反叛。
先秦韩非子就直言,侠以武犯禁。
讲究秩序井然的法家必然不喜欢挑战俗世规范的侠文化。韩非子的一句论断,被对游侠心怀好感的司马迁收录在《史记·游侠列传》的序里。
历代圣贤像司马迁图自/台北故宫
尽管韩非子和司马迁的态度大相径庭,但却意外默契地明确了「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形象:反叛、潇洒、不被拘束,游走在井然秩序的空隙间。
而最能体现这种反叛的方式,无异于跳上庄严威仪的宫殿,将代表秩序与等级的屋顶踩在脚下。
苏州山塘街码头俯视
——这在传统礼法里大逆不道,毕竟淘气的小孩子都被家长教训过,“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但普通人很难真的凭一己之力跳上故宫重檐庑殿顶的屋脊,体验一次反叛的快感。
因此,寄托了古代文人浪漫英雄主义的武林高手,则在武侠故事里完成了这种反叛的想象。
《武林外传》中秋海报图自/《武林外传》官微
很有意思的是,全世界的屋面都是直线,唯有中式建筑的屋面是曲线。
如果给中式建筑贴一个印象标签,没什么比「飞檐翼角」更合适。
而曲线与飞檐翼角是因果关系。
中国古代复式建筑屋顶形式图自/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建筑学家总结了传统中式屋顶的三大特征:
反卷向上、延展向外的姿态,造就了中式大屋顶独特的视觉体验。
这种视觉体验,通常又与飞鸟、展翅、张扬等等象征含义关联。
赵佶《瑞鹤图》局部图自/辽宁省博物馆
这种联想,早在古代就有了。
宋徽宗的《瑞鹤图》就将这种关联直观展现出来:氤氲云层中的宫殿屋顶,与盘桓其上的飞翔的仙鹤,一体同构。
鹤扬翅,檐飞角,洒然高远。
当然,通风、透光、出水等需求,是屋顶设计形制的实用考量。
但从文化寓意上,中式屋顶的飞檐翼角,与传统武侠的洒脱反叛又是同构的。
它们在精神性上相互映照。
北美的超级英雄立在摩天大楼的避雷针顶,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立在哥特教堂的十字尖顶,东方式传统侠客则立在高高扬起的宫殿飞檐之上,都与其文化精神一一对应。
《刺客信条》电影剧照图自/豆瓣
飞扬、跳跃、摆脱引力对身体的限制,几乎是人类对自由的具象理解。
武侠故事里的轻功,代表了这种自由,是对得道成仙的模拟。
屋顶提供了这一不受约束、跳脱出世俗规范的空间,成为展现轻功、展现自由、展现得道成仙的表演场域。
在更接近天的地方,腾空而起,或是一跃而下,这就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武侠梦想。
撰文:子之
审稿:古一翻、大力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其他图片均来自摄图网
参考文献:
1、汤德良《屋名顶实——中国古建筑之屋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6)
2、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