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司马迁身份之谜:为什么他能写出《史记》?

司马迁身份之谜:为什么他能写出《史记》?

司马迁身份之谜:为什么他能写出《史记》?王鼎杰老师带你真正读透《史记》

司马迁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

说到《史记》,你肯定不陌生。从小到大与《史记》有关的课程和书籍数不胜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史记》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深深刻入了我们的文化基因。

但正是因为太熟悉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过这样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到底是哪些历史因素,为他写出这部书奠定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呢?让我们一起看看王鼎杰老师在课程《王鼎杰讲透史记·50讲》中是怎么说的。

司马迁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简介

你好,我是王鼎杰,欢迎来到《王鼎杰讲透史记》。

说到司马迁,你在中学历史里肯定学过,他是咱们中国西汉前期的著名史学家。你要是个历史爱好者,可能还知道,他当过西汉的太史令。于是,很多人就觉得,因为他是太史令嘛,自然是要写史书的,所以司马迁写《史记》理所当然。

但是,我提醒你注意,太史令的工作内容其实和历史没什么关系。那么太史令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太史令”的职责

太史令的前身,是上古时代的“天官”,顾名思义,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观测、记录、分析天象,进而预测吉凶。后来,天官的工作内容出现了天学和人学的分离,大致可以分为文史星历,文献、史料、天文、历法这四个部分。其中,文史是人学的范畴,星历则是天学的范畴。

司马迁父子担任的那个太史令,就属于天学和天官的范围,主要负责的是“掌天时星历”。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同品级的官职,叫太祝令。祝,是祝福的祝,负责在国家祭祀大典中读祈祷文,迎送神灵。太史令和太祝令,都是天学传统的延续。

王莽改制之后,太史令的主要工作曾短暂变成记录、研究历史。但进入东汉后,“天时星历”重新成为太史令的工作内容。著名的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担任的也是太史令。张衡得到任命的原因,正在于他“善术学”,这里的“术”是技术的术。这个“术学”,包括了天学、地学、数学等多领域知识。

司马迁在太史令的职位上,做过的最出色的一件本职工作,就是作为一个重要成员,参与太初历的修订。这个太初历,可以说是当时领先全球的历法了。

我们知道,在农业文明时代,历法的准确性与农业生产密切关联。同时,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又都要追求良辰吉日。所以,历法是一个实用且神秘的存在。只有天子许可,才能颁布、修订历法。对太史令而言,能参与修订历法,是莫大的荣誉,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高难度本职工作。

通过以上这些内容,你大概可以了解,算学、历法、天文这些领域才是太史令们的本职专业,司马迁和他的父亲司马谈,以及发明地动仪的张衡,他们日常做的都是这些工作。

也因为如此,《史记》中才会有历书和天官书。这两个部分,牵涉到早期中国的历法、天文和算学运用。后世读者常常震惊,这两部分竟然写得如此专业,读起来如此烧脑。其实一点不需要震惊,因为这本来就是司马迁的本职专业领域。

真正让人震惊的,其实在于,司马迁不仅仅在他本职工作领域很强悍,在军事、外交、经济、水利等多个领域都很强悍。而且对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物产分布,民俗民风,都有非常细致入微的观察。其中很多智慧,明显不仅仅是从书本上读出来的。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恐怕就要追溯到司马迁的家世背景和独特的个人经历。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迁有着怎样的出身。

司马迁的出身

按照司马迁的自述,司马氏出自传说时代的重黎一族。重,是轻重的重,黎,黎明的黎。这一族的后人世代分任天官和地官。周宣王时代,重黎一族因为职务的变化,负责主掌军事职务,担任了“司马”一职,“司马氏”从此出现。

而后,司马氏又继续担任周朝的史官。到周惠王和周襄王时代,司马氏自周迁徙到晋,再分化为三枝。一在卫,一在赵,一在秦。

在卫国的出了行政管理专家,当了中山国的国相。

在赵国的,以剑法闻名天下,和荆轲论剑的盖聂据说就是其中一位。楚汉争霸时的殷王司马卬,同样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在秦国的,出了个大战略家司马错。他和张仪辩论秦国是该东进还是南下,最终通过南下灭蜀,一举奠定了秦国的优势地位。

司马迁一家,正是司马错的后人。

司马迁的曾祖父司马无泽,在汉代开国后,出任了长安四大交易场所之一的管理官员。这个岗位明显是个肥缺。司马家的家产似乎就是从这时积累起来的。

后来,司马无泽的儿子司马喜买了一个五大夫的爵位。这个爵位要给国家捐献四千石粟米才能获得。这相当于,一个拥有一百亩地的五口农户,四十年的总收入。

在这个经济基础的保障下,司马喜的儿子司马谈,开始转走学术路线,先后追随著名学者唐都、杨何、黄子,系统学习了天文学、易经学和道学,并最终成为了太史令。

由此可知,司马一族绝非寻常百姓,不仅有深刻的天官学传承,而且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子孙从事学术活动。这样的家庭环境也影响了司马迁,他十岁就开始阅读古文字记录的古籍经典。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情。

龙门、茂陵

说完了司马迁独特的出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司马迁至深的两个地点,一处是龙门,一处是茂陵。

司马迁自述说他自己,“生龙门,耕牧于河山之阳”。

说到龙门,很多朋友都会想到洛阳的龙门石窟,但这里的龙门却是另一个龙门,那就是今天陕西韩城北面的龙门山。龙门山这个地方很特别,位于农耕文明区和游牧文明区的交界地带。所以,司马迁才说他自己“耕牧于河山之阳”,而不说“躬耕”。

而且,当时黄河几字形最上面这一块是控制在匈奴手中的。从司马迁的家乡到汉匈军事冲突的最前线,最短的直线距离,只有二百多公里。

司马迁从小在耕牧分界线上长大,对边疆事务有独特感受,对不同的生活形态,也有好奇心和包容性。

到十九岁这年,司马迁举家从龙门迁往茂陵。

这个“茂陵”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这个地点的背后,牵涉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徙豪茂陵。就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强行迁徙地方豪强和家产三百万以上的家庭到茂陵,司马家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这个迁徙,茂陵可以说是变成了一个超人聚集地。相当于司马迁的左邻,是五百强企业的老总,右邻是外交官,走几个巷口就能遇到几个大侠。路边两个其貌不扬的老头,辩论的可能都是深奥的哲学问题。

在这些非常人物中,有三个人特别值得一提。一个是关东大侠郭解,一个是汉代大儒董仲舒,还有一个则是大才子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文武双全,曾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西南。

其中,郭解和少年司马迁则曾有过直接接触。至于董仲舒,这个汉朝的国家高级顾问,参与规划了汉朝百年意识形态的大儒,后来更是成了司马迁的老师。

这就是司马迁,他是一个豪强之子,从小饱读诗书,喜欢结交豪杰侠客,朋友圈里都是些奇人异士。他二十岁时外出游学,“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这样的人生经历,不光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现代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

三十五岁时,司马迁又以中郎将的身份,担任特使,西征巴蜀以南。这就在他的人生中,增加了军事、外交履历。此后,司马迁还追随汉武帝,参加了泰山封禅、黄河治水等多个重大事件。晚年司马迁还担任了中书令,得以草拟、讨论中央的重大决策。

这些人生经历和家学背景,在不经意间为司马迁写出含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的《史记》做好了准备。

上下滑动查看课表

司马迁_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_司马迁简介

《王鼎杰讲透史记·50讲》正在更新中,文史学者王鼎杰老师将从国际政治、军事、地理、战略等角度出发,以一种跨界视野带你真正读透《史记》,读透历史。如果你想了解传统文化,或是想学习中国历史,但不知从何下手,不妨从这门课开始学起,跟着王鼎杰老师开启这场历史之旅。

上一篇: 贾诩是曹操所倚重的谋士之一,为何他行事一向低调不敢张扬?
下一篇: 司马迁:血泪著《史记》,精神感千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