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里,海瑞几乎是为了广大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清官典型。为了公道良心,他可以触怒龙颜,不惜丢掉乌纱,甚至坐监砍头,也在所不辞!
深夜无眠,挑灯读《明史》,一篇《海瑞传》,让人读后,回味深长。
海瑞传
《明史》评价他:“瑞平生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海瑞秉刚劲之节,戆直自遂,盖可希汉汲黯、宋包拯,苦行自励,诚为人所难能。”
海瑞一生刚直为人,这个人最注重原则性。美藉华人的知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著述《万历15年》里评价他道:“海瑞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且执法不阿,但是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下成长的文官,他又始终重视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
这就是海瑞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我们读《明史》里的海瑞,为了坚持自己的正义的理念,他甚至于连他的上司嘉靖皇帝都顶撞。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以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非朕纣耳’。”
海瑞的确“素有痴名”,就像小说《红楼梦》里凤姐所说的:“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样,海瑞也是如此,“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在明朝的官场,腐败之风最盛,同代的宗臣曾作《报刘一丈书》,就在文中批判过那种“甘言媚词作妇人状”的丑态。
据说九千岁的西厂总管魏忠贤得势时,各处为其建宗庙,膝下干儿子不计其数。
而海瑞的表现,与那些天天梦着提干的货儿,他且是那个糜烂官场的一股清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