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宗继位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地方官员多不敢据实奏报,老百姓饥馑流殍,控诉无门,流离失所,无奈相继为盗,纷纷揭竿而起。
在风雨飘扬的时刻,懿宗皇帝想到了一个挽救政权的妙计——应佛骨,希望借助神仙的力量,维持国家的统治。
李漼漼字怎么读(李漼简介)
唐懿宗之前,唐朝皇帝曾经五次迎接佛骨,主要目的祈求佛祖保佑政权的长治久安。
距懿宗李漼最近的一次应佛骨活动发生在公元819年正月,宪宗李纯迎接佛骨仪式,当时的监察御史韩愈曾经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宪宗本人也在迎佛骨活动不久,暴崩于中和殿。
公元873年三月,懿宗李漼决定派钦差宦官前往法门寺,迎接佛骨,文武官员纷纷上疏劝阻。有些人甚至警告说:“宪宗迎接佛骨后不久,就去世了。”
李漼不为所动,他说:“我只要活着的时候能看一眼,死而无憾。”(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
于是李漼开始大肆兴建佛塔,用珠宝编成帷帐,檀香木制成小推车、鲜花缀成长幅旌旗和车顶伞盖,迁往凤翔(陕西凤翔县)迎接,所有用具全部装饰金银玉石、锦绣绸缎,以及碧玉翡翠。从首都长安到法门寺(陕西省扶风县北)三百里之间,车马奔驰,日夜不停。
四月八日,佛骨抵达京师,禁军仪仗队作为前导,皇家和民间的音乐,震动天际,大地一片灯光,绵延数十里,迎接仪式极为盛大,超过帝国最隆重的祭天大典,和公元819年宪宗李纯迎接佛骨的仪式相比,要超出很多。
佛骨到达之处,长安的富家沿道搭建彩楼,并举办“无遮会”——不分贵贱集合一起,进行祈福,同时互相炫耀财富,看谁最浪费最奢侈。
李漼开始在安福楼上迎接,佛骨到达之际,李漼下楼,走到佛骨之前,双手合掌,举到额头,伏地叩头,心情激动,悲痛哭泣,泪流满面,并且赏赐和尚及京师父老中观看过公元819年迎奉佛骨大典的人,金银绸缎。
李漼亲自把佛骨迎进皇宫,三天之后,送出皇宫,把佛骨供奉在安国崇化寺(陕西万年县长乐坊),宰相以下官员,争着施舍金银绸缎,数量之多,无法统计。
同时,李漼下令,全国减刑。
三个月后,七月十六日,李漼病危,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拥戴李漼最年幼的儿子、普王李俨继位。
七月十八日,李漼下诏:“封李俨为皇太子,暂时处理国家大事。”
七月十九日,李漼在咸宁殿逝世,时年四十一岁。
李俨继位,由韦保衡摄政,此时的李俨年仅十二岁。八月十五日,李俨加封刘行深、韩文约国公。
十二月,僖宗李俨下诏把佛骨送还法门寺。
这也是唐朝统治着最后一次举办迎佛骨的佛事活动。
第二年,濮州(河南濮阳)王仙芝在长垣聚众起义,拉开了唐朝灭亡的序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