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胤禵是一个挺执拗的人。他一直都是支持异母哥哥胤禩当储君,但最后是他的同胞哥哥胤禛(即雍正皇帝)得到了皇位。只要胤禵接受现实,相信雍正也不会太为难他。可胤禵心里还是只认可他的八哥胤禩,一味地与雍正对着干,落得个一直被拘禁的下场。
但乾隆对胤禵这个十四叔的态度,却与雍正完全不同。
胤禵怎么念(胤禵怎么读)
乾隆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正式即位,1个多月之后,即十月二十四日,乾隆就下令对拘禁中的十叔胤?、十四叔胤禵“酌量宽宥”。
不仅如此,乾隆十二年(1747年)六月,乾隆皇帝还封胤禵为多罗贝勒、允许其照常上朝,不久之后,更晋封他为恂郡王。
乾隆皇帝对胤禵一再加恩,是因为乾隆与他这位十四叔的关系很好吗?
雍正与老十三胤祥的兄弟感情一直被人称道,可胤禵对老八胤禩的感情,也不浅。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二十九日,康熙皇帝因为发现了胤禩结党营私、觊觎太子之位,在乾清宫当着诸皇子的面,将胤禩拿下、交给议政处论罪。面对愤怒的康熙皇帝,当时20周岁的胤禵与他的九哥胤禟,居然不怕死地站出来替胤禩担保,结果气得康熙要将胤禵给砍了。胤禵还是挺仗义的,对他的八哥可以维护到这种程度。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
即便后来雍正继承了皇位,胤禵也没有打心眼里认可雍正,都只听胤禩的话。
例如,胤禵奉旨由西宁赶回参加康熙皇帝的丧礼时,他面对雍正,只是远远地跪着,故意和雍正拉开距离。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二十九》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初一,康熙皇帝灵柩被护送到景陵时,胤禵又对雍正不是很恭敬。雍正便派拉锡等人去向胤禵训话。胤禵不肯跪下听训,胤禩就来劝胤禵跪下,胤禵就乖乖跪了。这无疑让雍正皇帝觉得,在胤禵心里,他这个皇帝的话,还不如老八胤禩的话管用。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五》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初二,雍正让胤禵留在景陵附近的汤泉居住,这等于是叫胤禵在那里守陵。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六》
看电视剧里演绎的,貌似皇子守陵,都是犯错了被罚才去的。
雍正皇帝在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初十的谕旨中提到,按照以往惯例,只需派总管守护陵寝即可。但雍正觉得不放心,所以要派兄弟1人、子侄2人,代替他去守护景陵。雍正还让人在陵寝附近建造府邸,供这些人居住。当然,被派去守陵的皇室子弟,也不是白去的,都会得到相应的王爵。所以,去守皇陵,也等于是被派去公干的一种。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二十二》
雍正让胤禵在汤山守陵,自然是为了让他远离胤禩等人、远离朝堂。雍正还派人盯着胤禵的一言一行。
清宫史料中,就有不少直隶马兰镇总兵范时绎递上的题为“奏为查探允禵近日在汤山与门上人来往等各行跡事”、“奏为查探郡王允禵门上人自京来汤山问安二次情形、并景陵赞礼郎萨马利在家自缢事”、“奏为查探郡王允禵之婿生衮渣布朝陵后赴其汤山住处形跡诡秘事”等有关胤禵在汤山居住期间,与人往来情况的汇报。但这也说明了,那段时间雍正对胤禵的软禁,并不是非常严苛,胤禵还是可以见访客的。
雍正没有禁止胤禵带家属一起住到汤山。胤禵的福晋后来就是在汤山病逝的。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二十二》
雍正皇帝在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初十的谕旨中说,之前接到胤禵福晋生病的奏报后,就派人去给福晋瞧病了,还允许十四福晋可以到京城养病。如果胤禵想要陪护,详细奏明情况之后,也不是不可以。雍正大概是怕人误以为,是他刻意不让医生前往,才耽误了弟妹的病情。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二十二》
清宫史料中有总管郎泰“奏为查探医生闻?为福金看病与允禵等来往甚频事”的奏报记录,证明当时不但有医生在给十四福晋看病,并且还去得非常勤,勤到让雍正怀疑,胤禵这是在假借给福晋看病的名义,让医生闻?传递消息。
胤禵的福晋病逝后,雍正皇帝让人按照郡王妻子的仪制办理丧事,并安排将其安葬在黄花山坟园。可胤禵却私自造了2座金塔(当然不是用金子造的,是用木头造的),一个用来安放他福晋的骨灰,另外一个,则留给他自己用。这事自然又被监视胤禵的人给发现了。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五》
胤禵的做法,被雍正认为是“不遵国制”,更重要的是,胤禵忤逆了雍正的旨意。所以,雍正就派人将那2座木塔给没收了。雍正二年(1724年),总管郎泰有题为“奏为查移郡王允禵逆造木塔、并散秩大臣佛伦回京后,住处狂言情形事”的奏折。显然,胤禵对雍正这一做法的抵触情绪非常大。
胤禵这位在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的福晋,应该指的是他的嫡福晋完颜氏。《爱新觉罗宗谱》记载,完颜氏是侍郎罗察的女儿。完颜氏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初三,为17周岁的胤禵生下了次子弘明(白起);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十二月初八,又为19周岁的胤禵生下了第4子弘暟(kǎi)。胤禵一共就4个儿子,完颜氏生的就占了2个。从后来胤禵给完颜氏和他自己造木塔来看,胤禵与这位嫡福晋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不过,胤禵也不是那么清心寡欲之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十二日,30周岁的胤禵被康熙皇帝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被要求在十二月十二日带领军队启程,驻扎到西宁。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
胤禵打仗之余,也没闲着,看上了青海台吉的女儿,且时常饮酒作乐。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四》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四,宗人府以胤禵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任意妄为,苦累兵丁,侵扰地方,军需帑银,徇情糜费”为由,要求将胤禵由郡王降为镇国公。但雍正只是将胤禵降为固山贝子。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三十九》
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有一个叫蔡怀玺的人,将写有“二七变为主,贵人守宗山”等话的黄纸,“隔墙抛入允禵院内”。胤禵虽然将蔡怀玺写的东西交给了直隶马兰镇总兵范时绎,但被范时绎发现,那张纸有被裁掉的痕迹。这无疑又让雍正觉得,胤禵刻意隐瞒了什么事情。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四》
这下雍正认为不能让胤禵再住在汤山了。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初二,雍正将守陵的胤禵撤回,与其嫡子白起(弘明)一道,被禁锢在寿皇殿附近。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四》
胤禵父子在寿皇殿附近被拘禁的日子,肯定没有像在汤山那样自由了。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初十,老八胤禩病故。雍正命人将胤禩去世的消息告知拘禁中的胤禵,并询问他:想不想去看看死后的胤禩,或者是要自杀追随胤禩而去?
但这次,胤禵并没有和雍正硬扛,而是回答:他之前是被胤禩迷惑了,所以现在并不想去看他。
雍正当然不会完全相信胤禵说的话,但既然胤禵表面上都已经服软了,他没必要、也没理由做得太过分。所以,当朝臣们上奏,让雍正将胤禵正法的时候,雍正以胤禵已有悔意,要以观后效为由,没有再重罚胤禵。不管胤禵对胤禩的态度转变是否出自真心,他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敢公然顶撞皇帝的青年了。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八》
与胤禵及其嫡子弘明境遇不同的是,胤禵的庶长子白敦(弘春),不但没有被拘禁,反倒被雍正封为镇国公,被允许可以在家里住着。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四》
雍正当然不会白对弘春这么好。主要是因为,弘春揭发了其父胤禵曾送给胤禩20万两银子、又送给胤禟6万两银子的事。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四十六》
弘春对胤禩一派的态度很让雍正满意,所以,弘春是一路高升。
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十四日,弘春被雍正皇帝封为固山贝子。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六十五》
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二十六日,弘春又被晋封为多罗贝勒。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
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初九,贝勒弘春,又被晋封为泰郡王。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
但是,好景不长,弘春当上郡王的第二年,即雍正十二年(1734年)八月十九日,雍正皇帝又对弘春不满意了,将他降回到固山贝子。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六月至七月,弘春又被牵连进“萧德贵钻营行贿一案”,被人揭发收了萧德贵1千两银子的贿赂。原本照着宗人府的意思,是要将弘春革去贝子、圈禁在家的,但雍正还是命兵部,将这件事情再仔细彻查一遍。等兵部查明,弘春确实是被冤枉的,已经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的事了,这时,雍正皇帝已经驾崩,乾隆登基为帝。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五》
虽然弘春是清白的,但乾隆还是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二十八日下旨,以弘春“仍不知悛改,家庭之间,不孝不友”、工作上也不出色为由,采纳了之前宗人府的建议,将他的贝子品级革去、圈禁在家。乾隆还要见见胤禵的其他儿子,打算重新挑人给予封赏。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五》
接见的结果,就是胤禵的嫡子弘明,被封为了多罗贝勒。
乾隆皇帝早就看不惯弘春出卖亲生父亲来换取自己荣耀的行为。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二十四日,乾隆训饬宗室的谕旨中,就批评过弘春“伊父获罪监禁,伊反以为喜”。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三》
弘春眼见着得到的一切都化为乌有、又被禁锢在家,心情一定很郁闷,在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二十四日,便去世了,年仅37(虚)岁。
乾隆二年(1737年)四月十九日,乾隆皇帝给予胤?、胤禵公爵空衔。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年)六月初四,乾隆皇帝见胤禵这么久以来,都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待着,“安静循分,并未生事”,就将其封为贝勒,并允许他上朝。这一年,胤禵59周岁。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
清宫史料中有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十五日礼部尚书王安国递上的“题为允禵封授郡王等事”的奏折,可见,胤禵被乾隆封为贝勒还不到一年,就又被晋封为郡王了。
胤禵从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开始被雍正严格拘禁,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被乾隆释放,这9年多失去自由的时光,足以将他性格中的棱角磨平。
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六,胤禵去世,享年68(虚)岁。乾隆皇帝给其上谥号为“勤”。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二》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大家都只看到雍正对怡亲王胤祥的各种好,但雍正的兄弟中又有几个能做到像胤祥那样,在雍正面前事事谦卑。如果胤禵对雍正,也是胤祥那样的态度,就不至于被拘禁这么多年了。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