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很容易看出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有别于其它国家。但我们很少去考究国人这些习以为常的思想礼节其实一直受到先秦儒家、道家、墨家等的影响,而且是两千多年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传承里的。
孟子,我们都很熟悉了,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鱼我所欲也》中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告诫国人要舍身取义的道理一直延续到当代民族。可能我们很少去思考像抗日战争时期无数革命烈士不畏生死的壮举源于何处,其实这些民族血性都是两千多年先哲思想的传承与深化。
杨朱学派的思想是什么(杨朱学派书籍)
而作为儒圣的孟子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叫做“天下之人,不归杨则归墨”。这里的墨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墨家,而杨是什么呢,就是杨朱学派。可能,墨家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杨朱学派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却鲜少有人了解。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最大作用,影响力和知名度最高涨的,肯定是一代至圣先师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派。但儒家思想只是服务于封建王朝的思想体系,存在严重的等级分化和封建礼制,而道家思想则有点超越现实社会人情,有点天地无为。纵观中华历史的进程,真正涉及到国家发展和民生社稷的两大思想正是: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和“壹同天下之义”;杨朱的“贵己重生”和“全真保性”。而且,这两种思想一直渗透着两千多年的中华历史进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墨家大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同时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民间结社组织,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其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子或钜子”,传说拥有矩子令的人可以调动天下的墨者。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像现代侦察机的木鸢、和坦克雏形的籍车等等。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但是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其进步性而呈现出燎原之势。
当下,中国在外交上一直奉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这就是墨家“兼爱非攻”和“尚同天志”的思想。而和平与发展不只是各国之间的主题,也是当今社会任何团体都应该执行的准则,只有这样,一个公司或一个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共产主义第一原则便是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尚同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这即有天志之义。而最重要的兼爱之义,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奉行的博爱思想,博爱的人才会获得更好。墨家的这种博爱,不只是爱父母亲人朋友,还有这世间的花草树木自然万物。
差不多和墨子在同一时期的哲学家杨朱,和墨子的思想极为对立,他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可能,这没有墨家“兼爱非攻”的大格局和大胸怀,但任何人,想要爱别人,首先得自己有能力去爱。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每个人想要做任何事,都得先保证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所以,墨家思想是由国家到个人,而杨朱学说是由个人到国家。这并不只是对立的,而是共性的,它们涵盖了任何时代和社会的真正发展进程。
杨朱主张的是为我,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独树一帜,与儒墨相抗衡而遭到排斥与攻击,大概正因为这种非议的影响,传后世学者望而止步;更加之秦皇焚书,汉武独尊儒家,因而秦汉时即销声匿迹。但这并不等于其学说及影响之亡绝,只不过沉隐民间而已,至东晋而又由张湛作注复行于世。“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也因为这句话被人认为极其自私自利,其实不然,这句话表面意思是人人都只管自己生死,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然而还有一层暗含的意思就是人人都不付出则天下大治,弱者没有义务为强者无偿付出,颇有后来道家无为思想的雏形。
我也没有赞成或不赞成杨朱学说,只是说他的思想正好能映现到当代许多人的身上。这个社会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热心肠还爱管事的人,一种就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得比较自我的人,他们不爱管别人也不愿别人管自己。这只是几千年思想积累的体现,不存在对错。普通百姓牺牲自己去满足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对的。把整个国家的利益拿来给一个人享受,这更不对。如果人人都能对自己的利益做到一毛不拔,则这个天下就算真正大治了!
"阳生贵己"、"为我"意在"重生",就是杨朱和杨朱一派思想的主旨。虽然杨朱一派的思想失传,但它的观点却得到后人的深刻思考。当代的研究者认为,杨朱一派对于个人来说,利益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大和最可贵的是生命。别的利益只能服务于而不应有损于"生"。就是说,保全我的生命是我个人利益中之最大者。杨朱对人的物质欲望作了充分肯定,"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为人的实情。又为了实现"贵己"、"重生"的理想社会,杨朱提出了办法,欲望之求必须"轻物重生",以"贵生"为根据及原则,有限度的满足欲望。试问天下,谁人没有欲望,谁人不爱惜自己的性命。
佛道思想里一直说要消除欲望,但人爱惜生命、想要健康长寿这个欲望消不了也没必要消。杨朱一派的"重生"论充分肯定个人情欲的自然合理性。杨朱一派主张对欲望有节制,要"适欲",这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完全否定理性的作用,而是肯定了对感性欲望和个人利益追求的自觉的理性裁制,因而避免了纵欲主义。就此而言,也不无合理之处。
“保性全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提倡按人的本性生活,不要因物所累,在生活中不断加强自我认识,从而成就自我。用现代的话进一步解释,可以说一个人悟性与修养的高低决定了其成就的大小。悟性大多是与生俱来的,而修养则可以慢慢培养。层次较低的可以做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中等层次的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领会为人处世之道;层次最高的则能够主宰自我,根据自我的天性和兴趣生活,乘兴而往,兴尽而返,随遇而安,随波逐流,不为外部环境所左右。
无论你是哪种人、亦或是哪种思想性格,都会有中华文化千年思想积淀的影子。历经千年,有的人选择了兼爱非攻,有的人选择了贵己重生。我们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感悟人性思想与自然修行的过程,只要寄去正确的思想,就会遇见最好的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