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西游记》,你一下子会想到谁?是勇于抗争、毫无畏惧的孙猴子;是器宇轩昂、执着追求的美男子唐僧;是懒惰好色、滑稽可爱的猪八戒……
我想很少有人会关注到沙和尚吧,至少我不会最先想到他,估计很多小伙伴们都有相同的感受吧!
沙和尚的特点(沙和尚的优点有哪些)
网络上各种关于沙和尚的调侃段子,早已经深入人心,让人们在想起他的时候,只会想到可有可无。
如果西游取经队伍要裁掉一人的话,沙和尚被抛弃的概率都要比白龙马高得多,毕竟唐僧可是凡人一个,这趟“出国游”总不能让老唐腿着去呀!
那么沙和尚真的一无是处,真的可以被随意抛弃吗?
01
没特点与特点
取经四人组,提及特色与个性,孙猴子大闹天宫、敢于反抗、冲破“规矩”束缚的形象深入人心;
唐僧长相俊美,要不然怎能俘获女儿国国王的芳心;
猪八戒调戏嫦娥被贬人间,好色懒惰早已成为他的代名词;
轮到沙和尚也仅剩下勤勤恳恳而已。
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就是能够塑造出特点鲜明的角色,让人能够印象深刻。
沙和尚恰好是毫无特色的“工具人”的形象。
年少时读《西游记》,我偏执地认为沙和尚的角色是最失败的,甚至不如那些特点鲜明的妖怪,比如牛魔王、红孩儿,甚至黑熊精。
当我褪去稚嫩,经受岁月洗礼之后,产生疑惑:作为名著,作者断然不会毫无意义增添一无是处的角色,必然藏有深意。
当想起“没有感觉也是一种感觉”时,我终于明白,没有特色便是沙和尚最鲜明的特色。
原来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有意为之。
如果说孙悟空的经历,是在影射反抗封建束缚的斗士,最终化为“规则”的一部分,成为维护“规则”斗士的话。那么沙和尚就是在影射广大的普通民众。
作者以沙为姓,就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我们都是浩瀚沙海里的一粒砂砾,普通得毫无特色而言,随意抛入人海,激不起一朵浪花,瞬间就会被淹没。
其实我们都是世间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平凡、平淡甚至平庸,而我们便是取经队伍中的沙和尚,又或者沙和尚便是人海中的你我他。
作者通过沙和尚的经历,告诉我们这群小人物一个大道理:小人物只要跟对优秀的团队,坚持走到最后也会成功。
沙和尚从一个被贬凡间的妖怪,到一心追随取经队伍的“小人物”,最终重塑金身,成就金身罗汉。这是不是能够给人无限的启迪呢?
纵观历史,这个道理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跟随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沛县“小人物”,参加朱元璋创业的“濠州天团”,他们原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只因为加入优秀的创业团队,最终封候拜将,成为历史上的“大人物”。
02
唯一的和尚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取经四人组只有沙僧被称为沙和尚,唐僧不是唐和尚、孙悟空不是孙和尚、猪八戒也不是猪和尚。
而这恰恰隐藏作者的深意:所谓“和尚”,便是以和为尚。
“和”的思想便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一个团队、一个政权想要成功,以和为尚才是最根本的思想。现在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不就是“和”的思想的延续吗?
而这种思想,取经四人组只有沙和尚具备。
唐僧虽然取经意志坚定,但也遇事猜忌、怀疑,甚至常做思乡之念;
孙悟空不服管教、遇事更会耍点小脾气,中途撂挑子不干更不在话下;
猪八戒好吃懒做、经常流露出分行李回高老庄的打算;
只有沙和尚才是意志最坚定的取经者,从没有说过一句破坏团结的话,从没有发过一句牢骚。尽管话语不多,却总能言必中,再出现矛盾的时候,也总是他出面调和矛盾,甚至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
一个团队往往是由不同个性的成员组成,出现矛盾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出沙和尚的作用,总能调节矛盾、凝聚人心,朝着目标前进。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唐僧不幸牺牲的话,谁能够担任第二任领导者带领队伍西天取经呢?
答案在这一刻已经不言而喻,只有毫无特色与个性的沙和尚。
孙悟空战斗力虽强,但是破坏力也大,并且遇到分歧与矛盾,并不能妥善处理,弄不好还会恃强凌弱、卷铺盖走人。
猪八戒好吃懒做,遇到美女便会走不动道,遇到挫折也只会分行李散伙。显然他俩不是合格的领导者,只有沙和尚能够团结众人,向着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03
废话流才是艺术
人们调侃沙和尚的段子,说他只会说四句话: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可以说沙和尚的口头禅,都是废话流。但是我们从一个团队出发,你还认为他的废话真的多余吗?
其实不然,沙和尚的这四句话,在团队工作流程中不正是沟通与汇报吗?
正是拥有沟通与汇报,才能让问题快速有效解决下去,才能保证团队健康有序运行下去。
可见这便是废话流的艺术,尤其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之下,废话的存在有着现实意义。
生活中,很多时候两个人见面的问候语,通常都是一句“吃了吗?”
这样一句堪称国人最熟悉的废话,出口便直接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你能说废话就不是一种艺术吗?
结语
由此可知,沙和尚才是西游记中最难懂的角色。尽管被人们看做可有可无、毫无个性的存在,但这也仅仅是表面现象。
沙和尚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涵义:
他以沙为姓,隐喻世间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想砂砾一般毫无特色;
他以和尚为称,隐含“以和为尚”的理念,因为沙和尚明白一个道理,取经队伍必须奉行“以和为尚”、“以和为贵”的原则,否则必然会陷入孤掌难鸣,单丝不成线的境地。
沙和尚虽然没有特色,但他任劳任怨、心无旁骛,同时意志坚定。
他不发表破坏团队的言论,不发出无意义的牢骚,他奉行不争的心态,其实这恰好与当今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心态,正是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应该学习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