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顷刻满城飔霮起, 惊天霹雳雨倾盆:浅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自然灾害

顷刻满城飔霮起, 惊天霹雳雨倾盆:浅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自然灾害

顷刻满城飔霮起, 惊天霹雳雨倾盆:浅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自然灾害春秋时代管仲在《管子·度地篇》中将危害国家安全的自然灾害分为了五种水灾、旱灾、风灾、瘟疫、虫灾,已经基本涵盖了古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引言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文明发展史源远流长,也饱受了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侵袭与肆虐。春秋时代管仲在《管子·度地篇》中将危害国家安全的自然灾害分为了五种水灾、旱灾、风灾、瘟疫、虫灾,已经基本涵盖了古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除此之外,中国古代常见的自然灾害还有地震、火灾、海潮灾害、气象灾害等数种,它们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广泛的记录

一、水灾与旱灾

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可以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威胁;旱灾是指因降雨量稀少、气候炎热而形成的缺水型气象灾害。即便是当今世界,水灾和旱灾仍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学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中国古代水灾泛滥频繁,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尧帝时,经常暴发水祸。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神话就是描述的尧帝时期一场洪水。这场浩瀚的大洪水,终于在鲧和禹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下,得以治理平息。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学

当洪水滔天之际,鲧偷盗天帝的“息壤”来治水,息壤,是一种可以无限蔓延的土壤,故可以堵塞洪水。这则史料看似是神话,但实际上是上古时期特大水灾背景下,人们开展治水工作的记录。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宏大而艰辛,先秦文献中这些灾害记载,即便是夹杂着想象和夸张的成分,但都是非常珍贵的灾害文献史料。

在随后的时代里,水灾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生活,相关文献记载可谓是汗牛充栋。例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记载齐景公时雨下了十七日,百姓都饥寒交迫,房屋坍塌无处可躲。这是晏子作为雨灾亲历者,向齐景公的口述。《元史·顺帝纪》记载过因为连续不断的大雨使得黄河水溢,堤坝决口,造成数座城市受灾被淹。

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学

在上古时期,已有旱灾肆虐人间的记录。旱灾中记载的“十日并出”,形象描述了大旱引起天气酷热的现象,反映了原始先民们对上古时期某场大旱灾的深刻记忆。在夏商时代,旱灾一直是非常突出的重大自然灾害。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代末年,中原地区的伊水和洛水流域大旱,以至于夏王朝走向覆灭。

夏末的干旱又一直持续到了商王朝。商汤王面对旱灾的肆虐无计可施,只好向上天祈祷。他在桑林中举行祭祀,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向上天祈雨,面对上天降下来的旱灾,商汤王心中充满了惶恐和自责,还有对雨水的急切期望。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学_先秦文献综述

旱灾之后,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很容易造成粮食紧缺现象,爆发饥荒。明代崇祯年间,山东、华北、西北地区连续十余年大范围干旱,以致呈现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

《明史·庄烈帝纪》记载明思宗崇祯七年“三月,山西自去年不雨至于是月,民大饥”,十一年六月“两畿、山东、河南大旱蝗”,十三年“是年,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崇祯十四年“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旱蝗,山东寇起”。这几场特大旱灾,也带来了蝗虫泛滥、瘟疫流行、盗寇蜂起,多重灾害的肆虐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先秦文献学_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

二、地震、火山、陨石与火灾

地震是地壳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地壳快速运动释放能量,从而形成的震动现象。在中国古代,地震常被称之为“地动”。地震常常会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还能引起火灾、水灾,甚至造成海啸、滑坡、山崩、地裂等次生灾害。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七年,陟。泰山震。”

早在3600多年前,华夏先民就开始了对地震的文献记载。夏朝的君主帝发于他在位第七年崩亡,这一年泰山发生地震。据夏商周断代的新成果,可以推算这次地震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652年,这也是世界上非常早期的有确切时间的地震记载。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学_先秦文献综述

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故事,其实就是上古先民对一场特大地震灾害记忆的改造加工。只不过用神话的讲述方式,使原本缠绕在远古先民记忆深处的大地震梦魇褪去了恐怖色彩,转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和浪漫的艺术趣味。实际上,上古神话如共工触山、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都与先祖们曾经经历的重大自然灾害有关。

《魏书·灵征志》记载:“(宣武帝延昌三年)泰山崩,颓石涌泉十七处。”

其他还有地陷、地生毛、地出血、地中生火、河湖井泉自溢等,这些神奇的现象都与异常的地质活动有关,或者本身就是地震的伴生现象与活动。因为古人的科学知识尚不完备,所以在记叙这些现象时,往往会使用一些例如“地出血”之类的离奇神秘之辞,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的灾害史料加以甄别判断,不能盲目信从。

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学_先秦文献

有时候,地震还可能是天降陨石造成的。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块,穿越大气层散落到地球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就是陨石,也称“陨星”。大型陨石冲击地表会形成撞击坑,引发爆炸、地震与火灾,从而造成灾情。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这里的“雨金”就是指陨石带着光芒坠落人间,天降陨石之后,又引发了地震灾害。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神奇》中有《陨石》一篇,专门记录了北宋治平元年的江苏常州陨石坠落的奇事。

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学

至于火灾,东周时期的史籍中还将之细化分类。人为引起的火灾称之为“火”,而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火情,就命名为“灾”。如孔子所著的《春秋》中记载鲁定公二年鲁国的雉门及两观遭遇了天火,很可能打雷或者闪电引起的自然灾害。

古代多木质结构住宅,稍微有用火不慎的行为,就很容易造成火灾。翻阅史籍,“民房尽毁”“焚千余家”“延烧县署”这种记载比比皆是。除了伤人性命、破坏房舍的城市火灾,山火、野火等也会被古人记载。例如韩愈的诗歌名篇《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就用铺张扬厉的笔墨描写了一场大型山火。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学_先秦文献综述

三、瘟疫与虫灾

各种瘟疫在中国古代有形形色色的名字,如温疫、疫、瘟、疾疫、疠疫、瘴气、疟、瘠、痢、疥、瘥、痁等。在历代的官方正史中,都会把瘟疫的流行作为重要灾害事件给予记录,古代瘟疫的致死率是相当高的。

水灾、旱灾、地震、饥荒之后往往会出现疫病,这就是明代钟化民《赈豫纪略》中提出:“大荒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的背景,是明代万历二十二年的河南特大灾荒。朝廷派出时任光禄寺丞的钟化民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河南救灾。

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学_先秦文献

钟化民根据长期的历史经验和救灾现场的情况认识到,由于正常的生活环境被灾害破坏,尸体、排泄物、垃圾等不能及时处理,缺乏干净的食物和饮用水,加之灾民的聚集与迁徙,很容易造成灾区暴发大规模的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疫病。

当大规模的虫害发生时,就会形成虫灾。一般在旱灾之后,往往会引发虫灾。因为农业害虫的习性是喜干不喜湿,尤其是蝗虫,所以中国古代有“旱极而蝗”的说法。中国古代的蝗灾十分频繁。

先秦文献学_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

《宋史·五行志》记载:“(孝宗隆兴元年八月)飞蝗过都,蔽天日。徽、宣、湖三州及浙东郡县,害稼。京东大蝗,襄、随尤甚,民为乏食。”。

除了蝗灾,虫灾还有螟、蜚、蜮、蝝等。螟是食禾苗心部的害虫,蜚是吃稻花的害虫。虫灾往往会直接导致庄稼歉收、粮食减产,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这时社会就会闹饥荒,虫灾还会加快瘟疫的传播速度。

结语

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此三千数百余年间,几于无年无灾,从亦无年不荒。中国古代灾害之多,是中外研究者们一致同意的。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斗争将不会结束,防灾减灾救灾的应急管理事业将一直都是整个社会重点关注与探讨的焦点所在。对于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有利于我们传承经验,以史为鉴。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范晔.《后汉书》.

上一篇: 浅析先秦道家的“道”本体与辩证法: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 故宫今日起“典藏如意展”、“清宫医药文物展” 双展齐开贺新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