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只给后世留下了六首绝句的诗词,但是几乎每首都是千古绝唱。同时,他一生平凡无奇,官只做到了“乡镇级”,这和他的才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送别古诗王之涣(送别古诗王之涣带拼音)
来逐一的欣赏这六首诗。
一、第一首,《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被许多前人称为“唐代五言诗的压轴之作”,鹳雀楼因此诗而名扬四海。
王之涣祖籍晋阳(今太原),写这首诗时,王之涣时年35岁,任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大概相当于县“文化局长”,和“乡镇级领导”是一个级别。
写了这首诗后,王之涣因别人的毁谤,愤而辞职。他从“文化局长”的位置上主动下来后,从此四处散居,结交诗友,达十五年之久。
?鹳雀楼,因鹳雀经常栖楼而名。该楼位于山西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北周时所建,楼体壮观,周围风景秀丽。
?二、第二首,《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在阳春的长安城外,王之涣送别友人,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
诗中青青指杨柳的颜色,御河指唐朝京城长安的护城河。攀折,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三、第三首,《凉州词》第一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重点介绍一下该诗后面的一个故事。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年间,王之涣散居时,结交了许多诗友,他的诗作在那时已经声振四海,人们经常用来谱曲吟唱。
这一天,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楼饮酒,适逢酒楼的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约定,看看艺人们都唱到谁的作品。结果,第一个人唱“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王昌龄所做,第二个人唱“开箧泪沾臆”,是高适所做。
王之涣说,我的诗一定会压轴出场,否则将永不敢与二位争衡。说话间,第三人果然唱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三人不禁抚掌大笑起来。
四、第四首,《凉州词》第二首。
“单于北望拂云堆,
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
不肯和亲归去来。”
大意是,单于北望着自己的领土~拂云堆神祠,昔日曾多次在杀马登坛祭祀,兴兵犯我大唐;现在天子神武无敌,不肯与你突厥和亲,让你等只好无功而返了。
此诗从侧面赞颂了盛唐时期的强大。简单了解一下诗中的历史背景。
唐玄宗年间,突厥族的首领小杀,做了玄宗的干儿子。他还想娶大唐公主,唐玄宗不允许。小杀后来派遣大臣颉(jié)利发入朝进贡。
颉利发与唐玄宗射猎时,玄宗一箭射中一只野兔,颉利发献上歌舞祝贺。唐玄宗赐给他许多礼物,让他带了回去,却始终没有允许和亲的请求。
五、第五首,《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
宴词,是宴会上做的诗词;畎(quǎn)是田间的小沟;漳河在湖北省中部;催去棹,催促船儿离开,棹是长长的船桨。
长堤春水,一片明绿,漳河浅沟,一起缓流。诗人说,别理会那催促般的咿呀棹声,否则满船的离愁越来越重,怕是浅浅的桃花溪载不动呦!
全诗以乐景,写哀情,虽然不写一个“愁”字,却满篇浸透了深深的离愁之情。
六、第六首,《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
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明朝应作断蓬飞。”
重阳节这一天,蓟地的庭院萧瑟,故交稀少,到哪里去登高望远,送故交归?今日暂时还能同饮香醇的菊花酒,明日却要像断蓬一样,分别而漂泊了。
经过多年的“散居”,王之涣听从了朋友们的劝告而出仕。作这首诗时,作者时任文安郡文安县尉,相当于县级的“公安局长”,管理当地的治安,据说深得民心。
九日,是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之说。蓟是古蓟州,这里指作者的任职之地文安县,属于蓟州管辖。
更凄凉的是,他第二年即染病不起,二月即死于任上,终年55岁,似乎正好“应了”诗中的离别景象。此诗成为了王之涣的“绝唱”,一代传奇诗人就此谢幕。
但是他的这些诗篇,却长盛不衰。作为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将永远为人所铭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