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8年~23年)
新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只有一任皇帝。
王莽新政(王莽新政内容)
王莽(8年-23年)在位十五年,在中国历史上继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首开篡夺之例。
王莽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在人民的欢呼声中,平稳地获得帝位,人民对这位道德高尚、决策果断的新皇帝和新王朝寄予厚望。这位新皇帝也如人民所期望的那样,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为推行恢复自己理想中的“周朝礼治”的政治宏愿,王莽在刘歆等人的支持下,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
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公布改革举措:
一是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即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
二是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
王莽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为由,以周朝的等级制度为蓝本,将西域各国的从王降格为侯,收缴西汉时发给的“匈奴单于玺”,而代之以“新匈奴单于章”,不但在匈奴前加以“新”字,且以“章”代“玺”,降低匈奴单于的政治地位,后来还下诏令匈奴改为“恭奴”、“降奴”,将“单于”改为“善于”、“服于”。
始建国二年(10年),新朝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管)。所谓五均,指均市价以利四民和公家。“五均”的主要内容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平抑物价及征税;赊贷是指国家实行政府信贷,遏制高利贷盘剥。所谓六筦(管),指对盐、铁、酒实行专卖,垄断铸钱权,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和五均赊贷。其它还有改革币制、官制,少数民族政策,汇编典籍,扩招太学等等。这时期的新朝改革初行,虽不时有反叛干扰,但从上到下,展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朝气和热情。
始建国四年(12年),王莽派严尤出兵,征服了高句丽,将其改名为下句丽。
始建国五年(13年),八十四岁的王政君逝世,王莽命杨雄作诔文,将她与汉元帝刘奭合葬于渭陵。
王莽以“圣贤之道”,基于理想主义的思维治理国家,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脱离现实的改革遭遇了重重困难,举步维艰,更让他头痛的还有这一时期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王莽执政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天灾、人祸纠缠在一起,累积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总爆发了。
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大范围蝗灾、旱灾,饥荒流行。灾荒激起民变,很快形成了以绿林山(今湖北省京山市大洪山)为中心的绿林军和在山东活动的赤眉军两大军事势力。王莽的改革不仅没被使天下安定,反而搞得天怒人怨,使自己坐在了火药桶上。
地皇三年(22年),汉室后裔的刘玄加入绿林军,他的族弟刘縯、刘秀也在舂(chōng)陵起兵,加入到反对王莽的浪潮当中。
地皇四年(23年),合兵的绿林军与舂陵军经过一番争吵,在淯水(今南郡荆州)之滨拥立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刘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
新朝军队与更始军决战昆阳(河南叶县),面对汹涌而来新莽大军,双方苦战一个多月,昆阳城屹立不倒。刘秀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自城西冲击新军的中坚。昆阳城内的汉军看到刘秀等人的敢死队取得胜利,也大喊着冲出城门,内外夹攻新军,新莽的四十二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昆阳之战,刘秀展现出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从众将中脱颖而出。至此,王莽的政权则被彻底动摇了。
昆阳之战结束不久,刘玄下诏命诸将会宛城,刘玄联合李轶和朱鲔设计杀害了刘縯。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正在南方作战的刘秀强忍悲伤,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
毕竟刘氏两兄弟立有大功,心中有愧的刘玄封刘秀为武信侯。在宛城,刘秀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此后,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
同年七月,国师刘歆面对新莽政权的江河日下的窘境,决定反叛,由于谋事不密败露,刘歆在家中自杀。与自己有共同理想的刘歆居然也会背叛自己,此事对王莽无异于晴天霹雳。刘歆自杀后,信念全无的王莽犹如行尸走肉般滑入痛苦的深渊。一个人躲在深宫中读书,读累了就靠着书案睡会儿,终日潦倒。
十月,刘玄攻入长安,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时年六十八岁。
因政治诺言无法兑现,王莽的舌头被人分食,头被漆制。王莽头为历代皇家收藏,与孔子木屐、刘邦斩蛇剑一起被誉为东汉三宝。晋惠帝时(295年),它们毁于大火。
王莽政权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他给后世留下了不尽的争议。不能不说王莽新政的初衷是好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王莽与他的伙伴们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复古,对庞大而复杂社会结构的进行简单的“一刀切”式的改革,显然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及社会现实脱节和一厢情愿的。禁止土地和奴婢买卖,先得罪了地主贵族阶层,这是王莽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层;后来又将这一措施废除,又得罪了支持他的处于底层的广大民众,他的社会基础又没有了。而他实施改革中的朝令夕改,频繁变化的地名,官制和货币更替更是让人民无所适从、饱受祸害。
王莽的民族政策同样失败,它让本已安定的周边关系日趋尖锐。匈奴开始侵扰边塞,王莽将全国吏民三分之一的财产资助军费开支,准备同匈奴长期作战。
旧的矛盾没解决,新的矛盾层出不穷,加上频发的灾害,饱受折腾的民众再也无法忍受,在“人心思汉”的情况下,王莽的政权大厦开始倾斜,并最终坍塌了!
后世对王莽是是篡位的“巨奸”、“伪君子”、“沽名钓誉”的评价有失公允。若是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的支撑,他怎么能做到大义灭亲,怎么能五十多年一以贯之地严于律己保持廉洁,他怎么能号召那么多的民众甘心为其驱使,甚至在他山穷水尽,必死无疑时,也有千余人自愿与他共赴黄泉。在本人看来,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某些思想超前于时代的、富有激情的,但却生不逢时、过于拘泥的失败的改革家。
更始之乱
更始二年(24年)二月,刘玄自洛阳向西而进,进入长安。但刘玄全无政治远见,执政水平之滥更是让人瞠目,他先是大肆封王,之后便将政事委托给岳父赵萌处理,自己一门心思过起了纸醉金迷的日子,那些军阀也各自行事。
同年十二月,赤眉军西进入关,不久与更始军开始作战。
更始三年(25年),为巩固与真定王刘扬的联盟,刘秀娶刘扬外甥女郭圣通。这是一桩基于政治考虑的婚姻。
同年六月,刘秀于河北鄗城(今河北邢台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同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汉室后裔刘盆子为皇帝,史称刘盆子为建世皇帝。
十月,更始帝刘玄向赤眉军投降,不久被杀。后来,刘秀命邓禹将有杀兄(刘縯)之仇的刘玄葬在霸陵,将其三子皆封为侯,展现了宽广的胸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