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输出”,顾名思义,就是把本土的文化传播到别的国家。我们先聊聊孔子的经历和感受吧。
高柴禾垛子(高柴简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丧父,母亲搬到曲阜,将他抚养成人。孔子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孔子办事认真,成年后还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过;后来又当了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有人愿意拜孔子做老师,他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
鲁国大夫孟僖子临死时,嘱咐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为了周天子能更好地管理周境,西周开启了分封制。将齐地、鲁地分给了当时最倚重的两位功臣——姜子牙和周公旦。周公旦执意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就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了鲁国,国都定在曲阜。
鲁昭公时代,掌权的是三大家族,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这三家出自鲁桓公三个儿子季友、叔牙和庆父,也叫“三桓”。其中季孙氏的实力最强,大概占了鲁国一半的土地,另外两家平分另一半。季孙家族世代为司徒,主管财政和人事;叔孙家族世代为司马,主管军事和外交;孟孙家族世代为司空,主管民生和建设。三桓家族之外还有一个臧孙家族,世代为司寇,主管治安与司法。相比之下,鲁昭公只是个受人摆布的吉祥物。
鲁昭公二十五年,不甘心失权的鲁昭公在新贵族的怂恿下,精心策划并发动攻击,但还是被三桓家族被扫出国门,季孙氏的族长季平子选了鲁昭公的弟弟姬宋当新吉祥物,是为鲁定公。季孙家族大管家阳货迅速崛起,受到季平子提拔,势力越来越大,最终于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决定扫除三桓家族,经过一轮凶险的内战,战败逃往晋国。
经过鲁昭公和阳货两轮“折腾”,三桓家族元气大伤。在阳货出走之后,三桓家族邀请孔子出来做官。犹豫再三,50岁的孔子决定出来做官,先做了一年中都宰(今山东汶上县),第二年就司空,又后调任司寇(取代了臧孙家族的地位),进入权力中枢。孔子的弟子也纷纷出来当官,大弟子子路任季孙家族大管家(就是以前阳货的角色)。
孔子上任后率先做的就是外交转向,联合了齐、卫、郑等国组成以齐为核心的反晋联盟。两年后,孔子号召三桓家族拆掉他们自己封邑的城墙。三桓刚开始是同意拆的,后来一想不对,这样等于自拆墙角,就叫停了工程。孔子也发觉自己能力再大,也惩治不了三桓专权。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告别了他在鲁国的政治生涯,决定出国碰碰运气。
周游列国,学说不被“重用”
这一年,孔子56岁,带着颜回、冉有等众多弟子“出征”。孔子一行北不过黄河,南不过淮河,在山东、河南地界走了一遭。顺序分别为:卫、曹、宋、郑、陈、蔡、楚。其中,曹只是路过,楚也只是到了边界,没有深入楚国的腹地,也没有在楚当官。
孔子先来到卫国。卫国开国国君康叔和鲁国开国国君伯禽同是周公旦的儿子。冉有赶着马车,载着孔子来到卫国。孔子感叹:“人好多啊!”冉有问:“人多了怎么办?”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啊!”冉有又问:“富了以后呢?”孔子说:“教化他们呀!”
卫灵公对孔子很客气,也曾是孔子在鲁从政时发起的“东方反晋联盟”的支持者。卫灵公问孔子,鲁国给你开多少年薪啊?孔子如实回答:六万斗。卫灵公说,那我也给你这个数。但卫灵公内政不稳,孔子不想多搅合,就决定先去宋国转转。
宋国是孔子祖先的故里。孔子在宋国并没有熟人,此时宋景公主政,宠臣中有个叫司马桓魋的贵族很不喜欢孔子。孔子师徒们就临时找了一个有大树的地方歇脚。桓魋听说了,派人把大树砍了。不受待见,孔子一行就向西边的郑国前进。
郑国和鲁国差不多,政权也被贵族垄断,,在郑国执政的是“七穆”家族,分别为驷氏、罕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都是郑穆公的后代。孔子一看这里也没戏,就继续征途。西边是秦国,蛮夷之国,孔子不想去。南边是中原古国陈国和蔡国,夹在两个超大帝国楚国和吴国之间,倒是可以试探一下。
陈国的司城贞子很欢迎孔子的到来,主动请孔子一行住到他家里,并且把孔子引见给陈闵公。陈国此时是楚国的附庸国,陈闵公请孔子做政治顾问,开出丰厚的待遇。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于做顾问,一年后陈、蔡两国又陷入吴、楚争斗之中,孔子觉得住在这儿也不太安全,决定北返……
孔子在外飘零的这些年,孔门弟子在鲁国也四处开花,各个机构都有孔门弟子掌权。孔子有位不挂名的贵族弟子子服景伯此时正在鲁国主管外交,子贡也回到鲁国从事外交工作。冉有在季孙家任大管家,另一位弟子樊迟(子须)也在季孙家做事。除了上述诸位,孔门弟子当官的还有宓不齐(子贱)、言偃(子游)、高柴(子羔)、卜商(子夏)、宰予(子我),等等。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在外飘零了13年的孔子,终于在68岁时回到鲁国,之后再没离开,直到73岁去世。孔子晚年最后这五年,季康子待他完全是国师的礼遇。鲁国依然是三桓专权,一代更比一代霸道,孔子对此非常不满,也无可奈何,所以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晚年整理了《诗经》、《尚书》、《春秋》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记载着公元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孔子死后,弟子继续传授老师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一个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文化输出
“走出去”发展战略自2000年正式提出,采取的是中方推动、外方申请、联合办学的模式。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及推广汉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到2021年,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球五大洲158个国家和地区,可覆盖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90%,现有548个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
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持孔子学院的建设,甚至一度不收学费,只要外国人肯学。中国人去美国留学,在国内考一个雅思都需要2000多元人民币呢,我们为什么要免费教?针灸、书法、太极拳,这些东西是报个兴趣班,就能学会的吗?别说外国人了,又有多少中国人能静下心来,用毛笔写字的?文化不等于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不一定非要靠传统文化打动别人。
语言推广并不能消除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分歧。在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上,也不应仅仅抽象为单一的符号(太极拳、红包、剪纸、灯笼、武术),而应将文化浸润在当代中国的生活方式中,发生在中外互动的丰富场景和真实需求中。
别人只有对文化感兴趣,才会对语言感兴趣。古板的文化输出模式不能产生影响力,还可能适得其反。孔子学院最初之所以能进驻欧美高校,得益于欧美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造就的“汉语热”。据说,巴黎街头曾经有一块赫然醒目的广告牌:“学中文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2012年,中国GDP增速跌破8%(7.86%),并在之后持续走低。2013年法国里昂孔子学院停办。
美国大学里的118家孔子学院,有104家已经关闭;同时,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丹麦等欧美国家,也纷纷宣布孔子学院是违建。美国出来定性:孔子学院是中国在美国的外国使团,孔子学院对西方学术自由造成威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有一点是需要我们警醒的,当一个人、一个国家,太把“输出”作为目的,花太大力气想要别人接受自己、喜欢自己的时候,反而不容易得到别人接纳。
对于大众传播,我们还很稚嫩,随便举个迪士尼的例子好了。1923年,画家出身的华特.迪斯尼和哥哥罗伊在好莱坞成立迪士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他们打响第一枪的作品,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迪斯尼原创的故事吗?不是。这是一部1865年出版的英国童话。
1928年,迪士尼出品了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卡通片《汽船威利号》,片名记不住不要紧,但主角你一定认识,那就是米老鼠。有种说法是华特·迪士尼本人透露,米奇的形象来自于对卓别林的致敬。
1937年,迪士尼推出了史上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首轮发行便获得800万美元的收益,最终在全球砍下1.8亿美元的总票房,同时拿下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名利双收。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取自于1812年的德国格林童话。
木偶奇遇记取自于1880年的意大利童话;小飞侠取自于1911年苏格兰的彼得潘的故事;睡美人、灰姑娘这些全是改编自老欧洲的童话。阿拉丁取自于阿拉伯的童话《一千零一夜》;花木兰取自于中国南北朝的《木兰辞》;狮子王重度参考了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内核。
迪士尼的故事大都不属于自己,但你能说它在山寨吗?1942年,迪士尼公开上市。以七年为周期重放或重新制作迪士尼经典动画,保证每一代孩子的童年里都有迪士尼。
直到上世纪中叶,尽管美国在GDP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但在老欧洲眼里还是一片文化的荒漠,暴发户型的乡巴佬。了不起的盖茨比中,newmoney和oldmoney的矛盾,以及泰坦尼克号里,露丝和反派男,都是这个现象的映射。历经经济危机,二战,等到战后美国全面崛起,伴随着马歇尔计划以及全球化,美国文化在短短几十年内风靡全球。
可口可乐,在二战中伴随着美军走遍了世界。新大陆在黑人节奏布鲁斯和乡村音乐融合出了自己的声音,反向输出全球。迪士尼的本质是什么,是美国的文化公司用通俗文化,更先进的动画技术,重新演绎了老故事,并风靡了全球。
文化输出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布经说教,日本的动漫游戏,韩国的文化韩流,印度的宝莱坞电影风靡一时,都离不开通俗受众接地气。中国没有自己文化的武器吗?玄幻小说,手游,宫斗戏开始流行海外,一个做饭的李子柒能让老外学做中餐,《三体》可以让美国总统在线催更,国际版抖音TikTok更是横扫世界。
文化输出需要载体,故事讲的好,润物细无声;故事讲不好,学院多如餐馆开满大街也无济于事。因为大家都爱听故事,不爱上课说教。好故事的内核,是不分年龄、不分国家、不分肤色,所有人都能一下子感知到。我们很多是故事的内核崩塌,只能靠画面和戏剧化来凑。
文化输出是一个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输出不仅仅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也包括对不同国家、民族先进文化、多元文明的理解与整合,使得中国文明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孔子学院本身大有作为,但要探索另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如果能站着就把钱给挣了,何乐而不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