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曹丹姝正位中宫一年了。因为“官家”赵祯在新婚之夜的冷遇,曹皇后也就一直和“官家”若即若离。
《清平乐》:曹丹姝
这一天,皇后突然主动到官家的福宁殿来,这是皇后是入宫以来的第一次,“官家”很惊喜,叫人立即拿西域进贡的葡萄酒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全诗(葡萄美酒夜光杯全诗意思)
《清平乐》:“官家”用葡萄美酒招待皇后
真个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清平乐》:葡萄美酒夜光杯
《清平乐》中这一小瓶葡萄酒,其实很能表达“官家”的喜悦。因为,在宋仁宗赵祯的时代,葡萄酒不但是贡品,而且还是“限量版”。
《清平乐》:帝后同饮
葡萄和葡萄酒“洋味儿”十足,在欧洲文明史中记载极多,故事也多不胜数。
古希腊非洲人形状陶酒坛
在我国,关于葡萄和葡萄酒的纪录大约是从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开始的。
中国史书上的“西域”,包括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即昆仑山以北、敦煌以西、帕米尔以东的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广义的“西域”则泛指自从玉门关向西、经由“狭义的西域”所能达到的地区,包括亚洲的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的东部和非洲的北部。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或者让中原地区知道了)多种稀罕的动物和植物,唐代诗人王维曾咏此事说:“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汗血马
这里所说的“天马”,就是著名的“汗血宝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简称阿哈马),汉武帝封之为“天马”。苜蓿是作为“天马”的饲料被引种到当时西汉的首都长安的,而与它一起引种的“蒲桃”,也作“葡陶”、“蒲萄”,则是当时西域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酿酒原料。
苜蓿
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制,在汉代的西域各国已经比较普遍,不过对于中原地区来说,还是稀罕物。东汉末年,据说有个叫孟佗的人贿赂了宦官张让(东汉桓帝、灵帝时的宦官,“十常侍”之一)一壶葡萄美酒,便得到了大官。
到了唐代,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名将侯君集率兵平定了高昌。高昌古城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是西域传统的葡萄酒产地之一,平定高昌之后,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热潮终于在大唐帝国出现了。
“盛唐”几乎与葡萄美酒相依相伴。这就有了王翰的那首著名《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老征战几时回?”据统计,在流传下来的唐诗中,有关葡萄、葡萄酒的就有五、六十首,著名的有李白的“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
两宋时期,只能找到一点零星的咏颂葡萄酒的诗词,如司马光“斋酿蒲萄熟,飞觞不厌频。”梅尧臣“朱盘何累累,紫乳封霜厚。今为马谷繁,昔酿梁州酒。”
梅尧臣和司马光都生活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前后,此时,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在中原很少见,唐诗中的葡萄美酒成了美丽的传说。只有少量的西域进贡的葡萄酒,估计只有“官家”、“娘娘”及少量近臣可以享用了,因是限量版,“官家”和“娘娘”也只在特殊的情境下才会饮用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