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怎样评价宋江这个小说人物#
讲水浒,宋江是个永远都绕不过去的人物,也是争议很大的人物,没有他,梁山聚不齐一百零八条好汉,但也正因为有了他,梁山好汉最终落了个折损过半,最后除了几个特别聪明的,都没落得个善终。
宋江人物评价(宋江人物评价50字)
因此讲水浒,必须讲宋江。
那么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可以从宋江在浔阳楼所题的诗句看出来。
宋江醉饮浔阳楼,想起一生的抱负和现下的际遇,有感而发,于是在浔阳楼上题下: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这诗写的好坏暂且不论,但胜在通俗易懂,一般人也都看得明白,但是看得最明白的还是黄文炳,同时黄文炳也根据这些诗词对宋江做了一个简单的解读。
……黄文炳看了冷笑。正看到宋江题《西江月》词并所吟四句诗,大惊道:“这个不是反诗!谁写在此?”后面却书道“郓城宋江作”五个大字。
黄文炳再读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冷笑道:“这人自负不浅。”
又读道:“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又读:“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黄文炳道:“也不是个高尚其志的人,看来只是个配军。”
又读道:“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黄文炳道:“这厮报仇兀谁?却要在此间报仇!量你是个配军,做得甚用!”
又读诗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黄文炳道:“这两句兀自可恕。”
又读道:“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文炳摇着头道:“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再看了“郓城宋江作”,黄文炳道:“我也多曾闻这个名字。那人多管是个小吏。”……
原文并没有这么多分段,我特地分了让大家看得清楚。
可以说黄文炳对宋江的这个分析还是有八九分准确的。
宋江小时候和青年时代应该是读过书的,但是在原著中没有提及宋江的功名,应该是参考过的,但是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但是宋江这个人是很自负的(一般敢造反的人都很自负),年轻的时候读过书,就觉得自己满腹经纶了,其实也就是一知半解而已;后来在县衙做事,来往的公文看多了,写多了,就意味自己有经邦定国的才能了;平日里偶尔刺枪使棒,就觉得自己可以和江湖豪客比肩了。其实宋江不过是个样样懂,样样瘟的二把刀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真才实学,但这点学问和官场坑人的谋略,在草莽江湖里还用得上,真的进入了官场,他这点儿本事根本不够看,所以最后还是被毒死了。
不过一个人若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一定有一些过人之处的,比如高俅,啥都不行,就是会玩儿,会踢球,赶上一个同样喜欢玩儿的皇帝,他就必然发迹。
宋江过人的本事就是仗义疏财而且能让每一分钱都发挥超过一分钱的作用。
纵观水浒传全书,仗义疏财的人有很多,但都没有宋江的投入回报高。柴进仗义疏财,但是他仗义疏财本身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单纯就是为了玩儿,甚至是为了看耍猴儿,不然也不会撺掇洪教头和林冲比武了,也正因为如此,柴进把武松给得罪了,而武松也不过是被柴进得罪的人之一,江湖上有多少人恨柴进,谁也不知道,反正肯定不少就是了。
晁盖也是个喜欢仗义疏财的,但是等他劫了生辰纲,流落江湖的时候,连个落脚地方都没有,劫生辰纲七星聚义,也都是因为事聚在一起的,并不是相交多年的心腹。
唯有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无论奔走到哪里,都有落脚,都有接应,即便是在发配江州的路上,只要报出宋江的名号,就有人招待,可以说纵横江湖,哪里都有七分面子。
所以宋江的本事就在于笼络江湖豪杰的人心,至于其他的诸般学问、武艺、谋略、兵法、坑人之法,都只是二把刀。
所以当宋江手下有一帮唯命是从的兄弟时,此人还是能干成一些大事的。但这些兄弟一旦星散,宋江所有的短板就全都暴露无遗,若是有人想害他,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最后说一句:影视剧里,个人认为李雪健版的最贴近原著,张涵予版的过于阳刚了。
我是十三哥,谢谢大家的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