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学艺双修、融贯古今,著作等身,荣获国家文化部“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敦煌文物保护特别贡献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香港艺术发展局终身成就奖等。学术界将之尊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被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钱锺书先生称他为“旷世奇才”,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许嘉璐先生曾说:“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20世纪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说:50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
饶宗颐与季羡林
饶宗颐简介200字(饶宗颐简介秒懂百科)
遗憾的是,笔者此前对这位大师却是知之甚少,直至近年因研究禅宗六祖文化之故,才开始对这位宗师加以关注。
饶宗颐的父亲饶锷是清末民初潮州大儒,为他取名“宗颐”,是希望他能宗法于周敦颐、周濂溪,将来成为大理学家。
而饶宗颐却对佛教有很深的缘分,在佛学方面有非常深的造诣,他曾在《宗颐名说》一文中说,“自童稚之年攻治经史,独好释氏书,四十年来几无日不与三藏结缘。”
饶宗颐书法之“慈悲喜舍”
他十几岁时就开始学习打坐,而且每天坚持,但他觉得真正的道场并非仅仅在庙宇里,所谓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1981年秋,他游太原、大同等地,到华严寺时,无意中发现有一经书的写序人是北宋高僧释宗颐,其与自己的名字相同,当即赋诗一首:
窃喜同名得异僧,秋风正马事晨征。
华严寺前挂飘去,岂是生前此诵经?
对于禅宗六祖惠能及禅文化的研究,自始至终是饶宗颐关注的重点课题,其中有太多的事例与故事,在此仅列出少许以作辅证。
饶宗颐画作之“六祖图”
出于对六祖惠能的特别关注,饶宗颐对广东省新兴县国恩寺及六祖故居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并于1989年发表了论文《新州——六祖出生地及其传法偈》,该文对六祖传法偈从佛道两家典籍中找到了出典。
在1997年在澳门召开的《惠能与岭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饶宗颐以《惠能及〈六祖坛经〉的一些问题》一文进行主旨发言,他在文中说,“从我个人去新兴的感受来说,惠能不应是如《坛经》等禅籍所描述的那样目不识丁,国恩寺系惠能舍其故宅而建,面积很大。”因此,惠能很可能是有家世渊源的人。
饶宗颐对禅的理解有特有独到之处。他曾经撰写了《隋禅宗三祖塔砖记》(1988年)、《大颠禅师与心经注》等文章。他认为:“禅不光是要静坐,而是要培养心中湛然一片光明海。”
他说:“禅家之学,影响及于艺事,自元以来,已深入诗流画伯之心坎。”
他认为禅与艺术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八大山人禅画索隐》一文中,他对禅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他说“禅的世界,几乎是诗的世界。”禅僧和诗密不可分。
在禅与画方面,他说,“画家有时亦可运用禅理去建立他的构图方案。”他自己所作的大量书画作品则充满了深深的禅意,极其自然,于淡淡的几笔勾勒中,透出一种清明之气。
饶宗颐书题“锅边菜”
在广东新兴县六祖博物馆内,笔者见到了戚卫党先生珍藏的多幅饶宗颐的书画作品,从“六祖图”到“锅边菜”书题等等;更为难得的是,饶宗颐在百岁之时写下的封笔书法竟然是“六祖博物馆”与“六祖博物院”!这充分表达了这位大宗师对禅宗六祖惠能的初心妙谛及深根情缘。
饶宗颐百岁时的封笔之作
饶宗颐的佛禅修为极高,因此季羡林称赞说:“饶宗颐先生是能预流的”。所谓得预流果者,是指已除尘世烦恼而出俗人圣者也,也是得大道者。温家宝、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都曾特意看望于他。
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会见饶宗颐先生
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宗师饶宗颐在香港辞世,享年101岁。笔者当即写下《饶师西去》用以纪念,即为:
师躯已幻化,
何以惹尘埃;
清气淡泛香,
无去亦无来。
是为记!
主要参考文献:
《饶宗颐与佛学》(《人海灯》2007年第3期作者:印永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