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辈子只打了三场大仗,次次都是大获全胜,他是古代军功的天花板,每个将军都想活成他的样子,他就是霍去病。
他的出身实在不算好,他的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里的女奴,女奴也就算了,霍去病还是她与霍仲孺的私生子。他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后来长大,成为将军之后,才和自己的父亲相认。
汉武帝的功与过(汉武帝的功与过有哪些)
他的母亲后来又另外嫁了一家,可怜霍去病,爹没见过,娘又改嫁了,没人疼没人爱的。幸好他的姨妈卫子夫,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从此对他颇为照顾,他的生活才好一点。
等到卫子夫成了皇后之后,他彻底地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虽然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但他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很不一样,他看不惯他们一天到晚花天酒地的,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骑马射猎,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征战四方。
汉武帝很喜欢他,经常把他带在身边,看他喜欢骑马射猎,准备教他兵法,但是霍去病虽然想打仗,却不喜欢看书。
大汉最大的敌人就是匈奴,他们趁着秦朝末年四处战乱,快速发育,国土面积比西汉还要大。
他们动不动就喜欢南下打劫百姓,牲畜,粮食,财物,只要能弄走的统统弄走。前前后后总有十万多的大汉百姓成为他们的俘虏,百姓们苦不堪言。
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西汉的国力财力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于是汉武帝就准备一雪前耻,派出卫青去收拾匈奴。
于是卫青就带领着人马出发了,这时的霍去病刚刚十七岁,也跟着去历练了。
卫青一出来就和匈奴的主力干上了,战事十分惨烈。而霍去病这时却不见了,卫青也没当回事,以为小孩子贪玩,就随着他去了。
谁知道霍去病带领了八百个人马,直接找到了匈奴人的后方的大营。把他们的老巢给端了,俘虏了一大批匈奴的高级官员。
卫青正在前方死战,却发现匈奴人已经无心恋战了,准备撤退。天才就是天才,霍去病这一招釜底抽薪真是高明。
这一次,霍去病就摸出了一条玩死匈奴人的打法,因为匈奴的主力是活动的,没有固定的城池,所以就决定由一支部队正面出敌吸引匈奴人,另一支则包抄。直接端了他们空虚的营地。
因为没有固定的城池,所以他们的营地弱得很。营地一倒,前方的士兵哪还有心情打仗。
第一次出战,霍去病就功冠全军,收复了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一直都是华夏民族抵御匈奴的缓冲区,这里有着黄河水的滋润,水草肥美,是匈奴人补充能量的重要地方。夺回河套平原,就相当于截断了匈奴人南下的一条重要通道。
汉武帝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他发现了一个比卫青还厉害的军事天才,可是匈奴人的营地是不固定的,霍去病怎么能次次摸得这么准呢?他带着疑问看向霍去病,霍去病回答:“陛下别问我,问我我也不知道,全靠感觉而已。”
可能是霍去病天生的敏锐,所以才能像有自带导航一样。
河西走廊是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又一条必经之路,河西走廊地形复杂,小民族部落特别多,而霍去病呢,一脸自信,带着他的士兵们,翻过山,趟过河,穿过了所有危险区域,六天里,灭掉了五个匈奴的附属国。
凭着他的努力,河西走廊被彻底打通,夺回河西走廊,就实现了汉武帝联合西域,统战包抄匈奴的战略构想。从此以后,西边边境几乎再也没有匈奴来进犯了。
汉武帝信心大增,时隔不久,又派出卫青,霍去病,李广对匈奴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卫青正面和单于的主力就干上了,李广呢,一到地方就迷了路。而霍去病,他就像天神一样,北进两千多里,打败匈奴的左贤王部。然后他在狼居胥山祭祀了天,在姑衍山祭祀了地。
他和卫青这一次,成功地演绎了一场史诗级的釜底抽薪,匈奴人都要被打哭了。
这一次,匈奴单于灰溜溜的带着人马逃到了漠北,到了漠北之后,由于那个地方苦寒无比,鸟不拉屎,匈奴的人口迅速的下滑,再也没有能力侵犯大汉了。
霍去病,连兵书都不看,打仗的地方也都没有去过,却接连打了三场大战。真不愧是少年英雄。汉武帝封他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他的部下也都获得了大量的赏赐。
只可惜,从十七岁开始上战场,不停地领兵打仗,条件又那么艰苦,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在二十四岁这一年死去了。不过也有人说,他就是上天专门派来攻打匈奴的,任务完成了,他就离开了。
失去他这个天才,让汉武帝伤心的不得了。为了突显他屡克匈奴的奇功,还特意把他的陵墓修建成祁连山一样的造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