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作为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学生代表之一,颜回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他勤奋好学,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的老师孔子称赞他,不仅好学还善良,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颜回简介(颜回简介资料)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但是天妒忌英才,颜回作为孔子钟爱的学生却很早就去世了。以致于,在他死的时候,孔子悲痛不已,连呼天丧予,天丧予!连他的学生都不得不问孔子,老师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呢?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看到孔子对颜回如此嘉奖,应该知道颜回是个多么优秀的学生了。
提到颜回,我们都能回忆起,他与孔子交谈时,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的场景,颜回和孔子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颜回的主张和理想深得孔子的赏识,他能抓住老师内心的想法,每每与老师心灵契合之时,老师孔子也会微笑着点头示意,这样的学生不多,这样能够读懂自己的人更是寥寥无几,颜回算一个。《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许是颜回的出身不是特别好,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颜回的学习相当刻苦。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孔子意思是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乖乖学生谁都会做,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尊师重道,做到这些还不足以称作是个好学生,颜回不仅好学,还能够举一反三,面对老师的提问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孔子所谓的读书,不仅仅只是死记硬背,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兴。因为颜回真正掌握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读懂了老师的内心,这样的学生孔子怎么能不喜爱。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尊师重道的颜回,对于老师的话,是言听计从,虽说孔子担心他这样会丢掉自己的思想,而变得不知道变通,但是孔子又偷偷观察过颜回与他人的对话,他发现颜回不仅能够将自己的学说阐释得很到位,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
颜回的忠厚,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那个层次。《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十四岁求学孔门的颜回,在求学期间,于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娶宋国女子戴氏为妻,次年生子颜歆。从学生变为一名父亲,颜回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孔夫子也很感慨,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十九岁向宋戴氏求婚,二十岁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子颜歆。
颜回随师周游列国时,其子颜歆已五岁。他还是孔子的弟子,即使如此,他依旧跟随着孔子到处游走,宣传儒家学说,后来,颜回自己也当上了老师。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作为一名思想家,孔子当然希望看到自己的学说能够被各国采纳、推行,而作为一名老师,孔子和颜回的心愿大概是一致的,芝兰重茂是他们最渴望见到的景象。
发表评论