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擂茶是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一带的传统名点,是揭西客家人传统主食。起源于揭西客家人为抵御风湿瘴气沿袭中原茶道制作食用擂茶。
揭西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邻居,也要煮一钵香擂茶请新娘吃,以表示祝贺,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请曾经照顾过病人的友邻吃,以表示感谢。
揭西擂茶(揭西擂茶图片)
揭西擂茶,品类多样,按是否往擂茶里加菜、饭,而分“净茶”“菜茶”“饭茶”“米骨茶”“烳米茶”“米呈茶”等,色香味俱全,且颇具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揭西擂茶的制作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复杂。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种菜,故称“七样菜茶”,也有用十五种菜的,则称“十五种菜茶”。揭西擂茶具有咸、香、甜、苦、甘等多种味道,喝之觉得喉咙清爽,荡气回肠,别有一番韵味,至今仍是客家人待客的“保留节目”。揭西侨居东南亚、欧美各国和港澳台的客家同胞有几十万人之多,他们至今仍保留着擂茶的习俗,通过擂茶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和思乡情怀。
2020年7月6日,揭西擂茶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揭西擂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主料是大米或炒米,但配料复杂。先把花生、芝麻、茶叶、金不换或者苦辣芯,放在擂钵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冲上开水,然后在砂锅里炒些萝卜干、甘蓝菜、大葱、青葱、黄豆、树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丝、虾仁米、鱿鱼等,最后混合炊熟的白米饭(或者爆米花)。这样的擂茶吃起来甜、酸、辣、苦、咸五味俱有,大开胃口,饶有风味。特别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种菜,故称“七样菜茶”,也有用十五种菜的,则称“十五种菜茶”。
关于擂茶的起源,说法为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南关城老妇人何婆售卖的街边小吃。当时的南关城是潮汕和惠州经商的必经之路,而何婆的擂茶解决了往来商人的疲劳,因此名声远播。
南关城就是后来的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擂茶都还是那一带的主食。后来之所以变为河婆擂茶,可能是因为镇上有一条大河,或是为了纪念那位何婆。
相传北宋初年,潘仁美奉命南下攻打南汉,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到了河婆,士兵水士不服,纷纷上吐下泻,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后来得到当地人的指点,喝擂茶治病。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睡上一觉。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全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而且在粤北、湘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下来,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而南宋诗人黄升《玉林诗话》所载《肝胎族舍》一诗中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以证明研麻,泡茶款客,已是当时江南地区的一种风俗。近代作家汪曾棋先生引用成书于南宋端平二年的《都城纪胜.茶坊》中出现的「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头」说明历史上南宋偏安,人口众多,擂茶相当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质枣擂杵。
揭西擂茶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陆羽《茶经》卷三“闻南方有一困蜀妪作茶粥卖”,结合河婆地名的传说,此蜀妪可能就是指何婆。陆羽是唐朝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他所说的茶粥就是把茶叶碾碎成细米,加上米粉、油盐,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捣碎,放些葱、姜、椒、桂等调料,用水蒸煮,煮成一大锅茶粥供大家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擂茶。
“擂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考,“擂茶”这一名称,出现甚早,宋朝,耐得翁《都城纪胜》中已有了“擂茶”的记载。客家人,就其本源而言,多为自北方南迁而来的移民,祖先们原本居住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那里的茶文化发展得非常完备,乃至唐代以来,“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后来,他们因战乱、饥荒等原因大批南迁,尽管其迁徙时间及中途驻足的地点不尽相同,但最后的落脚地多半选择了赣、闽、粤三角地区作为自己的定居地,而这块地方,大山阻隔,交通不便,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生活相对贫困。
经济上的落后,使得他们不敢企求奢华,只能一代一代地保持节俭的作风。唯有“擂茶”,既不讲究茶的品质,又可自采自制,既不失茶道之真谛,又不受经济之困扰,故能在客家人中长期扎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粤东地区古为蛮荒之地,客家人长年居住于风湿瘴气较重的山林之中,为了防病健身,驱风祛寒,他们从长期现实生活斗争中,总结出客家人防病保健的独特“擂茶”疗法,每当劳动作业回到家,他们宁可不吃饭,也要先喝上一碗擂茶,不仅驱散疲劳,生津止渴,消滞解暑,提神醒脑,健脾养胃,滋补长寿,正是这样,客家人才如此钟爱擂茶,并把擂茶一代又一代传下来。
揭西擂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到了揭西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一一喝擂茶治病。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棒子,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何婆说给那些病倒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觉,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说也奇怪,将士们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便在揭西县流传下来。
揭西擂茶具有咸、香、甜、苦、甘等多种味道,喝之觉得喉咙清爽,荡气回肠,别有一番韵味。
1、揭西擂茶是揭西客家人特有的饮食之一。
2、揭西擂茶制作工具很简单,但制作方法非常讲究。
3、揭西擂茶配料农家取材,方便又很丰富,各种配料的互相搭配非常独特。
4、揭西擂茶既可作主食品,又可作饮品,还可作药饮,十分神奇。
5、揭西擂茶具有咸、香、甜、苦、甘、辣等多种味道。
揭西擂茶很有特色,而且多样化,主要可分以下几种茶,分别是“净茶”、“菜茶”、“饭茶”、“米骨茶”和“烳米茶”,春节期间,有配于小吃“米呈”的“米呈茶”,还有正月初七的“七样菜茶”和正月十五元霄节的“十五样菜茶”。
每到元霄节,青年妇女、小姑娘们早早就去采来十五样青菜,其中必定要有葱(据说吃了日后会“聪明”)、蒜(据说吃了会“计算”)、荞(据说吃了会有“窍门”),到了晚上,她们游巷,串门,玩了几个时辰后,就煮擂茶来共同分享预示新年大吉。平时主要是以前三种茶为主。
第一种“饭茶”。先把米饭煮好(饭不能太烂,太烂不会香),再把葱、蒜、韭菜、荞头、芥蓝、碗豆、白菜、豆叶、豆角、萝卜干、虾(仁)米等分别炒好放在桌上,再加上一大盘熟花生,盛半碗饭,随自己喜好加入各类配料,再用勺舀茶汤混合和匀食,就成了一碗香喷喷的“饭茶”了。
第二种是“米骨茶”。米骨是用糙谷在大锅内蒸熟,晒干,去谷壳后制成的。先用米骨淘洗净后,放钵内擂几分钟,擂过的米骨的表皮就不那么涩,还可擂点生花生再一起放入锅里煮至半熟烂,连汤冲进擂好的茶浆里,加上述和茶饭一样的配料(还可加些剁碎的瘦肉和鱿鱼丝)即成“米骨茶”,这种米骨茶吃起来特别爽口香甜。
第三种是“烳米茶”。“烳米”是将米骨一小碗一小碗放在砂锅里爆炒,炒成一粒粒的爆米花制成的。吃时,逐碗加青菜,加擂茶、花生、豆类等,上面放大量“烳米”,用筷搅匀,吃起来滋滋有声、香脆、甘美,一般人最少也能吃三四大碗,真是又饱、又香、又过瘾。
客家擂茶的制作工艺精湛。擂茶的用具是擂棒和擂钵。擂棒很讲究,得用山苍子树做。因山苍子树味辛辣,有顺气、驱寒、发散之功能,是治感冒良药,也是擂茶的好作料,制作者就用这种特殊木杵原料擂茶。擂棒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擂钵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客家话称之为“钵”。
擂茶在揭西客家人中世代相传,长盛不衰。擂茶以花生、油麻、香茶叶、园香、金不换、苦辣芯、绿茶、蒜仁等为原料,放在带螺纹的陶钵内,用擂棍反复旋转擂搅,直至擂成糊状后,泡上开水,便成香喷喷的擂茶。当地人将擂茶、饭和所有菜泡在一起,各盛一大碗当作午餐,或把擂茶泡浦米(爆米花)当做接待客人的点心。春节期间,他们会为客人捧上味道独特的“米米呈”茶,即由擂茶配米米呈糖果。
1、先把茶叶放入钵中,双手握好擂茶棍按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把茶叶搅碎;
2、茶叶捣碎后加入香菜(建议香菜用油略炒一下可以去掉菜腥味,也可以不炒)搅成泥;
3、把香菜捣碎后加入熟花生,接着用擂茶棍把花生先敲碎,然后再双手握好擂茶棍按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把花生捣碎并把里面的所有材料搅成着泥状;
4、煮好开水把它冲到钵的材料中并用擂茶棍按顺时针的方向轻轻转动把材料和水搅均匀后加入适量的盐,就做成擂茶;
5、把适合的米饭、菜和擂茶泡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吃啦!
擂茶的主要工具是木棍和带有螺纹的陶钵。它的配料十分丰富。制作方法如下:先在钵内放少量绿茶,以擂茶棍先磨烂,然后再放入黑芝麻或白芝麻,继续擂,擂时可加少许冷开水,以润滑好擂,待擂至茶叶、芝麻都成糊状后加入炒熟的花生,继续擂,直到花生擂成末了,再加入香菜或苦枥芯,园香、薄荷(冬天还可加入生姜或胡椒)等,继续擂至全部变成浆状即可。全部擂制过程约需15分钟以上,因为在擂茶过程中,须使用双手力量持续旋转,常会汗流浃背,尤其初学者,更因力量不知如何均衡控制,常擂了几分钟就频频休息了,常擂的人知道如何控制力道,可以不用换手,可一气呵成。因此擂茶还可有运动健身效果。研擂好的茶浆,加适量的盐,然后根据人数的多少,冲入煮沸的开水,即成一钵甘香扑鼻的擂茶汤了。
揭西擂茶不仅营养丰富,还可保健养生。因其原料主要以米饭、青菜、豆类、茶叶等为主要成份,如各种绿叶疏菜、根茎菜类、豆类,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卵磷脂,而且有大量粗纤维;茶叶富含维他命C,芝麻可乌须发、润肠;蒜、姜、荞、葱等可杀菌防癌,防止胆固醇过高,促进排便预防便秘,也可去腻消食,减少脂肪,帮助消化,健脾开胃。胡椒可温胃祛寒,米骨是糙米制成,营养高防脚气。如大鱼大肉过后或天气炎热时,喝上一碗擂茶,使人顿觉神清气爽,荡气回肠,因为擂茶具有祛暑、消滞、解毒、提神、生津止渴,消痰化气,健脾养胃,滋补益寿之效。
客家擂茶不仅是一种简单、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同时也是中国古老茶文化中独特的一种,是揭西客家人对古老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更是联系各地客家人的纽带与桥梁,揭西县侨居东南亚、欧美各国和港澳台的客家同胞有几十万人之多,他们仍保留着擂茶的习俗,通过擂茶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和思乡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