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是“德比郡(Derbyshire)”号失踪42周年。这艘船是和平时期在海上失踪的最大的英国籍商船,也是多年来为数不多的没有求救信号、没有幸存者的事故之一。
图源/safety4sea
龙三角(龙三角海域在哪里)
1980年9月8日,“德比郡”号航行至有太平洋百慕大三角之称的魔鬼海。
魔鬼海,也称为龙三角,位于东京以南约100公里的日本海岸、菲律宾东海岸与马尼拉齐平,以及关岛西海岸之间,据称在这一区域有许多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传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公元1274年和1281年两次东征穿越魔鬼海,都在这里遭遇极端天气,舰队损失巨大。
“德比郡”号于两个月前的7月11日从加拿大魁北克出发,载着157,446吨铁矿石前往日本川崎。这是一艘长294米、最高载重可达16万吨的超级货轮。由于体型庞大,加之船舱内几乎装满货物,行驶速度相对缓慢。眼看川崎已近,两个月的航程再有5天即将圆满结束,却不料一场灾难却悄然逼近,名为“兰花”的超级风暴正以160公里的时速裹挟而来。
海上极端天气,对于拥有20多年航海经验的“德比郡”号船长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以应对的困难,更何况这条航线他跑了无数次,各种情况司空见惯。然而,这一次却大不相同:关于“兰花”走向的预测,关岛、东京、香港三地气象预报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如何调整航线才能躲开危险区域?船长思虑再三后决定同时避开“兰花”可能出现的三片海域,选择一条风险相对较小的航线,并开足马力驶离危险区域。但是,“德比郡”号转向后,“兰花”前进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朝着船长制定的新航线狂奔,并与“德比郡”号不期而遇。
9月9日,“德比郡”号在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的情况下突然失踪。9月15日,官方开始在相关海域展开搜寻,6天后行动宣告结束,但一无所获。6周后,一艘日本油轮的船员在该海域看到一艘救生艇,这是当时发现的唯一线索。
这次灾难导致了包括42名船员和两名船员妻子在内的44名人员失踪。由于一直找不到船舶沉没的残骸,也没有幸存者的信息,英国政府只好将事故原因定性为台风“兰花”所致。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慢慢被淡忘掉。不料,“德比郡”号两艘姊妹船相继发生了船体破裂事故,暴露出设计中的缺陷。1982年,“德比郡”号5艘姊妹船之一的“TyneBridge”号在北海遭遇恶劣天气,甲板开裂。“德比郡”号失踪6年后,其姊妹船“KowloonBridge”号也在爱尔兰海域失踪,巧合的是,她在失踪前穿越大西洋的航行中首次发现甲板开裂。199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AShiptooFar”的书讲述了“德比郡”号的故事。再加上失踪者家属和工会一直要求调查事故真相,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政府重新开展调查。于是在ITF资助下,又重新启动了“德比郡”号搜寻工作。最终于1994年6月8日在日本冲绳附近发现了沉船。
“KowloonBridge”号沉没
通过对沉船调查分析,1998年初步得出结论:“德比郡”号沉没系因船员疏忽导致前甲板上一个舱口盖没有盖好。2000年,经过调查员的进一步深入调查和反复推敲后,之前的结论被推翻,最终沉没原因确定为船头通风管舱口盖被海浪冲掉,引发海水涌入船舱导致灾难发生。根据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汹涌的海浪损坏了船舶舱口盖,随后导致锚链舱、前舱和货舱一个接一个被淹没,不到两分钟船只就沉没了。
调查结果显示,台风引起的巨浪掀开了靠近船头的小通风管的盖子,造成海水进入船舶前部压载部分并使船头慢慢下沉。随着船头下沉,海水损坏了第一个舱口盖,随后其他舱也相继进水,最终导致船舶沉没。
船头通风管舱口
这一事件之所以成为有价值的研究案例,不仅是因为人们想不通一艘294米长的船怎么会在太平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还因为她是一艘仅投入运营4年的新船,且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驾驶。但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发现它,这场灾难背后的原因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
在对“德比郡”号事故调查过程中,人们注意到一个现象,1980年至1994年间,共有149艘散装货船失事、1144人遇难(其中大部分未报告或未调查),仅1980年就有约17艘散货船失踪,这一情况令业界开始进一步思考散货船安全问题,并推进实施了新设计标准,包括舱口盖加强、在所有现有货船和新造船上安装VDR(黑匣子),同时还启动了一项研究,调查通风筒和空气管的最低强度要求。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在对“德比郡”号的调查分析中发现,货舱舱盖的破损是导致船舶沉没的关键因素,因而对原IACSURS21对舱盖的负荷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将其范围由首部1/4区域扩大到整条船。并在2003年5月召开的海安会第77次会议上,将这一要求修改到载重线公约中,从而由散货船扩大到适用于所有船舶。
“德比郡”号失事是人类航运史上一次巨大的灾难。从某种意义上讲,它重新定义了散货船安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