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在世界上出人头地的人都能找到属于他们的时势,如果找不到,就自己创造出来。
而我们国家也有句谚语叫:时势造英雄!又说英雄造时势!
老鼠哲学(老鼠哲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可见当下的时势和环境对我们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以及我们选择环境的重要性。
小到孟母为了儿子可以成材而选择“三迁其居”,大到秦穆公为了国家可以强大而选择“秦晋永好”。
再结合到当今社会,时势就意味着企业选择后台,个人选择平台。
关于平台对人的影响,战国时期的李斯已经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哲学:老鼠哲学。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两千多年前、李斯所处的战国时代去看一看。
李斯,楚国上蔡人士,年轻时候,任职一个不足道的小官,日子过的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两只老鼠。一只在厕所里,一只在粮仓里。
厕所里的老鼠浑身脏兮兮的,吃着肮脏的东西,一听到声响,便惊慌失措,落荒而逃,逃进漆黑阴暗的树洞里;
而粮仓里的老鼠,吃着永远都吃不完的粮食,养尊处优,脑肥肠圆,妻妾成群,儿孙满窝,纵然有人路过,也能旁若无物的优哉游哉。
李斯顿感诧异,本是同根生,为何差别怎么这么大捏?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开始了思考,瓦特见到壶盖作响就开始思考,李斯看到不同境遇的老鼠也开始了思考。
苦思冥想后,李斯终于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命运就不同;一个人所处的平台不同,遭遇就不同。
你生活在厕所那样肮脏的环境,生活在厕所这样一个狭窄的平台上,就决定了你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你生活在粮仓那样一个整洁的环境,生活在粮仓那样一个宽阔的平台上,就决定了你肠肥脑满大腹便便。
顿悟“老鼠哲学”的李斯,当下便辞去工作,师从精通“儒兵法”的荀况为师,学习帝王之术。
学成后,他遵从“老鼠哲学”开始寻找属于他的粮仓,寻求属于他的时势。
上天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有准备、有能力的人。
于是李斯跋山涉水的来到了秦国,找到了属于他的第一个粮仓:秦朝权相吕不韦。
之后,在吕不韦三千门客中脱颖而出的李斯,凭着自己敏锐的目光又寻到一个更大的粮仓:秦王嬴政。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次李斯的人生路又走对了,一番一统天下、高屋建瓴的帝王之术,彻底说进了秦王的心里。秦王封李斯为长史。
随后,李斯出谋:对六国名士或用钱帛收买,或用刺客暗杀,间接削弱六国实力,为秦一统不遗余力。秦王遂再拜李斯为客卿。
不得不提的是,在李斯的事业平步青云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居然让他因祸得福,名声大噪于天下。
这个小插曲就是韩国当时派了一个叫“郑国”的人前往秦朝,以兴修水利为由,实则让秦朝劳民伤财,企图托住其对韩国用兵的脚步。
知道韩国真正意图后的秦王不仅对“郑国”起了杀心,而且还对非秦国本土的所有官员都下达了驱逐令。
作为楚国出生的李斯无疑也在被驱逐的官员名单里。
于是经书满腹、文采斐然的李斯洋洋洒洒的给秦王写了一份奏折,名曰:《谏逐客令》,现在被选录在了中学课本里。
事情的结果是,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还让他官复原职。
一时间,幸免于难的外地官员都对李斯感恩戴德,而秦王对李斯也更加宠信有加。
同时“郑国”修建的水渠也被命名为“郑国渠”,多少年来滋养着关中一带的富饶版图。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李斯的仕途更是顺风顺水,辅佐秦王先灭韩再图赵,直至大秦六国横扫,一统天下。
那一年,秦王嬴政睥睨天下,位极人臣、达到人生巅峰的李斯,更是不失时机的劝谏秦王嬴政:
秦国改为秦朝!而秦王功盖三皇,绩压五帝,取“皇”与“帝”二字加冕,遂称“始皇帝”。
故事到了这里还不算完。
李斯的“老鼠哲学”让他从籍籍无名到权倾朝野,同样也是“老鼠哲学”让他被诛三族、跌入深渊。
如果说起初的李斯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才能,一展鸿鹄之志。
那后来的李斯便是被他的逐利短视而蒙蔽了初心。
抛开站队小人姚贾,而让自己的同门韩非子平白丧命不说;抛开重法家而轻儒家的“焚书坑儒”不论。
在秦始皇死了之后,遵照“老鼠哲学”,为了寻求更好的平台。
李斯居然依附以赵高为首的篡位者,而舍弃宅心仁厚的公子扶苏和蒙恬一方。
其行为本就已经失了良善、缺了礼法、丢了道义。
或许李斯当时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许秦二世就是李斯要找的下一个粮仓,又或许……
历史没有或许,我们也不能回到远古去感受古人的所感所悟,我们能做到的是承认“老鼠哲学”的妙论之时,切记再选择“粮仓”时,一定要遵从本心的善良,而不是从名逐利。
于历史里汲取智慧遗珠,于先贤中获得修身之道。
遇见《艺言艺语》,遇见更好的自己,咱们下期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