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多重人物属性,其最广为人知的一面,往往不能代表真实的他和全部的他。
就霍光来说,众所周知,他是西汉的权臣,一手抓着皇权,一手抓着相权,名为臣子,实为主子。作为了一个职业人,不光身兼总经理一职,背后还行使了老板的权力,甚至还可以随意地换老板,妥妥的权臣。
霍光辅政的主要内容(霍光辅政的是谁)
也正是因为霍光身上的权臣属性太明显、太强烈,导致很多人直接忽视从一个更深层面去解读他的其他属性,比如说他是一个难得的忠臣。
说到这,有很多朋友都会提出一个疑问,既然霍光是一个大忠臣,为什么他死后,霍家会被灭族?这个问题的表面回答其实很简单,并不是所有忠心、有能力的员工都能得到老板的善待。
但是,我们在思考历史和生活的时候,不能仅仅满足于这种浅尝辄止的理解,而是要鞭辟入里地去挖掘问题背后的来龙去脉和因果逻辑,霍光死后被灭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其背后是权力运行的复杂体系。
汉武帝时期,霍光围绕着汉武帝的帝国梦,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三十几年,此时说他是忠臣应该是毫无争议的。
大家对他的忠臣身份质疑是从汉武帝去世之后开始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权力范围,人们会习惯性地只看到他争权夺利的行为,而忽视其内心坚持的内涵。
霍光对于大汉帝国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的肱股之臣,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托起了大汉王朝的延续。没有他,折腾过度的西汉王朝很有可能就在汉武帝去世之后崩盘了。
为什么呢?因为汉武帝和秦始皇、隋炀帝一样,都是找起刺激来,不嫌事大的主,原本他们的命运应该也是一样的。好在霍光及时平复了大汉王朝体内已经濒临经脉错乱的戾气,避免了大汉帝国彻底走火入魔。
从这一点来看,霍光作为汉武帝选择的善后人选,他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超额完成了任务,一手促成了亮点工程“昭宣之治”。他忠于自己的职守,所以说他是忠臣也是无可厚非的。
要真正读懂霍光的忠臣属性,首先要明白,一个人最难得的就是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霍光在辅政后,并没有彻底放飞自我,也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履行着汉武帝交给自己的使命。他的执政政策基本上都是按照汉武帝晚年在《轮台罪己诏》中所反思、所期待的思想去做的。
相当于得罪人的事情都让汉武帝干了,就在全国人民快要受不了了的时候,汉武帝出来道了个歉,给了几句安抚的承诺,就甩锅给霍光了。
霍光为了补上前老板挖下的坑,改变了汉武帝时期横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减免税负,与民休息,还时不时地把一些一直被汉武帝含在嘴里的国有利益出让给老百姓。
这种做法很霍光,跟他的为人一样,看起来波澜不惊、稀松平常,实际上难能可贵、精准高效。
以出让国有利益为例,这真的就是云淡风轻的一句话的事吗?因为一个成熟稳定的利益链背后都关联着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让他们放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政治中,权力无小事;经济中,利益无小事,每一项政策的调整,背后没有一番惊心动魄的博弈,都是很难成型的。
而且,霍光接手的时候,大汉帝国的财政三分之二都是依托于国有经济,硝烟不断的战争也早已把西汉的国库掏得差不多了,西汉公司濒临破产。一个人敢把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分给老百姓,你还能认为他只是“傻白甜”吗?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其实就是霍光一辈子最好的概括,只不过他采用的不是大动手术的方式,而是慢慢调养的方式。
他安抚了濒临暴动的天下百姓,剿抚并用的平定的各地的边患。他在尽他最大的努力将即将脱轨的大汉王朝慢慢拉回到正常轨道上。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汉武帝去世时,交给霍光的并不是什么烂摊子,这么说有点故意抬高霍光的嫌疑。那么就随便举几个例子,看看当时的大汉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
首先,汉武帝凭借强硬手段将相权逐渐抽空,达到皇权独裁的目的。这种霸权行为是有反作用的,除非你们老刘家的皇帝个个强大到让人不敢反抗,否则,一定会有人想尽一切办法从你手里把他们失去的东西加倍夺回来的。
随着汉武帝去世,少帝刘弗陵继位,霍光辅政,根本就无需别人动手,你们老刘家的皇权自己就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霍光辅政其实是在群狼环伺的环境中完成的。
其次,汉武帝不光率先破坏了权力平衡的规矩,还亲手培植了一个扰乱权力秩序的怪兽,它的名字叫“豪族”,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几千年而无法根除。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武帝当年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打造一批国有垄断资源。这意味着什么?与民争利,无限压制了民生空间。以前老百姓过得再艰难,自己想想办法总还是能自我调节过来,但是资源被垄断了,你活不活得下去,你自己说了不算,得手里掌握生产资源的当权者说了算。
这就会导致“富者恒富,穷者益穷”、“钱权交易、官商合作”、“穷富分化、民怨鼎沸”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土地等核心生产资源被集中瓜分之后,越来越多的底层老百姓变成了光屁股跳舞的人。
武帝末年,四海虚耗,户口减半。但奇怪的是,人口总数却从汉武帝初期的1800万左右增长到了3600万。人口越来越多,为什么户口却减半了呢?细思极恐!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口因为在资源垄断的高压环境下生存,只能卖身为奴、寄生于那些世家大族。也就是说,很多人都成了黑户人口。
这些世家大族本身就枝繁叶茂,根基深厚,再有了这样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慢慢演变成了地方巨无霸。
到处是这种尾大不掉的巨无霸,中央政府再想从底层往顶层输送新鲜血液,难度将成倍增加。比如,收税都难得找到纳税主体了!
“豪族”的养成,还有一个巨大隐性的伤害,那就是形成“人才垄断”。这种伤害就是后来门阀政治的根源,限于篇幅不展开说了。
最后一个例子,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自古以来,只要是战争,就很难做到低成本运作,汉武帝从无到有地和匈奴搞骑兵对战,还一打就是几十年,大家简单想一下就知道,一个跟人干了几十年架的国家会是什么状态?
讲了这么多,大家或许渐渐明白了霍光为什么是忠臣了!第一,人家自始至终地心无旁骛地给先帝爷擦屁股;第二,人家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和“文景之治”齐名的“昭宣之治”,帮助快要停盘的大汉帝国恢复行情;第三,人家虽然发号施令,但是一直没有真正让自己当老板,并且他扶持的小老板得到了很好的成长,有能力继承祖业。
所以,霍光虽然看起来有点专权,但是人家是纯度极高的大忠臣。汉武帝选他托孤,那是经过测评之后,认可他的忠诚度才会选他的;刘弗陵在位时对他百依百顺,也是认可他的忠诚度的,否则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血气方刚的年轻老板;汉宣帝在霍光去世时,按皇帝的规制给他下葬,后来,即便霍氏家族造反,依然把霍光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榜首,便是对霍光本人忠诚的最大肯定。
关于霍光,有一个事情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他废掉了自己亲手扶持上位的刘贺,这在封建社会,是最为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因此坚决否定霍光是忠臣。
事实上,所谓的忠诚并不是指所谓的愚忠、死忠,霍光的忠诚是忠于汉武帝的托付、忠于一个汉臣的责任、忠于对帝国命运的担当。他废帝是无可奈何的,严格意义上是一次投资失败的及时止损。
公元前74年四月十七日,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病死。
很多阴谋论者说这是霍光下的黑手,目的是不想刘弗陵亲政,失去权力。这种怀疑和猜测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刘弗陵当时没有留下子嗣,且他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这就意味着,把刘弗陵弄死,得从汉武帝其他年龄更大的儿子中选一个出来做皇帝,人家直接到了亲政的年龄,你霍光更没有理由不交权;其次,如果霍光真是为了专权弄死刘弗陵,完全可以再等几年,等他的外孙女和刘弗陵生下孩子之后,他的利益才是最大化。
刘弗陵的去世导致霍光面临着辅政以来最大的政治难题——你自己注定不能拥有老板的身份,你该如何去扶持一个对国家、对自己有利的新老板?
当时,汉武帝的四子广陵王刘胥尚在世,按理说,立他当皇帝是最名正言顺的。但是,霍光因为这几个原因没法选择他。一是刘胥当时四十多岁了,可塑性不强;二是刘胥是刘旦的同母兄弟,刘旦的死跟霍光脱不了干系,危险性太大;三是因为刘胥的作风有问题,行事相当霸道,一言不合就动粗,方向性太偏。
但当时的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了,霍光也不能因为自己内心里的这些小九九就剥夺了人家刘胥的合法合理继承权!
怎么办?你只能为你不“立长立嫡”的行为找到合理的样板和依据呀!
于是,一位郎官站出来了,他上书指出,周太王、周文王都不是立长立嫡,立皇帝不一定要严格执行“嫡长子”的制度,而是要以国情来定,广陵王刘胥不适合做皇帝,完全可以立汉武帝的其他血脉。
霍光把这个奏折给丞相杨敞等人看,并用提拔这位郎官为九江太守这种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都是明白人,朝中大臣一致默许:您是霍大爷,您说了算,我们都没意见。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霍光斟酌了一下,最终在汉武帝孙辈中选择了时年18岁的昌邑王刘贺当皇帝。谁知道,这次仓促的选择,是霍光同志一生最为尴尬的败笔。
因为虽然霍光虽然早已听闻这位爷生活作风很不检点,纨绔子弟的做派很严重,但好在岁数小,性格也不强硬,说不定还可以调教好。但显然霍光低估了这孩子那颗“躁动的心”。
这小子一听说自己被选中当皇帝了,给出了跟他的老祖宗汉文帝截然相反的应对版本,当然也给他带来了截然相反的命运结果。
他当晚拿到了当皇帝的“录取通知单”,第二天中午就迫不及待地狂奔一百三十多里,争分夺秒地往长安赶,把马都给累死了。
他手下的明白人劝他:“老板,你要淡定,你要装出很忧伤的样子,先帝刚刚去世,你这么开心不合适!”
刘贺表示,我实在是太开心了,我真的忧伤不起来。
按规矩,昭帝是他的叔叔,但既然继承人家的遗产,就得把这位叔叔当成爹。你爹刚去世,给你留下这么大一笔遗产,你不应该悲恸、忧伤?你这么兴致冲冲是为哪般?到底是小孩子心性,一点也不注意吃相。
这种不懂得节制的人是很可怕的,因为他是耐不住寂寞的,会由着自己的性子乱来,不知轻重。
刘贺一路上没少搞娱乐活动,甚至为了不耽误赶路,还玩了一路的车震。
这种无君无父的人居然要去当皇帝?霍光派去的特使很不满,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刘贺迫不得已,甩锅给了自己的随从,杀了个亲信,才勉强应付过去。
但是,哭丧这种戏,刘贺是怎么也入不了戏,无论手下人怎么劝,刘贺表示自己是真哭不出来。直到快到皇宫了,才装腔作势地干嚎了几声。
可见,刘贺这孩子是真没有玩权力游戏的天分,你连入圈的基本觉悟都没有,你觉得你能在那个圈子里混几天?你不会演戏,凭什么让你吃演员的饭?他自六月初一继位,到六月二十八被废,总共只干了27天的皇帝。
世人在关注“霍光废帝”这一事件时,通常也会因为上述刘贺的胡闹和后来霍光公布刘贺多达1127条的罪状,而认为霍光之所以废黜他,主要是因为这孩子太瞎胡闹了,没法教育了。
但实际上,这么认为就有点小看霍光这样顶级辅政大臣了,这样的顶级大臣除非到了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废帝的。对他们来说,你这个老板再不堪,小事上再荒唐,只要你不折腾到原则上的事情来,他们都愿意默默地为你撑起一片天空。后世的诸葛亮辅佐刘禅就是这样的。
你刘贺再任性,再荒唐,再小孩子气,但你毕竟姓刘,这天下毕竟是你老刘家的。你多玩几个宫女,多搞几个舞会,其实都是无伤大雅的事情。关键是你不能任性到伤害权力秩序的根本上来。所以,很多富二代乱花公司钱,通常大家都会容忍他,但是一旦他瞎掺和公司的人事和管理,那些大佬就会出来教他做人,就是这个道理。
权力斗争中,作风问题永远都不是本质问题,通常只是作为斗争的突破口。刘贺也是被霍光从这方面下手的,说他荒淫无度、胡作非为、不讲武德、穷奢极欲……
但前面说了,这其实都是一些小问题。那么,霍光废帝的核心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其实答案就藏在下面这条记载之中。
这一条中,昌邑群臣临死前大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充分说明是他们先有要对霍光动手的想法,霍光为了防患于未然,才决定痛下杀手的。
但是,拉领导下位和撤下属的职务,这是两码事。同级别或者低级别的政敌,只要你手段够狠、实力够强,你完全可以强撸,但是,你要掀翻你的顶头上司,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你得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要在道德上、名分上站得住脚才行,否则,舆论的压力够你受一辈子的。
所以,前期昌邑王的荒淫无度、滥用亲信、擅自夺权、不遵孝道等,全部被拿出来说事了,其实核心的问题就是在于刘贺太不懂事,从自己的封国带了太多的原班人马,破坏了首都的官场生态;并且还不注意克制,急切地往各种核心部门安插亲信,大搞破格提拔,插手核心业务,比如他安排国相安乐占据了长乐卫尉这个岗位。对霍光下手的信息太明显!
你刘贺初来乍到,根基浅薄,你这么明显地瞎胡闹、立山头、用亲信,不光不感恩,还准备对自己的大恩人霍光落井下石,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你得学你的老祖宗汉文帝,首先要识时务,然后要感恩,最后才能在不破坏大秩序的前提下慢慢找突破。你带几个亲信进京,霍光根本不会抵触,但你带几百个亲信进京占位置,他能接受吗?霍光有能力把你推上皇位,就没有能力把别人推上皇位吗?你得到了别人的好,就要向别人传达感恩的信息,而不是做一只明显的白眼狼;你安排几个得力干将去核心部位任职,霍光也不会抵触,权力游戏是默契的,你在最高位置上,这点面子他会给你的。
结果倒好,刘贺同志自己脚跟还没站稳,就释放了明显的过河拆桥信号,玩了一辈子权力游戏的霍光会坐以待毙吗?
人家的操作才是告诉你什么是“精准狠”,什么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旦发现你要变成定时炸弹了,立马着手拆除工作。
霍光第一个找到的人就是自己的老部下田延年。
田延年曾是在霍光老家河东郡的地方官,凭借建设好领导家乡的高觉悟和亮眼的政绩,成功被提拔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主管全国财政。政治立场是相当靠得住的!这家伙对霍光不光忠心,还有两个霍光比较看重的优点:管得住嘴和下得去手。
干大事,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田延年在得知霍光的意图后,果然迅速进入角色,他直接给霍光提议:“将军是国家的柱石,您觉得这个人不适合做皇帝,那为什么不奏明太后,另立一位贤君?”
太后是谁?霍光的外孙女呀,自己家人好办事!
但霍光觉得光以太后的旨意废黜刘贺,理由还有点牵强,最好还能找到一些正面样板,免得别人说自己谋逆之嫌。
田延年心领神会地给领导举了伊尹废黜太甲的例子,说霍光就是汉朝的伊尹。
这样一来,霍光废帝的理论支撑算是彻底解决了,首先有太后的懿旨,其次有伊尹这种名臣的范例,你们谁敢往我身上泼脏水,那就是不尊重历史规矩,就得挨批!
解决了理论层面的问题,剩下的就得解决执行层面的问题,得把执行风险降到最低才行,才符合霍光的行事风格。
霍光找到了亲密伙伴张安石密谋废帝一事。因为张安石也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其次他当时位居大汉帝国的二把手。权力预谋之中,只有忠诚的、有分量的人才值得与之商议。
张安石点头之后,万事俱备,针对刘贺的废帝行动就要收网了。
这一天,刘贺打算如往常般地出城追逐快乐的时光,结果光禄大夫夏侯胜未卜先知,把他的出行团拦住了,说天阴沉沉的,感觉太压抑,不是个好兆头,皇上您要防止乱臣贼子趁机作乱。
结果,感觉被扫兴了的刘贺不光听不进夏侯胜的提醒,还把他给关了起来。
霍光知道此事之后,还以为自己的计划泄密了,亲自审讯了夏侯胜,发现只是夏侯胜先知先觉的判断。霍光觉得这是个人才,于是把夏侯胜给放了,安排给自己的外孙女(皇太后)当老师去了,同时,也深感废帝的事刻不容缓了。
为了确保此事的万无一失,霍光又派田延年去试探丞相杨敞的态度,这种事自然是支持的大佬越多越好。
但杨敞胆子小,一听到这种惊天计划,吓得汗流浃背,而不敢表态。田延年对这种怂货表示很失望,便起身上了趟厕所。
好在杨敞的老婆(司马迁的女儿)是个明白人,骂醒了自己这个糊涂老公:“大将军要废帝,你能阻止吗?人家跑过来告诉你一声,是在给你一个机会,这个时候你还不赶紧表态,我们全家就等着大祸临头吧!”
田延年如厕归来,杨夫人都不带等杨敞自己开口,直接对田延年说:“您去回禀大将军,丞相一定率领百官支持大将军。”多么聪慧的女人呀,不愧是司马迁的女儿。
六月二十八日,霍光将满朝文武召集到未央宫中,召开大会,开门见山地说:“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这句话暗藏杀机,虽然表面上是询问众人的意见,但是大家一听霍光称呼刘贺不再是“皇上”而是“昌邑王”,其实早已明白霍光的意图了。
可此等大事,谁也不敢轻易表态,丞相杨敞按道理应该及时站出来呼吁大家要紧密团结在以霍光同志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但是,他没有。可见,杨敞这个同志的政治觉悟有多迟钝。
好在敢于搞大事的田延年勇敢地站出来了,他冲着霍光咆哮起来:“武帝将先帝和天下托付给将军,就是希望将军匡扶社稷,确保刘氏天下安全,现在群臣鼎沸、国情危急,正是需要将军拨乱反正的时候,如果将军不能站出来主持大局,百年之后,有什么面目去见先帝呢?”
这哪里是指责呢?简直是把刀直接塞到了霍光手里,你不处理刘贺你就是不忠不孝,你是代表武帝和先帝在处理刘贺,赶紧地,别犹豫了!
然后,田延年又义正言辞地丢下一句狠话:“国之大事谁都有责任,今天这事必须要有个结果,谁敢临阵脱逃,我就砍了他!”
霍光终于开始登台了,首先表示接受田大人的批评,天下都被嚯嚯成这样子了,就是我霍光的责任,我必须站出来把屁股擦干净。
如此情形,傻子都知道,再不表态就彻底完蛋了,于是纷纷投票支持废黜刘贺,坚决拥护霍光同志的领导和决定。
随后,霍光便和群臣一起觐见皇太后,阐明昌邑王刘贺不能继续当皇帝的理由。皇太后表示认同,下令皇宫的各道宫门均不能放昌邑群臣入内。
等刘贺带着他的旅游团回宫后,禁宫宦官迅速就把殿门关了。霍光宣布了皇太后“不准昌邑群臣入宫”的命令,将原昌邑国大臣200余人赶到金马门外,由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羽林军进行逮捕,打入大牢。
此时,刘贺居然还不明白要发生什么了,还在哪里嘀咕着:“大将军为何无缘无故地把我那帮小弟都抓了?”
不久,皇太后召见刘贺的懿旨便到了,刘贺终于意识到了,出事了,皇太后没事不会随意召见他的。
等他到了地点,看着皇太后一身职业装,数百名持戟的期门武士站在殿下,各文武大臣依次上殿,一副搞大事的场面。
行令官首先命令昌邑王上前跪拜,然后大将军霍光与群臣联名奏劾昌邑王,由尚书令宣读奏章。丞相杨敞等冒死上奏皇太后陛下,要求废黜昌邑王;最后,皇太后用“准奏”两个字盖棺定论。
程序走完之后,刘贺毕竟是读了几年书的人,用“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这句话来给自己做最后反抗,言下之意,只要有七个臣子不同意废黜他,即便他有错,也不至于丢失皇位。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霍光的水平了,他立即冲上去吼道:“皇太后已经宣布废黜你了,你还称什么天子?”然后直接夺了他身上的玉玺献给皇太后,然后将刘贺牵出皇宫。
因为当时刘贺并没有认罪,而且玉玺还在人家手里,人家还是皇帝,你跟刘贺去争辩,只会夜长梦多,平添变故。万一真有七个不开眼的人站出来了呢?所以必须快刀斩乱麻,把刘贺的辩词给堵回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达成事实。
就这样,刘贺做了27天皇帝后,被赶下了台,这小子被废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太不懂规矩,还喜欢使劲嘚瑟。要知道,总有一些事情,别人是不会容忍你的,你嘚瑟多了,迟早会嘚瑟到别人的敏感范围里去。
刘贺被废后,经邴吉推荐,被赞“通经术,有美才,行安节和”的皇太孙刘病己被选立为皇帝,时年18岁,也就是著名的汉宣帝。
刘病己是冤死太子刘据的孙子,这孩子算是命大福大了。当年太子刘据全家被杀,尚在襁褓之中的他逃过一劫,只被扔到了监狱中,当时的监狱长就是后来推荐他做皇帝的邴吉。
这个邴吉是宅心仁厚之人,不忍心小小年纪的刘病己就这样活生生地饿死,便找了一个忠厚的女囚,搬到了一间干净宽敞的囚室里哺育着他。
后来,汉武帝病重,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使者去,要将监狱里的人统统处死。也是邴吉据理力争,说:“堂堂皇曾孙,岂能这么不明不白地被处死?"拒不奉诏。
使者只好返回如实禀告汉武帝,此时已是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已轮台罪己,也就是说,汉武帝身上的杀气没有那么重了,思及那个被自己逼死的儿子,汉武帝叹道:“天使之也”,随后大赦天下。
邴吉便将刘病己寄养到自己的外祖母家,没过多久,汉武帝自感时日不多,下令将刘病己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列入宗室属籍中。
刘病己虽然回归了皇族,但是没有继承到任何政治遗产,依然是没有什么政治前途的,所以只能混迹于市井,导致他十分了解世间疾苦,民生百态,行事方式很接地气。这也是他成为皇帝之后,仁厚爱民的主要原因。
他继位后,基本上是按照他的老祖宗汉文帝的套路走的,先是表示对霍光的感恩、支持和信任,对于霍光说要还政的试探也是极力推辞。然后,还使劲封赏霍光等人。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在说汉文帝的时候已经讲得很清楚,所以就不再赘述了。
但是不是自此之后,刘病已和霍光就会相安无事、心心相印了呢?显然不大可能,权力顶端从来不可能这么风平浪静的。
前72年六月,刘病己想给自己冤死的爷爷和父亲讨个谥号和陵园,但是相关部门的回复就是:您继承的是汉昭帝的皇位,所以从礼法来讲,您就是汉昭帝的儿子。我们能给您亲爷爷的谥号是“戾”,给您亲爹的谥号是“悼”。这两谥号一听就不是什么好意思,一个是死不悔改的意思,一个是畏罪认怂的意思。
是谁敢这么近乎侮辱地怼刘病己呢?这不言而喻。霍光这么强硬地不给他面子,潜台词就一个意思,别想在政治身份上做文章,你的饭碗是我交到你手里的。
刘病己生气吗?肯定生气,谁被这么公然地侮辱了亲爷爷、亲爸爸,肯定都生气,想想后世嘉靖帝的大礼议之争是何等的血流成河!
但是,刘病己想得开,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争强好胜不是啥好事,再说,虽然是恶谥,但总比没有的好,自己不吃亏,吃霍大将军的饭,必须得说“真香!”
反正,霍光说啥就是啥,刘病己从来不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永远都是把霍光当作老书记一样伺候着。
就连霍光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媳妇霍显背地里派太医淳于衍毒死了刘病己的结发妻许皇后,刘病己也因霍光的一个指示而停止了对太医淳于衍的调查,并于两个月后,十分配合地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大赦天下。
看看,汉文帝当年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终于有人学到精髓了。因为对付霍光这样老谋深算又位高权重的权臣,你直接斗是没有用的,只会伤到你自己的。你只能慢慢熬,熬到他自己出错,熬到他心力交瘁,熬到他意兴阑珊,熬到他一命呜呼……他的攻击力独一档,你挑战个啥,躲得越远,装得越乖,才会越安全。
前68年春,霍光病重,刘病己亲自前往探望,哭得稀里哗啦的!虽然他心里很开心,这个糟老头终于要死了,但是这种情绪千万不能有一丁点流露出来,否则像霍光这种顶级玩家一定会想办法拉着你到地下继续玩。
霍光一见刘病己的表现相当恭顺,心里的担心自然小多了,但是还是不放心,又进一步地试探了几下。
霍光希望能从自己的封地里分出三千户给兄长霍去病的孙子奉车都尉霍山,并请刘病己封其为列侯,以祀奉霍去病的香火。
霍光这是在帮助霍家子孙立山头,以保证霍家的安全。刘病己心领神会,当即照办,还买一送一,加封霍光的长子霍禹为右将军。
如此这般,霍光终于放心地撒手人间了。刘病己以帝王的规格对其进行安葬,谥号为“宣成侯”。
到了这个节点,可以说霍光的权力游戏是通关了、完美了,生前的权、死后的名,都是历史上的臣子中独一份。
但是,你霍光打遍天下无敌手,你是武林至尊,谁见了你都要弯腰叫一声霍大将军,这只是你个人的能力和成就的体现,除非你的后代、接班人和你一样无敌,否则,生前没有人敢挑战你,死后一定有人会跳出来掘你的坟的。
因此有人阴阳怪气地说,霍光再厉害又如何?不还是把自己的家族给厉害没了?这种胡搅蛮缠的人,其实永远不会明白权力游戏的内在逻辑,更不懂得客观地去评价和尊重他人的成就。
霍光保全不了他的家人,本质是权力游戏的性质决定了,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反正权力角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吃独食,霍光霸占的东西,在他死后,一定会有人要抢回去的。霍光死了,权力游戏重新开始了而已。
一场顶级游戏的胜负手永远取决于参赛双方的选手的水准,刘病己的水准前面已经说了,这是汉文帝、霍光这种级别的选手,但霍光的家人是什么水平呢?从前面的种种细节可以看出,简直连给霍光提鞋的资格都没有,他们输给刘病己一点都不冤。
下面可以看看一直以来以乖宝宝示人的刘病己的顶级示范。
霍光去世后,刘病己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下诏免除霍光后代子孙的赋税、徭役,让他们继承霍光的封爵、食邑,并且永久有效。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霍光集团虽然走掉了领军人物,但人家根基深厚,一时半会并不伤筋动骨,病老虎也是老虎。
一个月后,刘病己才开始动作了。他命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主管尚书事务,子延寿为光禄勋。相当于把霍光当初的权力和职位基本上挪给了霍光的小弟张安世。
这一招狠在哪里呢?众所周知,张安世是你霍家的人,让他接手霍光的权力,你霍家无法反驳。甚至还让霍家人产生一个错觉,霍光的权力会一直在他们内部流转,接下来接班的就是霍家职位最高的右将军霍禹了,张安世只是一个过渡者。
但是,霍家没想到,这位张安世确实是个过渡者,但不是把他爹的权力过渡给他们,而是悄悄过渡给刘病己了。
张安世领尚书事后,刘病己不费吹灰之力地就从他手里收回了政权,张安世连象征性的抵制都没有。是张安世背叛了老领导霍光吗?并不是,而是张安世在权力游戏顶端玩久了,早已活得十分通透了,他早已看明白了,老领导霍光不在了,新领导刘病己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
而且,张安世虽然是霍光的死忠粉,但他的弟弟张贺从刘据时期就是太子党的死忠粉,一路默默资助、扶持着刘病己,就连刘病己当年娶老婆的第一人选也是张贺的闺女(因风险太大,被张安世反对),刘病己娶许皇后的所有费用也都是张家出的。张安世的少子张彭祖和刘病己还是发小好兄弟。
这就是权力游戏平静的水面下错综复杂的关系,你霍家子孙真的以为凭你爹那点余威就能保证你们屹立不倒?
夺回了政权,刘病己还得夺回军权才行,尤其是京城的军队势力关系到终极安全问题。所以,刘病己用“京官外派”的方式把霍光的一些子侄和女婿派出去当太守这样的文官,温水煮青蛙,慢慢地稀释霍家在京城的势力。
霍家此时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受影响,只是对京城的掌控能力却成几何级数的下降了。但霍家此时还是安全的,毕竟未央、长乐两宫卫尉,长安十二门的城门卫尉还是霍家的人。
最后,刘病己亮出了自己的杀招,他把霍家的领军人物霍禹提为大司马,但不颁给印信、绶带,撤销他右将军统领的屯戍部队和官属,只留了官名和俸禄。女婿范明友的度辽将军被撤,女婿赵平本骑都尉的屯戍部队被撤。羽林军、未央、长乐卫尉等等所有关键位置全部换血。
到了这个时候,霍家人的败局已定,敌我态势风云突变,以前是刘病己做啥都要看你霍家人的脸色,现在是你霍家人干啥都得识趣一点。
如果霍家人有霍光、刘病己、张安世这些顶级高手的觉悟,也并不一定没有善终的可能性。因为杀功臣后代,没有突破口也是不行的,公道自在人心,你乱杀,老百姓背后是要戳你脊梁骨的。
可是,大家知道,霍家接班人都是些什么角色,霍显这个跟管家私通、毒杀皇后的蠢女人就不说了。就连霍家的家奴都在霍光得势之后彻底地飘了,举个例子,霍、魏(御使大夫魏相)两家的家奴因争路引起冲突,霍家家奴闯入御史府,魏相堂堂御史要给霍家家奴叩头道歉这事才算完。霍家那些子弟也经常是连打卡上班这样的表面工作也懒得做,每天就是躺在祖辈光环中混吃等死。
最后,一帮猪一样的霍家人看到刘病己的水越烧越开,方才意识到了,老板要杀猪过年了,才狗急跳墙地要密谋造反,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刘病己手起刀落,将霍氏满门抄斩。
综上所述,霍光没有保全自己的家人,并不是霍光能力不行,也并不是刘病己卸磨杀驴,而是因为有些游戏注定只能有一个赢家。
霍光要保全他的家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一个像他那样的高手来接班,但是那样的高手,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就是世家大族的死穴,你接班的人才断层,就必定会被潮水淹没。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让你的子孙后代参与到这种危险系数极高的游戏中来,可是,一入江湖岁月催,霍光身不由己,他的家人早已被他带入了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的地方就会成败,霍家的覆灭不能否定霍光一览众山小的成就,他并没有像后来的王莽那样破坏游戏规则,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大忠臣,忠于使命,忠于终极规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