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来进入古人呢?我想来想去,不管你是多大的书法艺术家,多小的书法艺术家,街上卖对子的写字匠,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做了三个动作:起笔、行笔、收笔。
大师也只有起、行、收,最后成了大师。么师就是完成么帅的起、行、收,所以最后就成了幺师了。王羲之完成的起、行、收就是王羲之,这个时候你要改造你、改变你、突破你、提升你,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追问别人的起、行、收的过程。
赢字草书(赢字草书怎么写好看)
起、行、收怎样去追问呢?我们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出了六个问题,先说三个解决线本身的问题。怎么起?怎么行?怎么收?就是线本身的问题。王羲之是怎么起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怎么起的?王羲之《兰亭序》的横是怎么起的?竖是怎么起的?撇、捺、点又是怎么起的?王羲之的第一横、第二横、第三横是怎么起的?
你就要从宏观走向微观,我看大量的人写了一辈子字,从来没有追问过,都是按照自己的在写,写多少都等于零。所以说你还要弄清楚大师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用你的行为去靠近大师。从对大师的点滴模仿做起,人类能力的培养只有一个捷径——模仿。
模仿是人类聪明的表现,是让自己的智慧与古人的智慧相融合的表现,而不是觉得摹仿是耻辱,人类没有摹仿就没有今天。我能够从杭州两点钟到成都赶回来给你们上课,如果是换了古代,车轮子跑脱几次都不行。这个就是人类智慧叠加的结果,没有人类智慧的叠加,就没有人类今天的文明。
人类智慧的结晶成果就推动了中国、世界历史,人类历史的发展就像一列隆隆向前的火车,任何一个想以自己的一己之能,以个人的聪明跟整个历史相抗衡的,都是幼稚。
我给他们说的,世界短跑冠军就算是跑得快的,在铁路边上给他修一根跑道让他去跑,还不如睡在火车上的一个傻瓜,你看他跑得赢火车吗?你先要上了火车,然后再变成火车上的关键人物,所以上车才是第一聪明的表现。
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与古人相比,我们拥有更大的优势。我们很多人很自卑,以为古人比我们厉害,古人比我们多好多东西,你没有问一问古人比你少多少东西呢?你知道古人比你少什么吗?王羲之比我们少了好多东西你知道吗?王羲之不知道颜真卿吧?智永和尚,他不知道吧?
也就是说王羲之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王羲之身后所有东西都是我们比他多的,我们比唐代,就比唐代多唐代以后的东西,我们比宋代就多了宋代以后所有的东西。
大家注意,在面对历史经典的时候,我们在后面的是拥有最大的资源。如果我们面对比颜真卿还多一千年的资源,我们还不能够比古人更有所作为的话,就是我们的低能。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可能,人类精神不灭,书法就不会灭,为什么呢?书法就是折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时代的书法是折射他那个时代的人的生命状态。只要有人类的存在,书法艺术就可以不断地存在下去,这和音乐、美术是一样的。
它不需要你叠加太多的内容,它只有新的表现形式和对象就行了。人类聪明不在于每一代人都要推翻什么,写《三国演义》的时候用的是汉字,写《红楼梦》的时候并没有去选几百个汉字加进去。贝多芬写《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是那么几个音符,写《致爱丽丝》还是那几个音符,施特劳斯写《蓝色的多瑙河》没有去加一个音符、减一个音符,就好像绘画的三原色一样,就三个色,我就可以调出无数的色彩来反映整个世界。
中国人之所以聪明,两个字可以把世界搞定——阴、阳,一个字把世界搞定——道,哪有跳出它的?不需要加个道一、道二。所以说,你不要看到中国书法就是“永字八法",多了,就是三法:起、行、收。
什么叫起笔?毛笔是怎样放到纸上去的。什么叫收笔?毛笔怎样离开纸的。什么叫行笔?毛笔从放到纸上到离开纸面。毛笔做了些什么?就追问这三个问题,你不知道技术在哪里?就在这个之间,起是怎么起的?行和起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行里面做了些啥内容?怎么完成?怎么离开纸?线与线的关系就是一个起行收与下一个起行收的纵横关系。这就是线条内的内容。
智永《真草千字文》的第一行内容,你追问得越深刻,你就知道该怎么做,还需要我手把手的教你吗?反过来说《十七帖》,有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的墨迹技术,你再到《十七帖》里面去运用就是了。每一个书体它的风格都有它的技术特点来作支撑,没有这个技术,就没有这个风格。
这样,你追问了技术就追问了风格。追问了技术运用的过程,就是追问了风格形成的过程,形成的内在逻辑关系。哪还有什么学创作的?学临贴就是学创作。核心是你是不是从你的内心需求去,你要表达的是你的诉求,这个才是核心。
你们学临贴,就是学创作,研究古人的字帖就是研究古人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它的构成原理,临帖培训班就是创作培训班。把这个一弄懂就少了很多障碍,哪有离开对优秀范本的学习去专门研究创作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