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夏、商、周三代时期起,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通过无数血缘部族的不断壮大,融汇聚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
布依族(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乐器)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史。
各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自强不息,交往联系,唇齿相依,共同创造了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其中之一的布依族,他们的饮食习惯以及待客之道会是怎样呢?
提到布依族,不得不提到贵州,布依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一带,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
贵州的奇山异水滋养着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少数民族。他们依山傍水而居,披金戴银而饰,能歌善舞而娱,热情好客而为,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
其中,饮食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布依族绚丽多姿的饮食文化,构成了其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布依族饮食习惯都有哪些吧。
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民间喜欢用一种木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
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尤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待客。
冷菜,有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部分布依族的分支族人不食狗肉,因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
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礼仪。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
贵州的布依族若遇红白喜事,喜用黄牛作菜。日常菜谱里,还有黄豆鸡、脆皮扣肉、火烧干巴……
腌熏腊肉是布依族人的特色美食,每年过年杀年猪时,家家户户都要腌制腊肉,可以说这是过年时必备的一道主菜。
杀年猪时,把切成大块的猪肉配上适量的盐,八角粉、草果粉、香春籽粉、茴香籽粉等拌匀在一起,并用力搓揉,腌上十天半月再拿出来,放在瓦房内用柏枝、柑蔗渣引燃一堆文火慢慢烘烤。
食用时用火焰把肉皮烧黄,清洗干净后直接用水煮熟,然后切成薄片蘸着(辣椒水)吃。当然也可以炒着吃,其色泽诱人且肥而不腻、香味可口。他们也通常拿这道菜来招待宾朋。
他们的肉食除了自家喂养的家禽外,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叫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
姑娘茶不仅形状优美,而且质量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赠送给情人。姑娘茶,姑娘采,姑娘做,这就是姑娘茶茶名的来历。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便当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
有的米酒用野生刺梨果酿制,营养丰富,味道清甜爽口,用以款待贵客。刺梨酒酿造技术,已有数百年历史。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游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大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
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用歌声一一表达出来,彰显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传统节日很多,但是有的节日与汉族统一,有些则是本民族独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等。其中,正月初九要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水煮鸡等。当然,还有其它节日,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人,不管是亲朋故旧,还是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会客,以礼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布依族文化远不止这些,他们的吃穿住行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你还想了解更多,敬请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