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2021年中国嘉德春拍《凤翥龙骧—龙凤纹样御瓷》专场荟萃21件乾隆时期精彩绝伦的御窑瓷器珍品,其中一件清乾隆青花苍龙教子图抱月瓶,以3220万元高价成交!在传世的乾隆御窑抱月瓶中,多以云龙、花卉、花鸟为纹饰,苍龙教子极少,检索目前的收藏,总共仅有3件,颇为少见,而这次上拍的这只抱月瓶更是其中精品。
凤翥龙骧(凤翥龙骧是什么意思)
当然,不仅是苍龙教子,但凡绘有龙纹的瓷器,往往都会拍出不菲价格。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
成交价:5.04亿元港币
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
成交价:1.5804亿元港币
“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
这是《诗经·周颂·载见》中描绘周天子率领文武百官祭祀祖先、神祇时的盛大场景。绘有神龙的大旗伫立于整个祭祀场景之中,显得熠熠夺目。自西周开始最高统治者称天子,以上天的儿子自居,是神龙在人间的化身,所以也称真龙天子。龙旗,就是周天子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
以龙为图腾或标识,自古已存在。但龙这种虚拟化的生物,为什么会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源于鳄鱼,又有说源于蛇,甚至还有说源于猪等等。遥远的神话传说早已经变得扑朔迷离,东汉学者王符曾说,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似牛。闻一多先生在其神话学研究著作《伏羲考》中也曾指出,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如同美学大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写到那样:“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族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龙,就是中华文明不断融合与包容下的产物。
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龙纹·神话与王权
龙是神物。《说文》十一诠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在人神混居的上古时期,龙是神人与英雄上天入地的坐骑:“黄帝御龙飞升成仙”“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祝融乘两龙”“夏后启乘两龙”“蓐收乘两龙”;而在颛顼帝“绝地天通”以后,龙逐渐被王权垄断,变为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其地位也越来越高。
明宣德,青花龙纹钵局部
仰韶文化晚期的贝壳龙、红山文化的玉嘴龙、龙山文化的彩陶盘龙、二里头文化的绿松石龙形器等等。在这些神秘古朴的出土文物中,各式各样的龙纹昭示着先民对于龙的原始崇拜。虽然它们的形象各有不同,但其意义都代表着王者的权力与神圣。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仰韶文化贝壳龙可算作后世神龙的雏形,史前龙纹古朴稚拙,后世每一时期的龙纹都在这类“原始龙”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变化,被应用于各种装饰上,最终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
元,青花云龙纹大口梅瓶
龙纹·演变与创新
神秘狞厉的商周龙纹是统治者用于沟通天地的青铜器礼器上的装饰纹饰,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们开始摆脱原始宗教的境界,试着用理性主义去诠释世界,赋予了这一时期的龙纹唯美浪漫之姿。
商,妇好墓出土龙纹青铜盘图纹
到了秦汉时期,儒学宗教化、道家羽化升仙的思想更浓烈。王朝的威势在“秦砖汉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以龙为首的祥瑞图案以及神仙世界等题材被大量应用于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等建筑构件上。当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时,龙纹就显得雄健古拙、气势磅礴。
汉,青龙瓦当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思想开放,华夏文化兼容并蓄。龙纹一改前代飘飘欲仙之姿,形体渐渐饱满丰腴介于蛇与兽之间,开始从走兽状向蟠行状过渡,具有富丽堂皇、蓬勃鼎盛的时代特征。
唐,白玉镂雕龙纹嵌饰
宋代是龙的造型的分水岭。它更接近现代的龙,龙身修长洒脱,身体结构更为分明,也更强健、丰满、灵动,给人一种神秘的力量感。从古拙到细致、从僵硬到生动、从无爪无鳞到有爪有鳞、从单龙对龙到成组多龙的演变过程,日趋成熟完善,以分岔形的龙角作为定型样式,奠定了后世龙纹的写实风格。定窑、磁州窑、越窑、耀州窑、汝窑等窑厂的产品上都开始装饰龙纹。王朝法典也开始规定龙纹与皇权的关系,并禁止民间使用五爪龙纹,龙纹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代之后,龙开始向世俗化发展,民间建筑、手工艺品上常可以看到龙的图像。
宋,景德镇湖田窑划剔龙纹梅瓶
元明清三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的集大成时期。纵观历史,瓷器上的龙纹,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各时代的不同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神态。
元,霁蓝白龙纹盘,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元代龙的造型特征之一是细颈,这个时期的龙既精神又凶猛;另一个特征是有很长的鬣毛,气息豪迈雄劲,身材飘逸灵动,时常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承袭中原文化以龙纹作为皇权的象征,包括前代辽、金以及后世的清王朝都是如此,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更是对以龙为核心的中华文明的认可,也是多民族自觉融入中华文明大家庭的表现。
元,青花云龙纹大罐
从明代开始,绘有龙纹的瓷器一直是被宫廷奉为最高等级的上品。明早期的龙纹保留了元代强悍凶猛的遗风,龙相威武端庄,头部变大,身躯及四肢较为粗壮,龙须鬣毛浓密,是一种昂然向上的神态,彰显了开国之际蓬勃气象与豪阔的社会氛围。
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高足碗
明中期的龙纹由凶猛之状转向英俊秀美之态,性情变得温顺无野性。最大的特点是龙眼目光呆滞,犹如戴上眼镜一般,被后世戏称为“眼镜龙”。
明成化,青花矾红彩海水云龙纹盌
明代晚期山河日下,龙纹已大不如前,开始变得粗率。虽然形式多样,有相对而舞的,有正面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的,有回首而望的,有龙凤对舞的;有的行于花间,有的舞于彩云,有的游于海涛之中,但大部分龙首形如鸟首或犬首,毛发蓬乱,失去了前朝的精神与动感。
明嘉靖,青花龙纹六方罐
清代的龙纹在延续明代的模式上,推陈出新,饶有别致,使得龙纹精繁华丽,不仅样式丰富,而且彩类繁多。最大的特点是龙的食趾和拇趾不像明代龙爪紧紧相靠,而是距离较大,向着鸡爪形状发展,故人们称清代的龙爪为“鸡爪”。
清康熙,青花跃龙纹瓶
据考证,清代官样龙纹受到了清代画家刘源的艺术风格影响,龙纹凸显出威猛的姿态,表现出欲擒先纵、收放自如的动感。清早期的龙威严凶猛;清中期,国泰民安,龙也中规中矩;到了清后期,随着国力的衰弱,龙缺少了前期的灵动洒脱,鬣毛也是稀稀松松,虽然造型上区别不是太大,但细节上全无了龙的霸气与威严。
清雍正,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
龙是上通天际、行云布雨和送吉呈祥的神异动物,在历代帝王的强化下,龙成了封建王族与至高皇权的代名词。在漫长的岁月中,龙纹经历了多次造型上的演变才逐渐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象,这是古人不断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所以通过龙纹的变化,我们也能看到一个王朝的兴衰:越是强大的朝代,龙的形象越威严、凶猛;越是羸弱的朝代,则越俊美、浮夸。
清乾隆,矾红龙纹杯
龙是强健奋进、勇武有力、善于变化、融合众相的,这与中华文明丰富多彩、包容吸纳的特点一脉相承。历经千年的洗礼,龙纹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符号,它将不断激励中华民族的更新与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
1、保利艺术博物馆《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
2、孙丁丁《浅析龙图腾的演变及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