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以为继(无以为继什么意思)
王安石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文道合一是他的文学主张,这位著名的改革家始终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宋神宗年间那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可以说是他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
王安石有两首七言绝句,最能代表他在这场变法运动始末的思想动态,同时,这两首诗也是他刚强耿介孤傲高洁人品的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的这两首七言绝句,循着文字的足迹,去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这位著名诗人兼政治家的不同凡响。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夜直》
简译:夜已经很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
天就快亮了,值宿的诗人一夜未眠,出得门来,但觉春寒料峭,夜风虽然轻柔,但还带着点点寒意。
春天的夜晚美得让人难以入睡,宫宛里的花影随着月亮的西移,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赏析: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王安石也迎来了他政治上的春天。
王安石在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及第,之后的数十年间一直在地方任职,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民众了解民生,对彼时的社会制度存在的弊端也看得更加清楚。
所以,融合多年经验所得,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提出了以变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治国理念,除积弊,以此来扭转当局积贫积弱的困境。
从宋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上万言书开始,到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68年)变法主张被采纳,王安石历经十年的漫长等待。
如今,自己富民强国的愿望终于有机会实现了,能够在政治的舞台上大显身手,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有所作为,这怎能不让他激动和兴奋呢。
原来,并非是“春色恼人”眠不得,而是自己的雄心和抱负有了可以施展的舞台,是内心的激动和亢奋之情,令自己难以入眠。
王安石这首《夜直》写于其在翰林学士院值夜班时,虽然全诗仅有短短的28个字,却写尽了他彼时思想上的波澜起伏,他的春风得意,他的踌躇满志,他的志得意满,无一不体现在字里行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宋王安石《北杏花》
简译:北边的池塘边,纷繁的杏花开满枝头,岸上的杏花风姿绰约,水中的花影妖娆多姿,二者平分春色,相映成趣。
这绿水池畔的杏花即使被春风无情地吹落,飘然若雪,随水流逝,也胜过那南边小路旁的杏花,它们凋零后只能洒落在路面上,任人随意践踏,然后被碾成尘土。
赏析:此诗的前两句写北陂杏花的姿态之美,枝头繁花似锦,水中花影迷离,临水照花,光彩夺目。
蜿蜒的绿水环绕着如霞的杏林,水润花更艳,花映水尤柔,这北陂的杏花真是独享天时地利。
诗的后两句写北陂杏花的品性之美,纵然一夜风吹尽,缤纷的落英也只会随洁净的绿水飘然而去,不染纤尘。
而那南边小道旁的杏花就没会如此幸运了,它们开在人来人往的路边,看似热闹繁华,却要忍受任人攀折采摘的命运,凋零时还要被任意践踏和碾压,最终落得个满身污秽。
北陂杏花虽清寂,却能保持高洁的品质,南陌杏花占尽繁华,却难保洁身自好。
有描绘,有议论,有对比,诗人用四句话28个字,写尽了北陂杏花的美丽和高洁,其实,这也是诗人自己刚强耿介高洁品质的人格写照。
盼了十年,等了十年,王安石终于等来了锐意进取的宋神宗之诏,君臣际遇,风云激荡,本以为这场变法改革拉开了序幕,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可是,这条变法改革之路远没有设想中的平坦和顺畅,保守派的极力阻挠,皇新贵戚的激烈打压,不仅使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就连神宗皇帝也处于束手无策之境,使这场革新运动举步维艰。
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短短的6年时间,王安石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变法终是无以为继,心灰意冷的他不得不退居江宁,寄情山水,从此不再出仕。
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安石虽然被迫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其坚持改革的信念与立场却从未动摇过,如果有可能,再给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仍会一如既往地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写在后面:
王安这两首绝句,前一首写在改革之初,是其春风得意时的踌躇满志和志在必得,是理想和信念的开始,来日可期,希望满满。
后一首写于变法失败罢相归隐后,是其骨子里的矢志不渝和执着坚守,虽壮志未酬,但初心不改,哪怕只是孤芳自赏,也绝不妥协。
诗言志,词抒情。他的诗就是他思想内涵和高尚品质的真实体现。
从得意到失意,从踌躇满志到黯然退场,王安石虽然没有彻底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他的变法理念仍然对北宋后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他来讲,实在是人生值得。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