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臣到罪臣,两江总督陆建瀛的大起大落只因一个南京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系列1
江南提督(江南提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今天,18岁的青年都在干什么呢?
小编想了想,大概,他不是作为大一新生徜徉于大学校园,就是在高四复读,准备再战高考吧?
然而,在172年前,18岁的咸丰皇帝却已经继承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4亿3千多万的人口。(1)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咸丰的爸爸道光在圆明园慎德堂驾鹤西去。(2)所以说,道光年号最后一年的正月,大清帝国便属于下一任皇帝咸丰了。一时之间,18岁的少年弈詝成为了这颗小小蓝色星球上权力最大和最富有的人。
那么,他如何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呢?
幸好,道光丰厚的遗产中还有一项:官僚集团。
在道咸交替之际,朝野上下公认的重量级名臣有六位。他们是:以贤名者林则徐;以能名者李星沅、陆建瀛、张亮基;以武名者周天爵;以清名者塞尚阿。(3)如果说林则徐是六人中结局最好的,陆建瀛无疑是结局最差的。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二月七日,陆建瀛在湖北沔阳呱呱坠地。三十年后,他金榜题名,于道光二年(1822年)高中进士。从此,陆建瀛以翰林的身份,担任京官19年之久,期间,还客串过一把下一任皇帝咸丰的老师。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陆建瀛被外放,担任天津兵备道。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舰逼近了大沽口。作为兵备道,陆建瀛积极投身于布防工作。《清史稿》记载:“建瀛供防军,处善后,皆应机宜。所历有名绩。”
后来,道光派琦善去天津和谈,英舰最终驶离。于是,皇帝和大臣们开始自欺欺人。他们认为,英军是不敢进攻天津。为什么不敢呢?当然是陆建瀛防御工作搞得好,所以“贼不敢犯”。自此,陆建瀛名声鹊起,很快被道光提拔为直隶按察使,从此开启了地方大员的青云直上之路。之后,他历任直隶布政使、云南巡抚、云贵总督、江苏巡抚,到了道光二十九年四月,陆建瀛更是升任为两江总督,可谓把封疆大吏做到了极致。
当时,大清帝国大大小小的官员不计其数,那么,陆建瀛是凭什么脱颖而出,获得了“能”的美名呢?
我们可以把陆建瀛和同样担任过两江总督的陶澍做一个对比。
如今的人很少知道陶澍,即使知道,也是因为他的女婿。
陶澍的女婿是谁呢?
答案是湘军统帅胡林翼。
据说,胡林翼年轻时是个花花公子,新婚燕尔,他住在岳父的两江总督府,吃老丈人的,喝老丈人的,却天天拿着老丈人的钱泡在南京的秦淮河,救济失足妇女。有人一状告到陶澍的面前,陶澍却为女婿开脱,说胡林翼将来是要干大事的,现在就让他放纵放纵吧!
最终,胡林翼浪子回头,因平定太平天国成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陶澍也因为这桩逸事获得了慧眼识人的美名。
不过,话又说回来,胡林翼平生最大的功绩是平定太平天国。然而,他却死在了咸丰十一年。到了同治三年,湘军才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这么一来,功劳大部分算在了曾国藩名下。今天,如果你跑到大街上拉人问:“知道曾国藩吗?”估计十个里面有九个会记得有这么一号写日记的。若是你接下来问:“胡林翼是谁?”,估计十个里面有九个会把头摇的象拨浪鼓,更别说陶澍的知名度了。
然而,光绪年间,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与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品评近代人物,均认为:“道光来人才,当以陶文毅(陶澍的谥号)为第一。”(4)很显然,在二张的眼中,无论胡林翼还是曾国藩,都不能与陶澍相比。在小编看来,如果把整个清朝搞经济的能臣排一个榜单,陶澍是掉不出前五名之外去的。
陶澍凭什么呢?
答案是淮北票盐法。
陶澍为官37年,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更是坐了九年之久,干出了无数政绩。然而,如果他没有在淮北推动票盐法改革,绝对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历史地位。
陆建瀛胜过陶澍的地方就在于,他在淮南进行了票盐法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清代的盐产区共11个,两淮盐区是最大的一个。太平军兴之前,两淮盐产量约占全国食盐产量的三分之一。(5)两淮盐课税约占全国盐课的49%。因此有“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的说法。(6)
以淮河为界,两淮盐区又分为淮南和淮北两大盐区。其中,淮南盐区共有20个盐场,淮北盐区仅有3个盐场。当时,盐产量以“引”为单位,两淮食盐年产量共计169万余引,淮北仅占30万余引。(7)
这么一看,陆建瀛改革的难度和力度都远在陶澍之上。按说,陆建瀛应该超越陶澍,成为咸丰朝的名臣。谁知,他偏偏碰到了太平天国,不但红红火火的淮南票盐改革因战火变得恍恍惚惚。不久,太平军攻下南京,陆建瀛更是丢了性命。
事后,清廷做了两件事,一是奖励死难在南京的忠臣:江宁将军祥厚捞了个谥号“忠勇”;江宁副都统霍隆武捞了个谥号“果毅”;江南提督福珠洪阿捞了个谥号“壮敏”;江宁布政使祁宿藻捞了个谥号“文节”;江安督粮道陈克让捞了个谥号“忠节”;前广西巡抚,六品顶戴帮办军务邹鸣鹤捞了个谥号“壮节”;就连小小的七品,上元知县刘同缨都捞了个谥号“武烈”。
陆建瀛呢?
他什么谥号也没捞着。
第二件事,追究南京失陷的责任人。
于是,一口黑锅从天而降,结结实实扣在了陆建瀛的头顶。当时,无论民间,还是朝堂,甚至连外国人都认为,陆建瀛是罪魁祸首。
然而,小编要说,大清国丢了南京,这口锅还真不该陆建瀛来背。下面,小编便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予以证明:
首先,我们要从史料中找出,当太平军渐渐逼近,南京城防工程的启动时间。
张继庚,南京人,是南京防务主要负责人之一祁宿藻的幕僚。他在咸丰三年的书信中透露:“客冬十一月城中即行保卫事。”(8)
那么,南京城防工程是何时结束的呢?
我们翻开咸丰三年二月三日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副都统霍隆武、江南提督福珠洪阿的奏报,可以发现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窃该逆于正月二十九日黎明径抵江宁省城。”(9)
这么一看,南京城防工程始于咸丰二年十一月,终于次年正月二十九,持续了两个多月。
然后,我们来追踪同一时间段内陆建瀛的行动轨迹:
早在咸丰二年十一月之前,陆建瀛便已经离开南京,直到十二月七日方才风尘仆仆地赶回。然后,陆建瀛仅仅在南京城内呆了八天,便于十二月十五日离去。陆建瀛再次归来,则要等到咸丰三年的正月十九日。而在正月十九日到二十九日这十天之间,陆建瀛至少有三天时间不在南京。
这样一计算,城防工程进行的两个多月里,陆建瀛只在南京呆了半个月。从时间上看,他肯定不可能负责南京城防的具体工作,然而,大清国丢了南京,陆建瀛却成了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责任人。
那么,陆建瀛是怎么背上的这口黑锅?当太平军渐渐逼近,陆建瀛不坐镇南京布防,究竟外出干了什么?小编将要用11万字,21篇文章深度揭秘太清南京之战背后的故事。
(1)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p262,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2)咸丰按照当时的算法是20岁。这里采用了现在的算法。咸丰生于1831年7月17日,父亲死去时他还没有过生日,所以小编把他的年龄算做18岁。
(3)王闿运,《圆明园词》,《湘绮楼文集(三)》,p197,198,湖湘文库2008年11月。
(4)张佩纶,《涧于日记》01,《篑斋日记》己卯下,十一月二十一日。
(5)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篇)》,p684,685,730,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6)陈锋,《清代盐政与盐税》,p171,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
(7)倪玉平,《清朝嘉道时期的两淮盐政与盐税》,p42,《盐业史研究》2016年4期。
(8)《太平天国史料汇编》第十五册,《张继庚遗稿》,《致祁公子书》,p6648,凤凰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
(9)《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第五册,《祥厚等奏报江宁被围请饬向荣等带兵迅速解围折》,p3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