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库伦城里,
升允发出三份讨袁世凯檄文,
瞬间折射出世态炎凉,不得不逃往日本
马安良安宫(马安良家旊)
不得不说,能成为陕甘总督这样封疆大吏的人,都是意志坚决之辈。升允孤身一人,从西宁出发,抵达阿拉善。然后,依靠着马粪为路标,横穿大沙漠。前后跋涉两百多天,多次逃过截杀,来到库伦,只为了干一件大事。
啥大事?招兵买马,杀进京城,辅佐溥仪再登帝位。他第一个要剪除罪魁祸首就是袁世凯。然而,形势巨变,世态炎凉,升允的计划最终只能是镜花水月。
进了库伦城,升允瞬间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尽管他这位蒙古人,祖祖辈辈就生活在京城,生活习惯早已和满人一样了。但在内心深处的他还觉得自己是个游牧人。不过,库伦城里的王公贵族们,并不怎么认同他。甚至,比较烦他。此时,库伦城里的人,正在同俄罗斯勾勾搭搭,有了更大靠山。怎么能看上他这位前清的前陕甘总督呢?
溥仪曾总结,他有:善耆、溥伟、升允、铁良四大忠臣,并把这四人,称之为“四个申包胥”,即为大清复国出过死力气的,哭死在秦庭而借兵的。可惜,历史车轮不容倒退,这四人借兵,一个都没有成功。
不过,升允的意志依旧坚决。他离开西宁前,对这些情况,也早有预料。同时,也打算背水一战。其实,他秘密藏在西宁的事,瞒住了关中刀客,但瞒不住袁大总统,毕竟人心隔肚皮。
很快,袁世凯就知道了升允在西宁。他让甘肃督军赵惟熙代为礼聘请升允出山,但被升允坚决拒绝。他只能西逃湟源,得到了当地地方实力人物的支持,准备起事。对于他的这个计划,马安良自然不愿意。最终无法成功。
升允无奈背水一战,他把家人打发到了兰州,公开给兰州官员说,我家人的生死,就由你们决定了。这一招很光棍啊!直接将袁大总统一军,你不是要拉拢我吗?看看,我家人都给你送来了。如果他们被关中刀客害了,你袁大总统如何向遗老遗少们交代。
于是,在湟源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下,升允孤身一人北上库伦。到了库伦,升允才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他这个前陕甘总督的旗号不好使。
随着,清王朝的垮台,库伦城里别有用心者看到了机会。一时间,各种流言四起,日本人、俄国人、袁世凯的人、宗社党的人,汇集于此,暗流涌动。升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用他的蒙古人身份四处活动,写信联络故旧。可是,对他这个早已满化的蒙古人,不少王公贵族,也只能呵呵而已。
仅仅写信自然是不够的,他还写了讨袁檄文。他的讨袁檄文共有三篇,名称是《大清钦命督办军务前陕甘总督升允榭告天下文》,内容无非为前清唱颂歌,痛骂袁世凯为奸雄,声称他为亲赴库伦,与俄国协约,共举义兵,复辟清室。他特别痛恨袁世凯,第二篇文章中集中痛批袁世凯。檄文写好后,他打发人到哈尔滨大量印制,广为散发。
他不仅派人广为散发,而且还大量写信,发给部属故旧。其中有阿木尔灵圭、杨增新、赵惟熙、马福祥、马光烈、张绍增、姜桂题、马翰如、张勋……这不就是,现在的网络发文加@吗?
这些信,瞬间就折射出了世态炎凉。有人接到信后,沉默不语,有的人立刻就把信送了袁大总统,以表忠心。杨增新收到信后,立刻转发给了袁大总统。他给阿木尔灵圭的信,还是通过俄国大使馆传发的,但是阿木尔灵圭却密告总统府,同时还给国会报告。不仅如此,阿木尔灵圭又将升允的信及讨袁檄文,在报纸上公开发布。形势巨变下,世态炎凉,沉默不语的,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他还制定了规模庞大的军事计划,企图从他国借兵,从张家口、山海关、陕甘三路进攻京城,推宣统复位。可惜,这只是个人的空谈。一些蒙古王公虽然支持他,也只是给他一些牛羊而已,并无实质上的支持。
袁大总统看到《讨袁檄文》后,自然非常震怒,发布《晓谕升允令》,同时下令通缉升允。库伦的王公贵族自然不敢和袁大总统对着干。这样一来,升允的处境就尴尬了。
在库伦活动大半年后,升允一无所获,处境也日益尴尬,最后只能选择离开,东渡日本,依旧谋划。在日本三年,结识了罗振玉。同时,与善耆、溥伟、铁良等宗社党人勾连到了一起。此后,升允往来于天津、大连、青岛之间,图谋复辟,还为张勋复辟出谋划策。张勋在1917年复辟清室时,曾授升允为大学士。
1931年7月23日升允在天津租界病逝,年七十二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