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同气连枝(同气连枝一般用来比喻什么)
今年的十一假期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假期。10月5日早上,我完成下夜班的交接工作,顶着一夜未眠的疲惫准备去菜市场给刚刚手术出院的父亲买一些滋养的食材。刚进入市场就接到通辽市医院护理部领导的电话,简短又严肃的通知我明日启程驰援呼市。
挂断电话,我有那么一刻恍惚了,这是真的吗?我多次请战参加驰援的愿望就即将实现了,我激动不已,困意全消,一下子精神了起来,也来不及买什么东西了,立刻回家,到家后,与家人召开了个“家庭会议”。家人非常支持我参加驰援医疗队,爱人让我放心地去工作,他一定照顾好家里孩子和老人;女儿懂事地说她一定好好学习不让在外驰援的妈妈分心;刚刚手术后的老父亲说,这是医院对我的信任,这是光荣又艰巨的工作,家里的一切都不用我操心。家人们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院领导的信任,珍惜这次驰援机会。
10月6日早上启程,通辽市卫健委领导和医院领导都到机场送我们,带着领导们的嘱托,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前往呼市的航班。出征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这次抗疫的最前线,与我院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共计24人组成了通辽市医院援呼医疗队共同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抵达呼市后,直接前往敕勒川方舱医院进行进舱前培训,大巴车行驶在首府的街头,昔日热闹繁华的呼市如今冷冷清清,偶尔会有120救护车疾驰而过。是的,这座城市病了,这座有着璀璨文明的历史名城病了,不过,我们通辽驰援来了,全区各盟市乃至其他兄弟省市也组建了高水平的驰援医疗队,相信用不了太久,遮挡在青城上空的这片阴霾就能散去,恢复往日的繁华。
到达方舱医院培训中心,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我们通辽市医院医疗队全员通过,并且当晚投入工作。按照排班我被编入第一组,来不及休整,来不及安顿好行李,来不及喝口热水,甚至都没吃上一口热乎饭,我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就进舱了。
进入方舱医院内部,我发现,这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因为敕勒川方舱医院刚刚开舱启用,虽然基础设施非常好,但是,各项细节还在逐步的完善中,我们市医院医疗队负责方舱医院内A区刚刚收治的阳性患者。主要工作就是安排新入舱的患者床位分配、登记造册、发放物资、安抚患者情绪等等。练兵千日,终上战场,虽然去之前操练过无数遍,但是真正面对庞大的方舱医院,120不断转运进来的新增病例,情绪焦虑的患者,还有对新环境的不熟悉,我还是震惊到了,内心不免紧张慌乱,我一遍遍提醒自己,我是防疫医护人员,我一定要稳住要镇静,有条不紊的冷静处理每一项工作。
我接管的患者中,最大年龄80多岁,最小的是一个只有三个月的襁褓婴儿,很多患者刚刚入舱情绪烦躁,对医护人员很抗拒。其中有一位中年女患者,情绪焦虑,甚至崩溃,哭闹不止,一直强调她没有症状,不应该进舱,想出去。她的这种极端情绪严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更是带动其他患者的负面情绪。我把她带到相对人少,安静的地方,尽量安抚她,让她逐渐平静,又耐心地跟她讲目前的防疫要求,也劝慰她从为保护家人,社会责任等大局考虑,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早日转阴康复。经过我耐心地劝导,患者情绪平稳了许多,那一刻,我也松了一口气,同时,更加感觉到了此次驰援医疗的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护理好患者的身体,关注患者的心理,及时疏导患者情绪更为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援呼抗疫才刚刚开始,但是我相信,我们通辽市医院驰援医疗队一定会在此次驰援任务中圆满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也相信用不了多久,魅力青城,呼和浩特将恢复它的繁华景象,明年草原最美的季节,内蒙古大草原依然会敞开绿色怀抱迎接八方来客。(作者系通辽市医院耳鼻喉科护士)
编辑:任志鸿
校对:郝春映
审核:王彦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