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号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他自幼好学,性淡薄,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安史之乱后,陆羽沉心于茶的研究,后撰成《茶经》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茶圣”“茶神”。
【1】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遗弃于竟陵(湖北天门县)西门外西湖,后被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拾得,并收养。
【2】陆羽12岁时,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茶圣陆羽的简介(茶圣陆羽的代表作)
【3】天宝五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4】天宝十二年(753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5】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
【6】乾元元年(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
【7】上元元年(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
【8】贞元三年(787年),怀素与“茶圣”陆羽相识并相交。陆羽亲自为怀素写下了《僧怀素传》。
<1>《茶经》
《茶经》共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
①卷上:
一之源——介绍茶树的形状、生长环境、品质、功用;
二之具——讲述当时采摘、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
三之造——讲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
②卷中:
四之器——讲述煮茶、饮茶器皿;
③卷下:
五之煮——讲述煮茶的过程、技艺和水的品质;
六之饮——讲述饮茶的方法、饮茶风俗和茶品鉴赏;
七之事——讲述中国饮茶的历史,汇录中国中唐以前有关饮茶的文献和轶事;
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全国四十余州的产茶盛地、产茶情形,并品评其高下;
九之略——讲述使用饮茶器具应视饮茶情况而选择;
十之图——提倡把《茶经》内容于写在素娟上,辅之成画,并悬挂于四壁之上,喝茶时,便于品茶味,明其理。
<2>茶神节
陆羽曾下榻紫阳洞,考察淮南茶,白天赏茶、采茶、晚间谈诗品茶,探讨茶事,著名立说,学识大进。写出淮南茶初考草稿,其茶经八之出。他走后,山民为了纪念他对淮南茶的贡献,在紫阳洞中,也增设了他的神位。定清明节为敬茶神节。民俗保留有:“清明采新茶,试新火”的雅事。
<3>双学位
陆羽之被尊为“茶圣”或茶叶专家,却是他逝世以后的事情。在他生前,虽然以嗜茶、精茶和《茶经》一书就名播社会或已有“茶仙”的戏称,但在当时,他不是以茶人出名,而是以文人出现并受到推崇的。这是因为其时茶叶虽在《茶经》问世以后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但时属初创,其影响和地位,无法和古老的文学相比。其次,《茶经》一书,是撰于陆羽在文坛上已崭露头角之后,即陆羽在茶学上的造诣,是在他成为著名的文人达士以后才显露出来的,是第二位的成就。陆羽不但在撰写《茶经》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经》风誉全国以后,以至在陆羽的后期或晚年,他还是以文人称著于世。
他生前以第一学位——【文人】闻名于世,去世之后以第二学位——【茶人】为后世所传颂。
<4>突破束缚
陆羽《茶经》以“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开篇,开始了对茶进行全面的定义,以三卷文章打破了人们对茶的传统认识,带领世人了解茶的方方面面,让茶快速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成为普遍、大众、健康的饮品。
而茶在陆羽之前的时代,都有着药的属性。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这里荼还只是类似于灵芝草之类的药物而已。《尔雅》中槚,是荼的分类,特指味道比较苦的荼。陆羽自己所列的其他几个字“蔎”、“茗”、“荈”也只是对荼的进一步分类,赋予时令上的区别。
《茶经》《吴兴记》《吴兴图经》《慧山记》《虎丘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僧怀素传》《四悲诗》《天之未明赋》《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西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吴兴历官记》一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天竺灵隐二寺记》和《武林山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