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会特别害怕某些事物?这种恐惧情绪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呢?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做了一个充满争议的实验,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这个实验的对象是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小艾伯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正常孩子,对实验人员呈现给他的小白鼠、猴子、小狗、白色羊绒棉、带头发的面具等都充满了兴趣,想要伸手触摸。
约翰华生(约翰华生婴儿实验)
可就在小艾伯特快要碰到小白鼠的时候,华生在他身后用锤子用力敲击一根1.2米长的铁棒,发出巨大的刺耳声响,小艾伯特吓了一跳,不敢再去碰小白鼠。
过了一会儿,小艾伯特的恐惧情绪似乎消散了,他又试图去碰可爱的小白鼠,没想到华生再一次敲击铁棒,吓得孩子哭了起来…
就这样反复进行了多次后,小艾伯特将恐惧情绪转移到了小白鼠身上,哪怕环境中不会再出现可怕的噪声,他也不会去摸小白鼠。当实验人员把小白鼠拿到他身边时,他会害怕得号啕大哭起来,还会朝着远离小白鼠的方向快速爬走。
更糟糕的是,这种恐惧情绪还出现了“泛化”现象,也就是说,小艾伯特对所有类似小白鼠的白色、毛茸茸的物体都产生了恐惧情绪——小白兔、白狗、白色玩具熊、白色毛皮大衣等都成了让他害怕的东西,甚至看到华生一头花白的头发,都会恐惧得全身颤抖。华生也曾想办法消除实验给小艾伯特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未能成功。
华生由此得出结论,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获得的:本身情绪正常的孩子在一次次的重复刺激下会建立起情绪条件反射,只要一看到某些特定事物,就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而且这种情绪还会泛化到类似的事物上。
必须指出的是,华生的实验严重破坏了无辜孩童正常的情绪反应,违背了道德伦理,遭到了人们的批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