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郭子仪拜寿解签的意思(郭子仪拜寿图)

郭子仪拜寿解签的意思(郭子仪拜寿图)

郭子仪拜寿解签的意思(郭子仪拜寿图)声名煊赫归沉寂纵观史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威声远播,青史留痕的战将并不鲜见,但是能获五福俱全者,实属凤毛麟角。唐代名将郭子仪被称誉“五福老人”,不能不说是个传奇。然而,由显赫终身变为生后冷落,又惋叹其“忠勇传家”沦为黄粱一梦。郭子仪拜寿解签的意思(郭子仪拜寿图)帝王名流赞誉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这样评价郭子仪:“天下以其身为

声名煊赫归沉寂

纵观史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威声远播,青史留痕的战将并不鲜见,但是能获五福俱全者,实属凤毛麟角。唐代名将郭子仪被称誉“五福老人”,不能不说是个传奇。然而,由显赫终身变为生后冷落,又惋叹其“忠勇传家”沦为黄粱一梦。

郭子仪拜寿解签的意思(郭子仪拜寿图)

郭子仪拜寿解签的意思(郭子仪拜寿图)

帝王名流赞誉多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这样评价郭子仪:“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臣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这段文字基本源自《旧唐书◎郭子仪传》。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事出有因。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暴发,年近花甲的郭子仪奉诏率部平乱。七年间,老将军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收复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计退吐蕃,说服回纥,威服叛将,平定河东。时人赞为“唐朝擎天柱,架海紫金梁”。史书则称“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王(汾阳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唐王倚为柱国之臣。后世称其郭令公或忠武王。

郭子仪两任宰相,为四朝元老,辅佐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和唐德宗四帝,然而,功高不盖主,威高不震主。

唐代宗则称赞:“卿秉德资忠,懿文经武,内凝庶绩,外定群凶,为社稷之元勋。”还将郭子仪的画像陈列凌烟阁,以表彰其再造大唐的功绩。

唐德宗直言不讳地说出掏心窝的话:“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下诏褒扬:“力扶天柱,唯赖汾阳(王)。”并尊称其为“尚父”。

人逝方知情深浅。郭子仪去世,丧葬期间,德宗帝“辍(废)朝五日”,命群臣前往郭府吊唁,出殡当天又亲临安福门送葬。按照唐代律法,一品官冢高一丈八尺,德宗打破祖规,下诏将郭令公墓冢加高二丈八尺,表示对其勋业的尊崇。又追赠太师,配享太庙。授谥号“忠武”,为武将最高谥号,满怀褒奖之意。

郭令公“终身显荣,声施后世”。宋太祖赵匡胤评语:“唐李靖、郭子仪皆出儒生,立大功。”

康熙帝不乏溢美之辞:“自汉唐以来之勋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

乾隆帝作《郭子仪论》:“自古大臣出将入相,为国安危者,必有忠诚之德,经世之才。唐之郭子仪,勋名显烁,唯其忠义诚深限于心故,得其人也。”

除此,历史名流如李白、颜真卿、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归有光、王夫之、曾国藩等,对郭令公都有赞誉之辞。

民间尊奉为福神

旧时,喜迎春节,家家户户如同贴春联、贴福字一样,中堂总是喜爱悬挂一幅彩色《天官图》,(又称《天官送福图》),以祈福祛邪。

画中天官为谁人?有一种说法,其原型即是郭子仪。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中,认为郭子仪是历史上唯一五福俱全的名人。所送五福,典籍《尚书》《书经》称:一曰长寿,二曰富贵,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善终。

古往今来,“五福临门”四字承载了中国百姓对于完滿人生的美好希冀,然而,在现实中真正集齐五福之人,纵是打灯笼也难找。郭子仪算是幸运“中了彩”。连康熙大帝亦承认和羡慕他是“福祚克全者”。

说起长寿,郭子公享年八十五岁。唐代由于连年战争,民不聊生,人均寿命为二十九岁,(也有人说三十五岁)。郭子仪大难不死且无疾而终,故视为一福。

郭子仪生前多子多孙,古人视为多福。他拥有八子七婿,五世同堂。“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孙子多得认不识了,更叫不上名字,每当他们围上叽叽喳喳向老爷子问安时,郭令公只是不断地点头称好。

人称富贵,其含义多财且有权势。郭家富可敌国。郭子仪因战功累累,朝廷专为他建了一座府宅,府院大得惊人,跑马大道多得让家人时常迷路。

新旧唐史透露,郭令公每年正常俸禄二十四万贯,“私利不在焉”。代宗、德宗两帝赏赐的珍玩美器,“堆积羡溢,不可胜纪”。

郭府另有二千户食邑供给租税。家人奴仆计三千余人,其中一半人由朝廷发俸禄,连二百匹好马的草料钱,亦由公家报销。

郭子仪家大业大,亿万家财来源光明正大,所以史书上称,“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有鉴于此,历史上最完满的五福老人,非郭公莫属。传有赞语:“子仪完名高节,灿然独著,福禄永终,虽齐桓(公)、晋文(公)比之为褊。”

《旧唐书◎郭子仪传》赞道:“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欲此无缺焉。”

宋代诗人徐均点赞最给力:“身佩安危三十年,谗锋虽中节弥坚。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

明代教育家萧良有编撰的儿童启蒙读物《龙文鞭影》,就载有“遐福郭全”的典故以为标榜。

民间吉祥文化中的《天官图》,准确地说应该称作《郭子仪降福图》,那么,为什么把郭子仪称叫“天官”呢?

民间有种一解释,“天官”是老百姓对郭令公的尊称,就如把关羽尊为“武圣”一样。其实,把郭令公称作“天官”,与一场奇遇有关。五代前蜀文人杜光创作的志怪小说《神仙感遇传》,叙述的是郭子仪年轻时偶遇仙女的故事:

初,郭子仪从军沙寒(漠)间,因入京催军粮回至银州(今陕西米脂县)。日暮,忽风沙陡暗,行李不得,遂入道旁空屋中,籍地将宿。既夜,忽见左右皆有赤光。仰视空中,见軿辎车绣幄中,有一美女,坐床垂足,自天而下,俯视。子仪拜祝云:“今七月七日,必是织女降临,愿赐寿富贵。”女笑曰:“大富贵,亦寿考。”言讫,冉冉升天,犹正视子仪,良久而隐。

郭子仪遇仙记,民间越传越玄乎,加之郭氏五福占全,渐渐演绎为郭公福由天授,由此被神化为天官。

自唐代以来,“笏满床”典故的流传,更给荣华富贵的郭子仪增添了几分荣耀。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上面可记事。职位不同,笏的材质各异。一品至五品为象牙,六品至九品为竹片或槐木。笏满床,比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长寿。

“笏满床”典故缘于郭子仪六十岁寿辰时,八子七婿前来五福堂祝福拜寿。由于郭子仪子嗣很多,又都是朝廷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了床。这个主题后来被文人墨客绘成画图,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郭子仪好友李白在《汾阳王赞》一诗中,借笏满床以礼赞郭令公:“忠武英声振德威,恩光荡荡古今稀。八男受爵黄金印,七婿封官碧紫微。半壁宫花歌宴罢,满床牙笏肃朝归。应知积庆源流远,自有云仍拜锁闱。”

曹雪芹在《红楼梦》三次借用“滿床笏”,其中“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形容鼎盛犹如过眼烟云。

《满床笏》作为传奇剧目,明清两朝从官府到民间作为重头戏推出。

赞颂郭令公大富大贵亦享高寿,宋代已有该故事为主题的绘画,后来代代相传,成为极受欢迎的民间吉祥题材之一。

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绘过一幅《郭子仪拜寿图》,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家人奴仆形象各异。清代杨柳青年画《天赐五福图》同样反映郭子仪寿辰热闹景象。

笏满床终成旧忆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著的史料笔记,被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书中在“郭令公”一文介绍道:

在唐朝,功名富贵之盛,没有谁能超越郭子仪的。然而,到了第三代,他的孙女虽然贵为唐宪宗的正妃,而且亲历宪宗、穆宗、敬宋、文宗、武宗五朝,最终却在宣宗时因郁郁不得志而死,郭家从此一蹶不振。

宋朝庆历四年,仁宗帝心血来潮,命朝廷访求郭子仪的后代。费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已沦为普通平民的郭元亨,便把他任命为永兴军(今西安)助教。

当时,欧阳修任知制诰(文官名炊),他所撰写的制词说:“使濒于绝后的家族得以延续,使有功之人的后代得以褒奖,并非只是为了广布恩泽以及远,而是为了以此勉励天下那些做人臣的人,况且你的祖上名垂青史,功德盖世,本应当流泽于无穷,所以他的后代是不可被埋没不用的。为了荣耀郭氏家族,你赶快奉命上任去吧!”

曾任中书令达二十四年,并被唐德宗尊为“尚父”的大将郭子仪,大概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竟需要用一个小小的助教职务来荣耀门庭。唉,这也实在太惨了!由此可知,世袭爵禄,欲像春秋时代各国那样延续数百年,在后代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红楼梦》中这副对联,赠予郭子仪最妥恰不过。倘若借用李叔同“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来形容郭令公的亲历遭遇,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烟花易冷,绚烂之极归于寂寥;繁华易逝,富贵之极归于平淡。世间万事万物,都难逾越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恒定怪圈。郭子仪家族的荣辱沉浮,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例证。

上一篇: 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注释(蔡文姬求情翻译)
下一篇: 桑昆 成吉思汗的关系(桑昆 札木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