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胡厥文

胡厥文

胡厥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也逐步地走向了正轨,在如何调动积极因素服务经济建设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首先考虑到的便是要让工商联在拨乱反正中恢复活动。1979年1月,邓小平接见了工商联和民建的五位领导人胡子昂、胡厥文、荣毅仁、古耕虞、周叔弢,这便是有名的“五老火锅宴”。在听完五位工商界人士对于经济建设的意见后,邓小平直接点将荣毅仁:“荣毅仁同志,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也逐步地走向了正轨,在如何调动积极因素服务经济建设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首先考虑到的便是要让工商联在拨乱反正中恢复活动。

1979年1月,邓小平接见了工商联和民建的五位领导人胡子昂、胡厥文、荣毅仁、古耕虞、周叔弢,这便是有名的“五老火锅宴”。

在听完五位工商界人士对于经济建设的意见后,邓小平直接点将荣毅仁:“荣毅仁同志,希望你减少一些其他工作,多搞些对外开放和经济工作,形式你自己考虑......只要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好,就不要犹豫。”

胡厥文

胡厥文

“一只火锅,一台大戏”,邓小平的支持,就如同火锅宴上的炉火,点燃了五老报效祖国的决心,也拉开了“钱要用起来,人也要用起来”的经济大戏的序幕。

(图|五老火锅宴)

火锅宴之后,荣毅仁就开始不断思索着与邓小平的话:“要引进外国的好东西,包括资金......”“要踏在别人的肩膀上借力”等,想到这儿,荣毅仁突然眼前一亮。

“对外开放需要引进海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就此办一个国家级的投资信托公司,既争近利,更图远功。”打定主意,荣毅仁便开始连夜起草给中央写报告,一连熬了好几个晚上,他才将这份报告交了上去。

没过几天,邓小平就批准了荣毅仁创办信托投资公司的报告,陈云还提议,为便于在国内外开展业务,建议把中信公司办成国务院直属的国营企业。

得到各位领导的支持,荣毅仁又激动又高兴,紧接着便开始了组建班子,筹建小组,物色办公场所的工作。

(图|荣毅仁)

在筹备公司的同时,荣毅仁又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身份率领了一个由十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出访了欧洲。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参观工厂企业、参加会谈交流,在学习的同时他们也不禁感叹着这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成果,荣毅仁回了国。回国后的他没有休息片刻,就加紧投入到了筹建中信公司的工作之中,没有合适的地方,他索性就在家里办起了公。

原本静谧的四合院,因为筹备工作的开展一时间人进人出,人声鼎沸,变得热闹了不少。1979年6月29日,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准成立第一家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

(图|邓小平荣毅仁)

没几天,邓小平再一次将荣毅仁叫到会议室:“我再说一遍,人由你找,事由你管,由你负全责,这是我给你的‘尚方宝剑’。”

荣毅仁谦虚地说道:“有了小平同志的尚方宝剑,我就什么都不怕了,但我自顾力薄,搞不好会辜负了党中央所赋予的大责。”

邓小平鼓励道:“不要有顾虑,即使干砸了,也不会怪你。既然完全托付给你了,你就放开来干,我知道你是一个持重的人,但不要想的太多,小心是要的,但该大胆的时候就要大胆。”

邓小平的信任让荣毅仁信心倍增,当即坚定地回答道:“中信公司虽然只是一家企业,但关乎改革开放和国民命脉,我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请小平同志放心,我对自己下了死命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邓小平赞许道:“你六十刚出头,主席逝世前,称我是壮丁。你在我和叶帅面前,那才是真正的壮丁,趁现在年富力强,好好干吧!”

(图|毛泽东荣毅仁)

7月,中信公司从荣宅搬出,迁到了北京和平宾馆办公。那时的和平宾馆环境十分的简陋,就是总经理的办公室也仅仅只有8平方米,还被人们戏称为“鸽子笼”。

他们的房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几个人挤着一间,十分的闷热,只有在重要外宾到来时,他们才舍得去租一间大会议室,用来招待客人。

按国务院批准的公司章程,公司初期的注册资金是人民币两亿元,因为国家财政不富裕,实际拨付一亿元,第一次只给2000万元。

中信公司顺利成立后,正式对外宣布已开始承办信托投资业务,很快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反响。有的老百姓因为对信托投资不太了解,甚至以为这是专卖二手货的商店的委托公司。

(图|和平宾馆)

每天,负责对外联络的刘洋都能接到不少询问是否有旧电具、旧电器卖的电话,虽然也耐心地向他们作了解释,但还是忍不住埋怨道:“荣老板,有人把我们当成收破烂的了,真让人受不了!”

荣毅仁笑着说道:“解释解释就行了嘛!我看两者还真有点联系呢。寄旧商店是卖二手货,是低档的信托业务,我们是做大宗买卖的,搞混了并不奇怪。共同点都是做中介,以诚信取信于人。”

在这方面,荣毅仁又专门定下了一条规矩,那就是有客必见,有信必复,有问必答,来客无论贵贱,无论意向如何,都要以礼相待。

虽说是国营企业,但是自成立以来,公司老、中、青人马总共也就二十来人,不过却都是济济人才,有的是从上海来的原民族资本家,有的是政府官员,还有从各部抽调来的干部。

大家资历不一,级别有异,但是在工作上却完全不计较这些官衔待遇,丝毫没有架子,只要有活就积极地承揽,就算是搬东西、抄手稿这些杂活都会互帮互助。

良好的公司风气也折射着领导人的风范,当时荣毅仁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但是他在公司却没有丝毫的架子,这也赢得了公司上下对他的尊重和信服。

在筹备公司的时候,别人称他为荣副主席,公司成立后,大家又叫他荣董事长或荣总经理,纺工部的人称他为荣部长,上海来的人又称他为荣老。

在背后,大家又异口同声地称他为荣老板,就连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人都习惯这样称呼他。

公司迁到向阳饭店后,荣毅仁再次提到中信公司并非衙门,要消除官气,联系到自己的一系列称呼,荣毅仁向众人说道:“在公司,最好不要以官衔相称。尤其对我,请大家不要叫我荣副委员长或别的什么长,就叫我老荣吧!”

话音刚落,台下哄堂大笑,这个称呼太别扭了,而且让他的部下叫他老荣也并不合适。

荣毅仁似乎也感觉“老荣”这个称呼并不好,看着大家的反应,他迟疑了片刻后笑着说道:“不叫老荣也可以,那就叫毅仁同志吧!”

刘洋在台下高声说道:“我看,还是叫荣老板吧!我们跟着中央领导叫呗!”众人一边窃窃私语,一边点点头,显然对这个称呼还是比较满意的。

王兼士附和道:“是啊!陈毅市长在上海解放初就这么叫他的。”会场里又传来一阵笑声,王军凑到话筒跟前:“我看叫荣老板可以,荣毅仁在50年代起就有‘红色资本家’的美称,现在又是中信公司的掌舵人,地地道道的红色老板嘛!”

会场里掌声一片,所有人都同意叫“荣老板”,荣毅仁也颇为无奈地笑了笑:“好吧!那就这么叫吧,与其让你们在背后叫,还不如公开当面叫呢!”

自那以后,所有人见了荣毅仁都会亲切地叫他“荣老板”,甚至在与外商谈判时,公司的翻译都会不由自主的叫荣毅仁“荣老板”,外商听到“boss”一词也不禁好奇。

新鲜的称呼让外商觉得中信也很特别,这让他们还未开始谈判,就先对中信有了一丝好感,这也意外证明荣毅仁强调公司不要有官气是正确的。

除了避免官气,荣毅仁还十分注重公司的商业属性和独特个性,在一些细节方面也很强调。

一次,在部门负责人碰头会上,荣毅仁讲到:“刚开始是我们和外商谈判时,都用中信公司的英文全称,讲起来挺长,还有些拗口,后来我们采用外国通用用法,取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又响亮又好听。”

众人连连点头称是,荣毅仁紧接着又提问到:“可是,你们不觉得我们还缺少点什么吗?”这下众人迷茫了,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面面相觑,不知道荣毅仁指的是什么。

毕竟从公司成立以来,缺的东西一直就很多,缺人也缺钱。虽然一直在往进招人,但是工作还是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连个星期天都没有,资金方面更是,荣毅仁甚至将自己的钱都投了进来,但依旧不够用。

没有人提到人力和资金,显然,荣毅仁指的也不是这些,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缺的到底是什么呢?

就在大家苦思冥想间,吴一帆开口了:“荣老板,我来猜一猜。”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吴一帆。

吴一帆微笑着说道:“我猜荣老板的意思是,我们中信公司还缺少一张面孔,我猜对了么?”所有人都不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有荣毅仁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笑意。

急性子的王军疑惑地问道:“面孔?你指的面孔是什么?你们南方人的话真难摸得透。”

吴一帆耐心地解释道:“我指的面孔是我们公司的标记,荣老板熟悉国际上通用的商业法规,他知道一个有影响的大公司,必须有自己的标徽。”

见荣毅仁会心地笑了,吴一帆继续说道:“像日本的三菱公司、丰田公司都有这样的东西,大家一看标记,就知道是什么公司了,这就像人的面孔一样,世界上只有一张,是独特的,举世无双。”

荣毅仁听完,满意地笑着一拍桌子:“知我者,一帆也,他说对了,我说得缺少点什么就是指吴一帆说的公司的标徽。日本三菱的标徽让我很欣赏,简单大气,让人过目不忘。”

(图|左一王军)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附和道:“是啊!我们中信公司确实要设计一个标徽了!”王军赞同地说道:“我看可以,请专家设计吧。我认识几个工艺美术师,请他们帮帮忙,设计几个给我们挑挑。”

叶选基也自告奋勇:“可以收集一些国外大公司的标徽作为参考,这事我来办。”荣毅仁紧接着说道:“我们公司的人也自己动手来设计,这个徽标要有时代特征和个性,要求美观、别致、突出,一目了然。”

很快,风格各异的设计图案就送到了荣毅仁手里,有专业设计师画的,也有公司内部人画的。

荣毅仁仔细审视着那一幅幅画稿,虽然也有一些充满新意的,但却总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公事繁忙,荣毅仁只得暂且将这件事放到了一边。

部门负责人大会上,荣毅仁将自己的画稿拿出来征求大家的意见:“我读书时,上图画课时老是画不好,这次我设计了一个,是动足了脑筋的。拿来请各位点评一下,画得不好或者不当,请你们直说,不要有保留。”

众人定睛一看,纷纷拍手叫好。左右对称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印章艺术的风格,从阳文来看,“CITIC”是一个圆体,从阴文看,又好像是两扇敞开着的大门,象征着对外开放的时代及中信是对外开放的产物。

整个设计匠心独具,大气巧妙,就连年近70的吴汉光都连连称赞:“毅仁,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我是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学过写生、绘画,也设计不出来。我设计的那个甲骨文徽标,现在看来太难懂了。”

荣毅仁谦虚地说道:“你的这方朱印给了我启发,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用在这里有民族特色,阴文阳文结合,采用英文缩写,外国人也看得懂。”

荣毅仁又说道:“小刘爱人的设计也很有特点,但是荣家面粉的兵船牌商标也是一艘船,我不想中信公司和荣家有半点联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还有......”

见荣毅仁对大家的商标都做了点评,众人对他也更加信服了,而荣毅仁亲自设计的中信公司的徽标也成了这家改革开放第一个窗口的一张明亮醒目的面孔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他将徽标运用在信件信封,公文函件,公司牌子等处,还做成了徽章,佩戴在了每个员工胸前,看上去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恰恰却体现了中信公司特有的气质。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一眼就看中了中信这个徽标,在洽谈结束后,他还特意向荣毅仁要了一个徽章作为纪念,他询问道:“设计者是谁?”

荣毅仁坦言:“是我设计的,是我生平第一次画的徽标。”“两扇大门左右敞开,大概表示中国的对外开放吧?”荣毅仁笑答:“是的,一点不错。中信公司是开放的,整个中国是开放的。”

“从这枚徽标上,我看到了中国古老沉重的红漆大门在徐徐打开,这是令人鼓舞的。”

荣毅仁自信地回答:“希望你和你的朋友来中国投资做买卖,你会发现,你在中国会得到许多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会看到,你们来中国正是时候。”由此可见,荣毅仁徽标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1984年,中信公司要求对“CITIC”徽标进行保护,因为当时中国只对商品商标注册保护,所以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便将徽标作为商品商标进行了注册。

直到1993年,国家对服务商标立法保护后,才将中信的标徽转了过来。

评审委员会副主席欧万雄说道:“这说明荣老板有超前意识,法制观念强。80年代,就他一家来要求对服务徽标进行注册,其他公司还处在‘蒙昧’阶段,荣老板就这么清醒了。从这一点看,中信在管理、制度建设上一开始就有很高的起点。”

不只是标徽的不一般,在外国投资者眼里,中信和其他国营企业也是不一样的。

美国卡姆斯基联合公司总经理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一股清新的空气。那里的人在你提出一个项目后,总能提出恰当的问题,你谈投资收益时,他们懂得是什么意思。”

美洲银行负责人也曾说:“中信公司是我在中国见到的管理得最好的公司,公司人员训练有素,比较豁达,较少官僚主义,他们懂得尊重国际商业规则。”

此后的十五六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不计其数的合资公司、民营公司也冒了出来,徽标成了普遍的形势,但是荣毅仁设计的徽标却依旧独树一帜。

“荣毅仁”三个字成了中信公司的招牌,所有人都对这位从民族资本家成长起来的国家领导人充满着好奇,其中谈的最多的便是中信公司。

常有人会说:“你看,一个徽标都是他亲自动手设计的,可见中信真的来之不易!”的确如此,荣毅仁创建中信,担任董事长14年,在房地产、银行、投资等个个领域都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他用自己的智慧、行动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百年经济金融发展史上一位传奇的企业家,这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上一篇: 凉州词王翰其二(凉州词王翰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
下一篇: 果郡王(果郡王扮演者)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