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费英东(费英东简介)

费英东(费英东简介)

费英东(费英东简介)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对应的等级,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通过森严的礼制防止“犯上作乱”。满清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也深受汉人等级制度的影响,在入关前就确立了一整套的封建礼制,比如官爵、冠服、俸禄和舆卫等

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对应的等级,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通过森严的礼制防止“犯上作乱”。满清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也深受汉人等级制度的影响,在入关前就确立了一整套的封建礼制,比如官爵、冠服、俸禄和舆卫等方面。

1583年,努尔哈赤以父亲的遗甲十三副起兵,逐渐统一了各自为政的女真各部。在此期间,爱新觉罗宗室积极南征北战,为新朝的确立屡建奇功,成为他最为倚重的核心力量。

费英东(费英东简介)

费英东(费英东简介)

努尔哈赤

1616年,努尔哈赤宣布建立女真国号“大金”,自立为大汗,建元“天命”。之后,他册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为“四大贝勒”,任命安费扬古、额亦都、何和礼、费英东和扈尔汉这五人为顾命大臣,初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秩序。

七大恨

努尔哈赤过世后,皇太极经过激烈的角逐才登上了汗位,年号“天聪”。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励精图治,终于征服了蒙古诸部,成功解除了进攻明朝的后顾之忧。

1636年,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与明朝分庭抗衡。同年,他再次犒赏群臣并且下旨确定了宗室爵位为九等,分别是:

宗室着束黄带,凡书名唤名,俱称宗室某官员,宗室某人。宗室见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须下马,见超品一等公以下诸人,虽系大员,毋庸下马,错道而行。凡有压抑伤害他人,詈及父母者,科以重罪,永著为例。

雍正剧照

由胡玫执导,由唐国强、焦晃和王绘春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的《雍正王朝》,堪称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里程碑,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剧中,不仅颠覆性地刻画了一代任劳任怨的封建帝王雍正,彻底为这位遭后世误解的“最勤皇帝”正名,而且还成功塑造了他的心腹宠臣李卫。

李卫剧照

为了抵制原文抄袭,文史不假只能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在此声明,本人的所有原创文章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但凡出现在网易和新浪以及其它的任何平台,均属于无耻的剽窃行为!

接下来,我们秉持忠于和还原客观历史的态度,一同回顾捐官出身的李卫为何能在等级森严的满清帝国混得风生水起。除了高官显贵外,为何还获得了赐穿“四团龙补服”的殊荣?

李卫

李卫(1687年2月——1738年12月),字又玠,号恰亭,江南地区铜山(今属江苏省徐州)人,历经满清王朝最鼎盛的“康雍乾三朝”。由于多次被影视文学作品所渲染,他俨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最著名满清人物之一”。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是一名出身贫寒的乞丐,因为偶然的机会才有幸结识胤禛和胤祥这两位皇子并被收为家奴。雍正登基后,他的人生境遇也随之改变,几年间就从布政使做到巡抚,再做到总督,成功实现了人生逆袭。

以上桥段虽然足够精彩,但却是虚构的故事,并非真实的李卫。事实上,他不仅不是乞丐,而且还是家境优渥的江苏富家公子,因为无心读书才在康熙五十六年捐资获得了员外郎的虚职。

康熙驾崩

在云南任职期间,李卫严格秉承雍正开源节流和充盈国库的旨意,再次得到了朝廷嘉奖。雍正二年,他被擢升为云南布政使,除了执掌一省的财政外,还继续兼领云南盐政,可谓是大权在握。

成功?我还在路上。

雍正三年,李卫被调任浙江巡抚,正式成为了封疆大吏。雍正五年,他又一次获得升迁,成为了两江总督并且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而且“文武各官受其节制”。据《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记载,他在调离浙江时“老幼百姓拥挤道旁,目击人情正切”。

不难看出,此时的李卫已经深得雍正的信任,深得百姓的认可。难怪,他被形容为“受上眷最厚,以敏集事”,据《清史稿》记载:

雍正七年,李卫结束了自己在地方的任职,被调入北京担任了从一品的兵部尚书,权势更进一层。同年,由于母亲因病过世,他在征得朝廷同意后归乡丁忧,但雍正丝毫都没有减弱恩宠,在其守孝期间依然加封太子少傅衔。

雍正十年,李卫守孝期满后被朝廷召回,暂时署理刑部尚书一职。不久,他被委以实职担任了直隶总督,同时节制提督以下的所有武将,包括满清的八旗军。

雍正十一年,时任九门提督的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被李卫掌握实证后直接上疏弹劾。按理说,他并非言官御史,对方也不是自己的下属,这次弹劾存在越俎代庖之嫌。

李卫剧照

啥意思?雍正鉴于鄂尔泰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虽然宽宥了鄂尔奇,但还是给予了李卫“交部核议并给予”的奖励。

1735年10月8日,也就是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夜,圆明园离宫中传出哀音,58岁的雍正帝暴毙而亡。之后,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史称乾隆皇帝。

即位之初,乾隆帝对“才猷干练,实心办事”的李卫依然予以了重用,在直隶总督任上又兼任了裁营田观察使,职权范围得到继续扩大。

虽然失去了老领导雍正皇帝的庇护,但李卫的豪横之气却依然不减,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势头更加猛烈。乾隆二年,他又盯上了诚亲王,弹劾其纵容护卫与百姓争夺淤田。

诚亲王

诚亲王胤祉是圣祖皇帝康熙的第三子,是雍正皇帝的三哥,也是乾隆皇帝的三大爷,地位非常尊贵。可是,李卫对于这位老亲王却丝毫不留情面,一直怼到他没有脾气为止,最终被下旨恩赏赐穿“四团龙补服”。

那么,究竟何谓“龙补服”?“四团龙补服”又有多么尊贵?

补服的长度要比普通袍服短,要比日常褂服长,绣有对应的图案以显示官阶和地位。依照大清祖制,亲王的补服前后绣有正龙,两肩为行龙,而郡王的补服前后和两肩都绣有行龙,统称为“四团龙补服”。到了贝勒以下时,补服前后只绣有正蟒或者行蟒,统称“二团蟒补服”。

四团龙补服

只不过,这份殊荣已经成为了李卫的绝唱。自视甚高的乾隆对先帝的宠臣并不是特别宠信,认为他们都有倚老卖老之嫌,比如张廷玉和李卫等人。因此,他的官职和地位也再无提升,更没有位列殿阁或者入值军机,始终任职于直隶总督。

对此,李卫似乎并不在意,继续着自己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事业。到了乾隆三年,他又盯上了河道总督朱藻,数次上疏进行弹劾,搞得乾隆内心不悦。

试想,既不是言官御史,又不是殿阁大臣,李卫不着眼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却非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搞得朝臣们都人人自危。特别是,本来负有监督和弹劾之责的言官御史们意见很大,开始有人弹劾他“不务正业”。

乾隆画像

就在左右为难之际,才51岁的李卫竟在乾隆三年突发疾病过世了。听闻此事,乾隆帝尽管在内心乐开了花,但还是要表现得悲痛万分,不仅亲赐祭葬和谥号“敏达”,而且还下旨大力褒奖了他的功绩。据《清史稿》记载:

不过,乾隆对于李卫的评价很快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他南巡杭州期间,于西湖花神庙内看到了当地百姓自发为其修建的石像,当场就表现得非常不悦。据《清史稿》记载:

看来,乾隆是发自肺腑不喜欢李卫这个倔强的老头儿,之前种种赏赐都是言不由衷的权宜之举。有人认为,他二人结怨或许与此事有关。

雍正剧照

接到诏书后,李卫立即推荐了道士贾文儒入京面圣,还由他为雍正开具了一些丹药进补,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据《清史稿》记载:

上一篇: 名留青史(名留青史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诗人杨万里的简介(宋朝杨万里的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