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
国恨家仇(国恨家仇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几天因为拜登访日,又是印太经济框架IPEF,又是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QUAD,澳大利亚总在个很醒目的位置,而且澳大利亚大概是美国最忠实的盟国,似乎在一些事情上还超过了英国,而日本怎么说呢?用已故的石原慎太郎的话说就是美国殖民地,所以大家就自然会想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是不是很好。
怎么说呢,现在是不坏,但过去有些怪怪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日本电影叫《日本沉没》,那里边就有一段写得挺好玩,日本要沉没了,大家都来帮忙,唯独澳大利亚不一样,里面一个看起来像澳大利亚总理的人,问日本人索贿,要钱、要文物、要珠宝、拿到了就拍屁股不理人,说不知道这事儿。看电影的时候觉得特别奇怪,怎么能这样公开丑化别国领导人呢?
我们都知道日本护照的含金量还是挺高的、基本上各主要国家对于日本护照都免签。
澳大利亚对日本护照没有免签,虽然可以用手机APP签,也可以落地签,而且签出来的概率应该在99.99%以上,就是说肯定能够签得出来,但问题是手机签、落地签都是签证,要签证费的,虽然花不了几个钱,就20澳元,100人民币不到,但也是钱啊,蚂蚱大腿也是肉啊。
就是说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起码在上个世纪不是那么好。
这是当年太平洋战争的后遗症。
澳大利亚的开发历史比较短。美国从英国独立了以后,英国才开始经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但澳大利亚在英国眼中就是那个代价和韭菜。
有一件事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八国联军侵华开始的时候是八个国家,结束的时候是9个国家,澳大利亚在途中的1901年1月1日独立了。
但1901年9月7日签的《辛丑条约》上没有澳大利亚,连没有参加八国联军的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都在条约上签了字,但出兵占英国一半的澳大利亚没有签字,英国就没觉得他是个国家。
每年的4月25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会纪念“澳新军团日”,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拍脑袋发动的加里波利战役开始的日子,战役最后失败,协约国伤亡中几乎都是澳大利亚兵和新西兰兵,因为死人太多了,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把这一天作为公众假日,就是澳新军团日。
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后,日本人想进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就要求从中东撤三个澳大利亚师回来保家卫国,但丘吉尔还想扣两个师放到那个缅甸去保护英国人的利益。
英国人就是这样一直把澳大利亚看作韭菜割,当作代价付。
后来澳大利亚跟上美国人以后,就觉得美国人对他挺公平。有好事不忘记他,你看战后审判日本战犯的那个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的首席法官位置,麦克阿瑟就给了澳大利亚人威廉·韦伯,这多出风头啊。
当然澳大利亚人在战争中也肯出力。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的就是在新几内亚岛上被美澳联军打,上去了20多万人,最后能活着回到日本的就1万稍微多一点,几乎95%的人被澳大利亚人给杀了。
而且在战后处理日本战犯的时候澳大利亚也是最积极的,被各地的澳大利亚法庭杀掉的日本乙级丙级战犯是最多的。所以日本人就不开心啊,你打仗时杀我,仗打完了还杀我,又不好说,只能在电影里恶心你一下。
但进入本世纪之后,两国关系就好多了,可能是有历史记忆的人越来越少了的缘故吧。比如安倍晋三2014年访问澳大利亚时,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还夸起“二战时日军的战争技能和荣誉感”起来了,但这种夸奖实质上是胜利者的炫耀,一边听着的日本人心里想的是,你丫这是在夸我傻呐。
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原材料产地,日本的煤和铁矿石还有其他的原材料很多都来自澳大利亚,而且现在两国还在共同开发氢能源,就是使用澳大利亚的资源生产氢能源,然后运回日本,如果将来能成功的话,澳大利亚的资源还会再多一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