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共叔段之子(共叔段的下场)

共叔段之子(共叔段的下场)

共叔段之子(共叔段的下场)《左传·隐公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共叔段之子(共叔段的下场)就在郑国发生共叔段之乱不久,邻邦卫国也不消停,公子州吁弑君夺位,祸国殃民,终是“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卫庄公在位期间,迎娶了齐国东宫

《左传·隐公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共叔段之子(共叔段的下场)

共叔段之子(共叔段的下场)

就在郑国发生共叔段之乱不久,邻邦卫国也不消停,公子州吁弑君夺位,祸国殃民,终是“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卫庄公在位期间,迎娶了齐国东宫得臣的妹妹,称为庄姜。庄姜生的极为漂亮,大有倾国倾城之色,卫人因此为她创作了《硕人》这首诗来称颂她的美丽和贤惠。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虽有如此美色,但却不能生育,实是一件憾事。国不可无嗣,卫庄公接着从陈国娶了位女子厉妫(guī),生有一子却又早夭,而后卫庄公再接再厉,又与厉妫陪嫁来的妹妹戴妫育有一子,是为卫桓公。于是庄姜便把卫桓公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

却说卫庄公的宠妾为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州吁(xū)。这个州吁深得卫庄公宠爱,又喜好武事,卫庄公对他却不加管教,使得州吁愈加骄横跋扈,庄姜对其极为厌恶。

卫国老臣石碏(què)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跑来规劝庄公道:“臣听说喜欢自己的儿子,应当以道义去教育他,不要使他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这四种恶习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宠爱和赐予太过分。如果准备立州吁做世子,就确定下来;如果还不定下来,会逐渐酿成祸乱。那种受宠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太少见了。”

石碏又说:“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作为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恐怕这不行吧!”

这番劝告卫庄公哪里肯听,摆摆手就叫石碏退下了。

石碏的儿子石厚,平日里常与公子州吁厮混在一起,俩人干了不少缺德事。石碏屡次严词警告也不起丝毫作用。

卫庄公死后,卫桓公继承国位,石碏便找了个理由告老退休了。

灾祸总是比想象中来得更快!鲁隐公四年春,卫公子州吁弑君作乱,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

州吁虽然篡位成功,但其无才又无德,很难得到国人的认可,为了稳定人心,巩固君权,他为此费心伤神,可也十分无奈。

作为州吁的跟班加死党,石厚想出了个办法,把自己德高望重的老爹搬了出来。

“我父亲石碏是卫国元老,在卫国颇有影响力,可以去求教我父亲,让他给拿个主意。”

州吁对石碏的地位还是很认可的,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此时石碏早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虽闻州吁作乱之事,但也早已看淡,未做任何反应。

这天石厚厚着脸皮回到家,见其父正在房中读书,便装出一副乖巧的样子,虚心向其求教稳定民心,稳固君位之策。

石碏早知其意,仍然慷慨献策道:“只要能朝见周天子,得到天子的册封,君位自然稳固。”石厚没想到父亲答应地这么痛快,不禁喜出望外。

“请问父亲怎么才能朝见天子呢?”

石碏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这事一定能办成。”

石厚乐的屁颠屁颠地跑到州吁面前,把父亲的计策全盘托出。州吁一拍大腿,说干就干!二人带着重礼到了陈国,不想连陈桓公的面儿都没见到就被抓起来了。

州吁气的大喊大叫,高声痛骂陈国背信弃义,胡作非为。直到卫国右宰丑站在他的面前,州吁才彻底傻了眼。

“犯上作乱者。杀!”

州吁到死方知中了石碏之计。早在其到陈国前石碏早已修书一封送至陈国,信中写道:“卫国是一个小国,老朽年迈无用,不能平息卫国祸患,实是惭愧。州吁与石厚二人确是杀害卫君之人,敢劳陈君大驾,就他二人到陈国朝拜之际,杀此二贼!”

州吁虽然人头落地,但碍于石碏的面子,众人并没有对石厚下手。石厚自以为躲过一劫,窃喜之际,不想石碏家宰獳羊肩已至陈国。

石碏料到众人定会碍于自己的情面,对石厚网开一面。獳羊肩一到,恶贼石厚也只得授受伏法。

之后卫国人到邢国迎回公子晋,继承君位是为卫宣公。

左传评价石碏道:“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的篡位作乱,也痛恨助纣为虐的石厚,故而将二人都杀了。大义灭亲,说的就是石碏的这种做法。”

“大义灭亲”虽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事,但对后世的子女教育还是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子不教,父之过,子女德行的缺失作为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过于娇惯和一味的满足都会助长孩子骄横、逸乐的不良性情,应引以为戒,一味的满足往往是一味“毒药”。

·《左传》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春:《春秋》纪月,必于每季之际标出春夏秋冬四时,虽此季度无事可载,亦标明。周历以建子之月(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亦以正月为春。但《春秋》之四时并不合于实际时令,周之春皆今之冬。

·东宫:太子所居之地,后常称太子为东宫。

·“且夫贱妨贵”七句:州吁与卫桓公完相比,从地位说,州吁庶出为贱,完夫人嫡子为贵;以年龄说,州吁年少,完年长;以亲疏说,州吁疏远,完亲近;以历史关系说,州吁是新进之人,完是耆旧之人;以情势说,州吁小,完大;以道义说,州吁淫邪,完忠义。所以如果立州吁,是犯了“六逆”。

·大义灭亲: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上一篇: 上官尚光为什么杀了司马光(上官尚光简介)
下一篇: 瓦弄之战指挥官(瓦弄之战 印度电影)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