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时春是平凉名人,字景仁,号浚谷,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在朝为官。明武宗正德四年赵时春在平凉出生,此后通过读书科举,进入仕途,为官十载,三起三落,仕途坎坷。
嘉靖八才子赵时春简介(明代赵时春)
赵时春自幼聪慧,小的时候和小孩子们一起玩耍,用旗帜排列,调动起来像是自有兵法。十四岁的时候,便在乡里中举,四年之后的嘉靖五年,入京参加考试,中会试第一名状元,也不过才十八岁。十八岁的状元郎,放哪儿都是稀奇的。
进士及第,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后来因为张璁上奏请求改革官制,于是选为户部主事,不久又改兵部主事。嘉靖九年的时候,上奏弹劾都御史汪鋐继、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指挥张楫、御史杨东、礼部尚书李时等人违背风纪,欺君罔上,伤风败政。
嘉靖帝认为他是胡乱说的,让他说出对应的良策,赵时春害怕因此受到牵连,所以没有回答。等到嘉靖帝嘲笑他之后,这才说:当今之务最大者有四,最急者有三。最大者,曰崇治本。曰信号令。无信一人之言,必参诸公论。其最急者,曰惜人才。
赵时春认为,君王奖罚要分明,不能违背法治本心。只要奖罚公正了,那么天下自然也就好治理了。第二就是不能听信一家之言,需要多听取大臣的意见,认为好的听从,不好的则远离弃之。再来就是必须要鼓励廉耻,遵循礼制。对待大臣要有礼有节,以礼相待,注重大节而忽略小过。面对台谏者,好的意见要听从,不好的也要宽容相待。如果因为一次失误,就对台谏大加责罚,那么日后敢于直言上谏的人就会减少,那么就没有人敢于指出当前的错误,皇帝也就不能对此加以改正,以维护国家的持续发展。
最重要和最急切的,就是对人才的爱惜和择取。赵时春认为,如今人才稀缺,所以在问罪诸位大臣的时候。有才能的人不能随意弃之不用,若是他犯的过错尚可以原谅,不妨在重用于他,治理天下。
如今边防废弛,更是要巩固边疆防御力量,严肃军纪律,整顿军营。在大战之时,有临阵退缩之人,副将可以斩士兵,大将可以斩副将,总制官可以斩大将。用这种铁血手段震慑,将士自然会奋勇杀敌。
然后他就提到了触怒嘉靖帝的根本,佛道之事。赵时春请求复古礼,冠婚、丧祭之礼,绝醮祭、祷祀之术。凡佛老之徒有假引符箓、依托经忏、幻化黄白、飞升遐景以冒宠禄者,即赐遣斥,则正道修明而民志定。
嘉靖帝是明朝有名的玄学皇帝,对长生之术,神仙丹药有着很大的寄托。不仅本人沉醉玄学之中,追求长生。在嘉靖一朝还有青词宰相的说法,也就是青词写的好的,被嘉靖帝重用。
嘉靖帝对长生之术如此痴迷,自然反感赵时春所言。所以看了这些条款之后,当即大怒,将赵时春下狱,最后贬为庶民。等到很久之后,东宫太子的时之后,赵时春才被重新启用,选东宫官属,起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后来嘉靖帝生病,赵时春与唐顺之等人一同上书请求百官到东宫御殿正旦朝贺,又触怒嘉靖帝,被贬为庶民。
京师后来受到贼寇侵扰,朝议之时有人提出赵时春懂得兵事,所以又被起用为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后来因为触怒大将军仇鸾而被其诬陷,又再次获罪,迁山东佥事,进副使。
嘉靖三十二年,擢佥都御史,巡抚山西。赵时春平时有傲气,加之骑射功夫了得,又知兵法。所以在山西遇到贼寇的时候,不仅不害怕,还想要将贼寇抓捕殆尽。最后因为轻敌,中了贼寇的伏兵之计,吃了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此事,赵时春被解官听调,不久之后去世。至于具体时间,如何去世的,一直是个迷。又说病死的,也有人说是被杀手杀害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