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一代名将(一代名将万骨枯的下一句)

一代名将(一代名将万骨枯的下一句)

一代名将(一代名将万骨枯的下一句)吴起,后世称之为兵家亚圣,他精通兵法,一生之中曾在鲁、魏、楚三个国家任职,每到一处都能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才能令世人震惊,也令他的敌人闻风丧胆。但就是这样一位天下名将,人生路途却是坎坷的三起三落,最后被人围攻而死,下场十分悲惨。我们不禁要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了呢?我们先来分享吴起的故事。一代名将(一代名将万骨枯的下一句)吴起

吴起,后世称之为兵家亚圣,他精通兵法,一生之中曾在鲁、魏、楚三个国家任职,每到一处都能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才能令世人震惊,也令他的敌人闻风丧胆。但就是这样一位天下名将,人生路途却是坎坷的三起三落,最后被人围攻而死,下场十分悲惨。我们不禁要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了呢?我们先来分享吴起的故事。

一代名将(一代名将万骨枯的下一句)

一代名将(一代名将万骨枯的下一句)

吴起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兵法,立志必须要做出一番事业。他出生于一个富足家庭,于是到处打点想谋一份官职,结果却操作不当,弄得倾家荡产。以往自己家境好,又有才能所以平日里常常和乡亲斗嘴,有时还会贬损他人,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可等他一无所有乡里人都嘲笑他。吴起深感羞耻,就背起包裹辞别自己的母亲说:若是做不成大官,我这辈子都不回来了。要想建功立业,首先得有本事。于是,他逃离家乡后,首先就拜孔门弟子曾子为师,学习儒家学问。但是不多久就被曾子赶走了,为什么呢?原因是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吴起都不愿回家看一眼。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老师的眼里这得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人,连亲情都不放在眼里,能指望他有一份仁德么?于是把他赶走。吴起太渴望建功立业了,继续踏上旅途,寻找机会。那时候,鲁国正遭受齐国的攻打正是渴求人才的时候,于是吴起被提拔为将领,带兵跟齐国作战。年轻的吴起第一次踏上战场,就迅速地展现出他的锋芒。他率军大破齐国,一战就让鲁国转败为胜。

吴起立下拉汗马功劳,眼看就要前途无量。但不妙的是,关键时候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狠狠地参了他一本。有人跟鲁国国君说:吴奇此人虽有才华,但性格残忍刻薄,视人命如草芥,对母亲不孝,多半也不会是忠臣。我们鲁国是小国,恐怕容不下这尊大神。鲁国国君听了这话,对吴起升起了忌惮之心,就找机会把他辞退了。吴起经历了第一次事业的失败,并不气馁。继续寻找下一任主君。

他听说魏国的魏文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就决心投奔到魏国去。昨天我们也讲了魏文侯格局境界很高,他给了前来投奔的吴起一个大展拳脚的舞台。在魏国的这段时间,成就了吴起的高光时刻。他从秦国手里夺下了河西的战略要地,并镇守河西数十年,使秦兵不敢东进。他与诸侯大战76场,胜64,平12,无一败绩。他还训练出了一支前所未有的精锐,叫做魏武卒。这支部队战斗力之强,当时几乎是无可超越。可惜,魏文侯过世之后,新的国君魏武侯就不再向魏文侯一样信任和重用吴起了。

后来,魏武侯任田文为丞相。吴起眼神里全是不屑,言辞十分犀利。他找到田文说:我要跟你比一比功劳,你同意吗?田文知道吴起来者不善,但还是很谦卑的回应了他:当然可以,您说!吴起开门见山地问:论统帅,三军带兵打仗,你跟我比谁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论管理百官,治理百姓,你跟我比谁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问:论镇守边关,威慑敌国,你跟我比谁强?田文还是说:我不如你。吴起冷冷地看着田文,发出了最后一问:你处处不如我,职位却位居我之上,你凭什么?

我们设身处地一下,假如此刻我们是新官上任的田文,对吴起这样五连问逼得狼狈万分,颜面扫地,该作何感想呢?田文是个有智慧的人,他巧妙地反问吴起说:眼下时局,国君还年轻,政局还不稳,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值此关口是应当把国政委托给您呢,还是委托给我呢?言下之意是,当下不是开疆拓土的时局啦,还是团结和谐最重要,谁更有这份仁德呢?

吴起听了这话,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宰相确实应该您来当。于是不再质问,田文打道回府了。吴起说话做人的刻薄,不只是对田文还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后来有一位大臣终于忍受不了了,就整天琢磨把他赶走,于是很快就设置了一个圈套让吴起钻进来。结果魏武侯开始怀疑吴起,吴起得知后心生恐惧,担心有杀身之祸,很快就离开了魏国。

吴起离开魏国后,又南下投奔了楚国,在楚国又是相同的重复他是展才干,使得楚国国力加强。但他对人不好,做事手腕强硬,处处结怨,又再次为他招来了祸患。等到支持他的楚王离世,众人一时间聚集起来,找准时机数箭齐发,于是吴起身中数箭,当场身亡。一代名将的人生就这样以悲剧收场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吴起才干非凡却不得善终呢?司马迁的评价是,吴起的性格刻薄少恩,缺乏仁爱,因此难以和他人建立起良善的链接,总是在事业到达成功之后被人非议,或者利用小恶加以陷害,所以不能善始善终。我们回顾吴起的一生,在早年,他有才能,但做人不厚道,平时对乡里人都不好,等到落了难乡里人都嘲笑他,他被逼无奈离开家乡。再后来,他不孝父母,展露出他人心冰冷的一面,对母亲都少有感恩,又怎么会对他人好呢?所以,后来等到他开展事业,他与人相处总是针锋相对。在魏国,他当面质问丞相,田文:你不如我,为何你要当丞相?那份瞧不起,那份刻薄,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可想而知他与多少人结了怨呢?等到了楚国,他变法图强,手腕强硬,同样刻薄少恩,处处结怨。等到时局一变,人们群起而攻之,最后死于乱箭。

的确如此,对人不好,处处结怨,在局势好时你有权有势别人拿你没办法。一旦局势发生变化,那么人们真的都是群起而攻之啊!我们说,成就一份优且大的事业,既需要格局,也需要境界。什么是格局呢?就是你具有宽广的胸怀,强大的能量,因此总能把事干成。就像吴起一样,他格局很大,眼光长远,做事情是大刀阔斧,手到擒来。但有格局还不够,你还需要境界。

何为境界呢?就是你心中拥有一份仁爱,一份智慧,因此你愿意去利益他人,成就他人,去做道在低处托起他人的事情。假如格局很大,境界却很低,那么成就的事业就是劣而大。我们说这样的成功成而有换,就像吴起一样,他能做成大事,但却因为刻薄少恩,与人处处结怨,因而时局好还行,时局一旦变化,人们群起而攻之,人生就以悲剧收场。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但凡格局大、境界低的人,人生通常都是以悲剧结尾的。因为他的格局大,能做成的事业大,能产生的影响也大。然而,倘若他的境界不高,仁德有缺失,那么人生的悲剧就会因他的格局若干倍的放大。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有很多人在事情干成之后,接着就是跨塌、倒塌,但他有才能,有能量,他不甘心,就继续从头再来。

但结果还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悲剧,就这样一场一场悲剧不断重复,大体每隔十来年就是一场悲剧,事做的越大,风险越高,最后多数都是悲剧。

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一定有小事即大事,有的人就是他很有能耐,但要么性格比较自私,要么讲话比较伤人。做小事儿的时候,大家忍忍也就过去了。但当一件大事摊下来,他人性的缺点一下子就被这件事给放大了,对大家的伤害也放大了。到最后,他承受的反作用也会变大。站的越高,摔得越痛,这个时候才华横溢反而加重了他的人生成本。

人生的成功并不容易,就像一桶水,你要一点点把它接满,那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但是失败却很容易,只要轻轻踢一脚,水桶就翻了。吴起不就是这样吗?更重要的是,假如你看不到为什么水桶会翻?下一个五年十年,还是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去接水,好容易结满,又是一脚踢翻。人生就是同一个模式,不断的重复,有时候重复三四次,这一辈子就结束啦。所以,才华横溢又深沉厚重,与人为善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此,做小事即做大事也吉。依道而行,即无不利,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

上一篇: 王位继承法(王位继承法的意义)
下一篇: 林伟亮(林伟亮为什么出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