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问过我,中华剧艺社那时特别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坚持?这一次,我想通过影像,让观众了解那段历史。”4月6日,陈白尘先生的长女、纪录片《戏比天大》制作人陈虹在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对重庆日报记者如是说。
当天,纪录片《戏比天大》剧组在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进行拍摄。该片大量引用了珍贵影像和戏剧后辈口述,讲述了中华剧艺社在抗战时期创作和上演优秀剧目的往事。
▲纪录片《戏比天大》拍摄现场。 记者 刘一叶 摄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先后活动于重庆、成都、武汉和上海等地,存在时间虽只有6年,但却上演了30多部演出剧目,对于中国话剧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作为一部具有特色的历史类纪录片,《戏比天大》聚焦中华剧艺社的成立以及对大后方抗战戏剧作出的贡献等内容,通过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地采访剧团成员后代的方式,多视域多角度地展现中华剧艺社的过往,视觉化立体化地呈现这段历史。
“从2021年拍摄至今,我们目前完成了大部分的拍摄工作,此次来博物馆主要拍摄的是抗战戏剧博物馆里的史料。”走进拍摄现场,《戏比天大》的导演顾建亮便对记者谈起了该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人的故事和细节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所以,想要用更好的视听环境去呈现中华剧艺社,最好的角度是人。”顾建亮介绍,要从新的角度展示中华剧艺社的成就与光辉,其难度与挑战很大。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华剧艺社,纪录片《戏比天大》剧组成员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搭建起了该片的故事框架,打破传统的时间线索讲述中华剧艺社的故事。“但是当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我们发现,有关中华剧艺社成员的影像资料并不多。在没有充足的影像资料的情形下,我们期待着通过拍摄戏剧博物馆的展陈画面,弥补影像资料上的不足。”在片场,顾建亮向记者介绍道,除了延续以往大量引用史料外,该片还会在视觉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比如我们预计采用AI绘画、动画等形式,还原当年建立中华剧艺社的场景,既让观众知道那段艰苦的历史,也让他们为先辈们作出的伟大实践所触动。”
比起传统纪录片更偏影像文献式的记录,《戏比天大》的最大篇幅来自一手的采访素材。比如采访编剧夏衍的女儿沈宁、编剧吴祖光的儿子吴欢、导演贺孟斧的女儿贺凯芬等中华剧艺社成员的后辈,通过他们的回忆重现当年中华剧艺社成员的历史和生活。其中,最年长的采访对象沈宁已经90多岁高龄。此次来重庆,摄制组还准备采访中华剧艺社演员刘曦的女儿刘晓电以及帮助过该社的杨钟岫之女杨小秀。“我们不希望把历史人物都‘面具’化,而希望把这些与中华剧艺社有关联的细节加入其中,让影片更加生动。”陈虹称。
“对于父辈来说,这段历史对他们的影响绝对是终生的。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他们都记得自己曾经出演的剧目,还会常常说四川话,视重庆为他们的第二故乡。”陈虹表示,自己虽未在重庆生活,但却在与父亲的交谈中,“游览”过好几次重庆。“重庆的很多地方我都没去过,但这次来渝拍摄,我还想去张家花园等父亲常提的地名,看看他的第二故乡有何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