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神仙,驾鹤飞天。点石成金,妙不可言。
导演或许不会想到,近四十年后的2020年,很多人是因为一首rap才知道了这部《崂山道士》,一部诞生于1981年的木偶动画,被不少观众誉为中国动画中的艺术瑰宝,评价非常之高。虽然故事简单,内涵易懂,但却在中国动画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笔者也曾经想过,一向对神仙鬼怪故事好奇,自小就接触过不少这方面书籍和影视作品的国内观众,对于《聊斋志异》的故事应该是比较向往的,但一直没能看到关于此类的动画连续剧。
在中国早期的影视剧作品中,还有部分关于这些故事的短期动画电影改编,这部《崂山道士》就是其中之一,以《聊斋志异》的故事为原型进行改编,故事里充斥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和浪漫,特别是在配乐方面,非常有央视版《西游记》的味道,优雅而不失幽默。
这部动画哪怕是现在看来还颇具趣味性,值得观看。
动画《崂山道士》背景介绍
1942年,虞哲光老先生创办并领导了上海第一个木偶戏剧团,此后便开始在木偶戏剧上进行研究,出品过包括《原始人》、《黑天鹅》,《长恨歌》和歌颂民族英雄的木偶戏《史可法》,在这方面多有研究,为此后木偶动画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3年,经过文化部电影局批准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木偶片小组的成立,为中国木偶动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内木偶动画也随之进入了高产时期。
根据蒲松龄老先生的《聊斋志异》改编的水墨动画木偶片《崂山道士》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作品之一,不仅趣味性十足,而且艺术氛围浓厚,还特地邀请了老艺术家程之担任艺术指导,昆曲文丑(小花脸)刘异龙先生担任音乐指导。
作品通过木偶片的方式,呈现了中国古代书生学习,仙庙道观和天上嫦娥起舞三种不同背景的故事情节,将国人早期对影视作品的仙侠故事的观感充分融入其中,小小的木偶却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部短短二十多分钟的动画背后,蕴藏了几位艺术大师的深厚底蕴,值得你用心一观。
修仙一梦
从故事内容上来看,简单易懂,在家无所事事的书生王七没事喜欢看看《神仙传》做做白日梦,只有在其娘子的劝诫之下,才会拿起《诗经》假意浏览一番,王七一心只想过上“驾鹤仙去,点石成金”的神仙日子。
没想到这样的愿望也有实现的时候,王七下定决心一定要上崂山拜师学艺,于是偷偷收拾了行囊就上路了,临行前还告诉自己家的看门狗狗“我若得道,你也升天”。
在一步步翻越了崇山峻岭,走过了悬崖峭壁,经过了老樵夫“要想求仙术,哪能怕吃苦”的指点,以及山崖之间的灵猴帮助之后,王七终于到达了崂山的三清观。
得知王七此行的来意之后,老道长就告诉他求仙问道一年半载不可得,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此时的王七一心求仙,态度真诚地拜师求道。
没想到师父让他学习的第一件事却是砍柴,手无缚鸡之力的王七三斧头对不准一个地方,连小树枝都掰不断,还砸了自己的脚。
眼见着师兄弟们砍的柴一天比一天多,他却只想斧头自己学会砍柴,他只用坐等收获就好。
这样的日子一复一日,觉得什么都没能学到的王七终于在一百多天以后爆发了,看着手里又硬又干的大饼,回想起在家中有娘子照顾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熬不下去这种苦日子的王七准备逃回家去。
故事的转折开始,没想到准备下山的王七,却无意看见了师父使用了穿墙术,他还看到了师父剪纸成月,于是就又流了下来。
当师父和他的一众仙友邀请他们这些徒弟来一同喝酒赏月之时,看到凭空变出来的杯子和总是喝不完的美酒,王七忍不住啧啧称奇。
特别是看到师父叫来嫦娥和一众仙子为他们喝酒助兴之时,一众仙子的飘逸舞姿和绝美姿态更是看得众人头颅一下旋转了三百六十度,完全沉醉其中。
还没喝尽兴的道长们,更是将酒宴搬到了月宫之中,看得王七羡慕不已。
宴会过后,师父让众人退下,明日继续砍柴。王七却还跪在那里,早已看透他离去之心的师父问其还有何求,王七说了自己想要学穿墙术的想法。
师父告诉了王七咒语,并教导他学会了这穿墙之术。在王七归家之际,师父还指点了他一番,回去要安分守己不能为非作歹,“倘若动机不良,仙术就要失灵”,只见王七满口答应,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家。
没想到王七归家之后向娘子展示一番之后,第一个想法却是偷盗别人的金银财宝。
谁家有金,谁家有宝。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
此时一心求财的王七不仅仙术尽失,还撞了个满头包。
捂着头喊疼的王七突然惊醒,这才发现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在他娘子鬼迷心窍的责备声中,故事结束了。
大多数人小时候或许都经历过类似的神仙鬼怪的梦,奇奇怪怪的故事总能给我们的想象一个合理的突破口,让小观众对故事里的嫦娥道长产生一定的向往,对穿墙术飞天术有着根深蒂固的崇拜。
这一系列不符合常理的故事,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世界和想象,还能让我们对背后的行为产生一些思考,经由老神仙之口说出来的话,总会让人带有几分敬畏之情。
其实从王七那个三百六十度转头,很多人就猜到这一定是个梦,但还是忍不住继续跟王七一起看看故事的结局,又或者选择不同,就会迎来和他不一样的结果。
又或者王七代表的是这世界上的许多人,他们沉浸在这样的故事里,需要有人给他们一个警醒,仙术可学,但先要树立好做人的根本。
从幽默风趣到反讽,《崂山道士》背后的《聊斋志异》
从未想过,木偶片居然可以和水墨画碰撞出这样惊奇的效果,这是一部真正带有国风特色的作品,早期的水墨动画确实是中国动画史上的艺术瑰宝,这部1981年的作品,还有一万六千多人为其打出了8.6分的高分。
这部作品在2011年重映的时候,曾经掀起过一阵风潮,一部作品就能让国人窥见早期国漫的风貌,将好的作品拿出来学习,现在依然适用。
从作品联系到《聊斋志异》,其实原著中对于王七上山的经过只有寥寥数语,动画却用王七艰难爬山,老樵夫指点,王七在山腰的选择,小猴的帮助等几个画面突出了路途的艰难和王七的执着和纠结。
这黄粱一梦倒因此丰富了许多,对人物的刻画也更生动具体。前面用幽默风趣铺垫,后面的反讽才更加深入人心。再配合中国水墨画特有的古典镜头,故事更有一种深远悠长的意味在里面,古色古香的故事氛围更有蒲松龄老师故事里的那种神秘。
看过《聊斋志异》剧版或者书本的观众或许会有所了解,蒲松龄老师笔下的故事,大多都是借着神仙妖怪的行为反讽人性的种种黑暗面,在他笔下的故事里,鬼怪大多都是和人类相处之后才催生出邪念。
《崂山道士》这个故事一方面讽刺了像王七这样衣来伸手只知假意读书,实则异想天开懒惰读书人;另一方面是对心术不端的修仙之人的嘲弄和警示,有了邪恶的想法,仙术就会失灵。
还有一点是关于修仙之道,有人说是迷信,有人却因为这个理念做了好事,其实修仙之路还是教导人们不仅要勤学苦练,还要保持一颗正义之心。
中国早期动画喜欢以经典故事作背景,再融入一些比较现代的思想,从而带给一些观众以启迪。这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方式,《崂山道士》虽然故事简单,但背后的思想和对中国传统动画的演绎值得品鉴一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