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渭水之盟历史事件(渭水之盟发生在什么时候)

渭水之盟历史事件(渭水之盟发生在什么时候)

渭水之盟历史事件(渭水之盟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何历史上对【渭水之盟】评价如此高?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评价都是一如既往地竖大拇指。反复翻看了一些记载,总觉得其中有些地方不对。渭水之盟历史事件(渭水之盟发生在什么时候)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遣司空、魏国公裴寂柴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武德元年以来责情流配者并放还。文武官五品已上先

为何历史上对【渭水之盟】评价如此高?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评价都是一如既往地竖大拇指。

反复翻看了一些记载,总觉得其中有些地方不对。

渭水之盟历史事件(渭水之盟发生在什么时候)

渭水之盟历史事件(渭水之盟发生在什么时候)

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遣司空、魏国公裴寂柴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武德元年以来责情流配者并放还。文武官五品已上先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已下加勋一转。天下给复一年。癸酉,放掖庭宫女三千余人。

甲戌,突厥颉利、突利寇泾州。乙亥,突厥进寇武功,京师戒严。丙子,立妃长孙氏为皇后。己卯,突厥寇高陵。辛巳,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癸未,突厥颉利至于渭水便桥之北,遣其酋帅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太宗命囚之。

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

即日还宫。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

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旧唐书》-卷二-本纪-太宗

以上是旧唐书关于武德九年八月份的记载,【渭水之盟】就在其中咱们还是分段来看:

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遣司空、魏国公裴寂柴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武德元年以来责情流配者并放还。文武官五品已上先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已下加勋一转。天下给复一年。癸酉,放掖庭宫女三千余人。

武德九年,李世民在六月四日“不讲武德”,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渊无奈之下,也就只好让李世民继承了太子位,八月初八颁发传位诏书,八月初九李世民在显德殿正式登基。

登基以后,李世民不停地发红包:责情流配者放还,也就是囚犯和流放的人都给予放回,所有文武百官都晋爵一级或加勋一转,天下税收也减免一年。

一问:李世民一上位他就急着派发红包,所有官员都加勋晋爵,发红包之余,为何没有军队拱卫大唐都城?

甲戌,突厥颉利、突利寇泾州。乙亥,突厥进寇武功,京师戒严。丙子,立妃长孙氏为皇后。己卯,突厥寇高陵。辛巳,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八月廿一,突厥颉利可汗发兵攻打高陵、武功,得到消息后,李世民在八月廿四派出尉迟敬德迎战,“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二问:如果真的是大胜,应该是把突厥军队抵挡于某城池不得越雷池吧?此处看起来更像打败了围攻泾阳的偏师,尉迟敬德根本没有抵挡住突厥主力大军。

癸未,突厥颉利至于渭水便桥之北,遣其酋帅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太宗命囚之。

尉迟敬德抵挡不住突厥的大部队,于是突厥军队势如破竹,两天后,也就是八月二十六直接打到渭水便桥之北,距离首都长安不过四十余里(也就是二十多公里)。派出了使者去长安耀武扬威,结果被李世民给囚禁了。

三问:关中由高陵、泾阳到武功,再到长安之间,唐朝的军队都去哪了?为何他们可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

即日还宫。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

唐太宗李世民带领五个大臣共六骑,亲至渭水边,与颉利可汗隔岸对话,责备他违约入侵。然后,唐兵纷至、军容鼎盛,于是颉利可汗害怕了,然后就想要请和了。

这个时间应该是八月二十八,再到八月三十时,李世民又再一次赴渭水便桥边上,杀白马结盟,签订和平协议,然后突厥军队就真的退兵了。

渭水之盟与檀渊之盟是否类似?

四问:都城兵力空虚,就凭疑兵之计可以吓跑十几二十万的突厥军队?当时的突厥强、唐弱,唐朝一直需要向突厥称臣纳贡,人家都打到都城边,为何那么容易就被吓住了?

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按史书的逻辑说,李世民明明已经把人吓得害怕地不得了,为何还需要两天后再赴渭水结盟?而不是八月二十八日就直接结盟呢?直接让他们走人,要是让他们在这里吓病了,我们是不是还得帮忙找大夫?

而作为入侵者的突厥,握着十几二十万兵马,轻轻松松地退兵。然后在九月,突厥还“敬献”三千匹马、一万只羊给唐朝,而李世民义正词严地说,不要,只要你把所掠夺去的人口放回来就行了。

五问:到底渭水之盟前后,侵略者突厥军队,抓了多少的唐朝老百姓?关中百姓损失如何?

史书上的记载,正气凛然,这是一次政治与军事上的伟大胜利!避免了唐朝与突厥在式微的状况下作战,而且稳定了唐朝的基础,为唐朝后期发展经济、恢复生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六问:渭水之盟是一次兵临城下的城下之盟,这应是李世民心中的痛,他根本没有精兵悍将可以抵抗突厥来袭,他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才让突厥可以退兵呢?

丁未,引诸卫骑兵统将等习射于显德殿庭,谓将军已下曰:「自古突厥与中国更有盛衰。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周宣驱驰方、召,亦能制胜太原。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我今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斗战,亦望汝前无横敌。」于是每日引数百人于殿前教射,帝亲自临试,射中者随赏弓刀、布帛。

朝臣多有谏者,曰:「先王制法,有以兵刃至御所者刑之,所以防萌杜渐,备不虞也。今引裨卒之人,弯弧纵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正恐祸出非意,非所以为社稷计也。」上不纳。自是后,士卒皆为精锐。

——《旧唐书》-卷二-本纪-太宗

从《旧唐书》在渭水之盟之后的这一段记载,可以非常明显看得出,李世民很生气,而且是非常生气!到底在这渭水之盟里,盟约的内容是什么?史书没有记载,但很多人都认为是赔款,突厥作为强势方,一向是收取唐朝的供奉,没理由这一次空手而回。

兵临城下,城下之盟,强的一方要什么,弱的一方能拒绝吗?显而易见,突厥在这次事件中狠狠地捞了一把。接着,有可能是理念不合,也可能是分赃不均,东突厥在之后几年开始出现了分裂,最后东突厥被唐朝灭掉,变成了后突厥。

如果其中有李世民的手笔,那还是需要赞他一句。

可是在这【渭水之盟】整个事件中,相对于单凭李世民的威严和气场去压服突厥,我想我会更相信李世民在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史书中这一段记载,极大可能是与【玄武门之变】一样,经过了李世民和史官的大量美化。

很多历史事件,经过了史官的美化和春秋笔法,与实际可能有极大的差别,并且是反逻辑的。如何看待这些历史?我想我们需要多角度去思考,不要让虚假的繁荣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看不一样的历史,多方位去分析,或许我们会发现更多史书中不合理的地方。

上一篇: 送朱大入秦古诗(送朱大入秦古诗带拼音)
下一篇: 蜀先主庙刘禹锡(蜀先主庙刘禹锡带拼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