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什么意思)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什么意思)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什么意思)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2)十世希(3)不失(4)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5)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6)不议(7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2)十世希(3)不失(4)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5)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6)不议(7)。”

(1)礼乐:代表重要的活动与制度。征伐:征战,代表战争等重大的决策。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什么意思)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什么意思)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和征战都是由天子作出,即重要活动与制度和战争等重大决策都是由天子负责。

(2)盖:副词,大概、可能,实际上是以推测的口气表示肯定。后面的“五世”、“三世”两句前省略这个字。

(3)希:通“稀”,稀少。

(4)失:丧失,失去。这里的意思是诸侯无法保证“礼乐征伐”的正确性,造成社会正常秩序的丧失,出现混乱和动荡。

(5)陪:陪同,协助。陪臣:指大夫的家臣,如第17?1章的阳虎。

(6)庶人:平民,百姓。

(7)议:议论、讨论,这里指的是对政治的非议。

孔子一直致力于天下有道,原因何在?本章就是孔子所做的最好解释。“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句话点明了天下有道的意义。天下有道,社会治理得力,百姓安居乐业,生活顺心。在这种状态下百姓自然不会费心费力去关心政治,也不会去讨论如何治理。“庶人不议”可以作为评价天下是否有道的标准之一。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与“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意思相近,表明要做到天下有道的关键是大政方针都是掌握在天子手中,其中“礼乐征伐”就是最主要的“政”。诸侯、大夫、陪臣等人有私心谋私利,即使掌管了天下,他们也难以长时间地保证保证“礼乐征伐”的正确性,天下就会出现混乱(“失”)。第16?1章的“季氏将伐颛臾”,就是大夫掌权为了私利而不能正确地作出征伐决策的典型案例。

孔子把天下有道的希望都寄托在天子身上,但是他并没有讲为什么会由每朝代初期的天下有道变成天下无道。纵观历史,被孔子给予厚望的天子们并不都靠得住,无道天子比有道天子更多。早期的尧舜禹是因为有道才成为天子的,而后期继位的天子则是因为是天子的后代而成为天子的,素质和能力并不够,执政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天下百姓。正是由于无道天子的存在,才使得天下有道转向了天下无道,正是昏庸天子的存在,才使得大权旁落,“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且这个发展趋势还会由天子、诸侯、大夫、家臣一直传递下去。

而从更宏观的角度这种天下无道的趋势是由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不是孔子倡导天下有道和等级制度就能够挽回的。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在周朝早期是有利于开疆扩土和政权稳定的,但是在王朝稳固下来以后,诸侯国和世卿的权利和影响也会随之扩大稳固下来,必然会出现礼乐征伐自诸侯、自大夫乃至自陪臣出的情形。后世王朝的统治者和社会精英都看到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给社会带来动乱和苦难,再加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从秦开始就逐步废除了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和已选贤为基础的文官制度。

孔子说:“天下有道,礼乐和征战都是由天子作出的;天下无道,礼乐和征战都是由诸侯作出的。(礼乐和征战)由诸侯作出的,大概经历十代,很少还能不出现混乱和错误的;(礼乐和征战)由大夫作出的,经历五代,很少还能不出现混乱和错误的;若是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传到三代很少还能继续的。天下有道,政治权力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之手。天下有道,百姓就不会非议(政治)。”

上一篇: 冯绍峰家庭背景(冯绍峰家庭背景介绍)
下一篇: 秦皇岛(秦皇岛在哪个省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